九日同黃宏公游古城山
信步攀躋感舊游,寒煙衰草思悠悠。
西風白髪空驚老,晚節黃花獨耐秋。
宇宙幾人歡喜飲,江山一片古今愁。
淵明三逕今猶在,自笑不如歸去休。
信步攀躋感舊游,寒煙衰草思悠悠。
西風白髪空驚老,晚節黃花獨耐秋。
宇宙幾人歡喜飲,江山一片古今愁。
淵明三逕今猶在,自笑不如歸去休。
隨意漫步攀登,勾起往昔游歷的感慨,寒煙籠罩、衰草遍野,思緒悠悠不絕。西風吹拂著白發,徒然驚覺自己已老,唯有晚開的菊花獨自耐住了秋寒。世間能有幾人能歡喜暢飲?江山依舊,古今多少憂愁。陶淵明隱居的小徑如今還在,我自笑不如也歸去隱居。
信步:隨意行走。攀躋:攀登。
寒煙:寒冷的煙霧。衰草:枯草。
晚節:這里指晚年。黃花:菊花。
宇宙:指世間。
淵明三逕: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有‘三徑就荒,松菊猶存’,三逕指歸隱者的住處。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在重陽節與友人出游,看到秋景,聯想到自己的人生經歷,從而感慨時光流逝,萌生歸隱之意。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些動蕩或不如意之事,引發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時光易逝的感慨和對歸隱生活的向往。其特點是借景抒情,情感深沉。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文人的一種心境。
慶云開霽,清華明晝,殿閣風度薰弦。電虹敷瑞,應炎運當千。端景命、符圣德,三階正、萬國歸化,遠勝文思睿藻,問鯖寢格中天。
深嚴。邃啟芳筵。正花擁絳扆,瑤殿神仙。緩聞鈞韶奏下,歌舞云邊。宮闈罄和氣,浹南山。罩翠靄、上壽煙。祝無疆御歷萬萬年。
竊鈇意鄰子,
認履還鄉人。
積疑固生暗,
矯情亦失真。
人事日相嬲,
風中無停輪。
吾心縱如枰,
銖兩難使均。
平陽昔入相,
日夜但飽醇。
賓客欲有言,
醉去無所陳。
濁醪信妙理,
清靜完吾淳。
燕山晴色照千門,朔塞春鴻度禁垣。此際送君江上路,翻教芳草怨王孫。
郊門餞別一尊殘,萬里春山馬上看。憶爾音書兩行淚,莫因歸雁寄長安。
九宮變而河洛出,世軌千載無真傳。尼山那有閉房記,桓法融乃玄之玄。讖始哀平未深考,亡秦者胡在其前。真人崛起有符命,唐宋國祚皆綿延。
有明太祖奮徒步,太平一桶逢周顛。得之者順失亦順,學窮造化聞青田。
鐵冠道人更狡獪,此圖畫出葫蘆禪。上書一榜擘窠勢,垂裳而治庭之邊。下環盜賊以千數,繞墻刀槊兼戈鋋。其中有樹倚山側,一人披發枝上懸。旁跪一人亦自絞,陰風慘日吹寒煙。事過觀之易得解,當時得勿心茫然。
人言明祖如漢祖,功臣屠戮多牽連。道人惜此當諷諫,殺機或者生悲憐。
我謂陰陽乃小數,雜家曾志班孟堅。羲經十言教消息,盛衰豈有人操權。運會下趨巧機泄,始矜私智窺先天。唐虞不為子孫計,夏商末世終殲旃。周家歷數過其卜,寶龜無憑宜棄捐。
孔子修經亦修緯,坤鑿度亡存者乾。金雞玉羊本爻象,是緯非讖須討研。
捐益三代知百世,王者必有五百年。我持此語告天下,不讀孔孟非神仙。
秋風樹瘦勁,春露葉扶疏。
夙興立堂上,短發未暇梳。
高謝世俗攖,游于物之初。
青黃災斷木,三四調群狙。
長生豈有巧,要令方寸虛。
今年幸差健,小雨聊荷鋤。
水宿苦縈回,維舟步江滸。
天門劃然開,并峙雄千古。
梁山巖壑幽,突兀若廊廡。
穿云一徑遙,林薄靄春煦。
峰腰棠棣繁,澗側朱櫻嫵。
芬菲表雜花,采擷欣儔伍。
崚嶒殿閣懸,飛梯裊相拄。
登臨力屢疲,嘯傲氣還鼓。
乘風凌絕巔,浩蕩江天俯。
博望咫尺間,嵐影晴吞吐。
題詩憶謫仙,斯人邈難睹。
日暮怛忘歸,漁歌發煙浦。
左手除來右手環,
珠胎盈滿月輪間。
柳經眠后蠻腰重,
果到垂時蝶影閒。
喜搯茶膏津化液,
怕拈花樣汗生斑。
劉楨莫恨難平視,
佇看嬌兒似母顏。
嘆息經綸策,山林棄此翁。
獨馀平日事,全見古人風。
蘭玉家庭美,詩書歲晚功。
閭門他日過,人說漢于公。
一曲占晴湖,樓居豈俗居。人雖增境勝,鷺不與鷗疏。古錦投明月,春風入絳幮。好詩頻遣寄,莫遣不情書。
貴作橫金客,才如切玉刀。長城堅未下,大敵勇難鏖。老兔明千里,垂虹綠半篙。何時醉醽醁,伴我讀離騷。
朱二休凄楚。甚年光、忽來忽去,把人輕誤。亂世文章頭白事,紙上蒼生何禍。且料理、停辛佇苦。屋漏誰能高枕臥,好江山、處處驚風雨。雞正唱,催君舞。
念年歲月同塵土。到明朝、一年又盡,此懷難訴。眼底功名兒戲夢,恥學城狐社鼠。更不管、人間毀譽。惟有國家恩未報,按心頭、尚有情千縷。郁郁意,為君吐。
姹女住瑤臺,仙花滿地開。
金苗從此出,玉蕊自天來。
鳳舞長生曲,鸞歌續命杯。
有人明此道,海變已千回。
神出鬼沒,接響承虛。
這一火絡,邪法難扶。
互將魚目作明珠,笑倒西天碧眼胡。
圣世求民牧,
神君逭主憂。
循良冠五嶺,
勞勚閱三秋。
鵲喜巢圜土,
烏慈哺戍樓。
天南懸福曜,
嶺外借言游。
層層高影立疏籬
密葉臨窗晚自吹
雨滴淚痕支枕夜
墨題詩句捲簾時
倚當檐下風生急
遮盡庭前月到遲
莫向綠陰傷往事
夢中迷鹿有誰知
九重盛旦薰風候。
佳氣氛氳橫永晝。
眉心煙彩擁群仙,華宴重開同圣后。
簫韶宮殿鏘金奏。
香繞祥云騰寶獸。
三千嬪御奉嚴宸,億萬斯年祈圣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