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次韻王壽翁
半生飲菊試仙方,
安用狂歌賦玉堂。
烏帽任教今日落,
紫萸不改舊年香。
人生還有幾重九,
世事都歸一醉鄉。
千古淵明呼不醒,
天涯風雨暗潯陽。
半生飲菊試仙方,
安用狂歌賦玉堂。
烏帽任教今日落,
紫萸不改舊年香。
人生還有幾重九,
世事都歸一醉鄉。
千古淵明呼不醒,
天涯風雨暗潯陽。
半生以來飲用菊花酒嘗試修仙的方法,哪里需要狂放地歌唱來題賦于玉堂。烏紗帽任憑今天被風吹落,紫色的茱萸依然和去年一樣散發香氣。人生還能有幾個重陽節?世間的事都歸結于醉鄉。千年來的陶淵明呼喚不醒,天涯的風雨使潯陽一片昏暗。
九日: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
次韻:和詩時依照原詩的韻腳及用韻次序。
飲菊:飲用菊花酒,重陽節習俗,古人認為可祛病延年。
仙方:修仙或養生之法,此處指飲菊的養生功效。
玉堂:漢代宮殿名,后泛指官署或朝堂,此處代指仕途。
烏帽:黑色帽子,此處或指官帽,象征世俗身份。
紫萸:紫色茱萸,重陽節佩戴茱萸習俗,古人認為可驅邪避禍。
重九:即重陽節,因九月初九兩九相重得名。
醉鄉:飲酒沉醉的狀態,借指超脫世事的心境。
淵明:陶淵明,東晉隱逸詩人,潯陽(今江西九江)人,以歸隱田園著稱。
潯陽:古地名,今江西九江,陶淵明故鄉。
此詩為重陽節和王壽翁之作。或作于詩人仕途倦怠之時,借重陽習俗與追慕淵明的情感,反映對隱逸生活的向往,暗含對世俗紛擾的超脫心境。
詩以重陽節為背景,通過飲菊、佩萸等習俗,結合對人生短暫的感慨與對陶淵明的追思,表達超脫世俗、向往隱逸的主旨,情感真摯,意境深遠,是重陽題材中融合個人情懷與文化典故的佳作。
嘉期不易得,涼月照纖纖。
烏警江城笛,鷗沖水閣簾。
客游吾已倦,郎署爾方潛。
幾日乘槎使,星河別恨添。
才開口又成剩語,
不開口又成增語,
發機須是千鈞弩。
草店家風別,
翻云又覆雨。
若是陶淵明,
攢眉便歸去。
生平少小愛樓居,自倚秦家玉未如。誰縱西風吹白露,長隨落葉繞紅裾。
長恨秋風似轉輪,幾番吹卻后來人。清宵漫倚疏桐月,云最堪憐是妾身。
自憐十五畫長眉,暗壁低頭未幾時。此際相逢君莫問,如今正好共簫吹。
荷香欲散菊初華,長與幽窗映碧紗。自得郎心同似玉,休言妾貌果如花。
君言芙艷曉來佳,妾愛荷香暮入懷。曉露畏同君意竭,暮風長與妾心偕。
郎言妾瘦比黃花,玉露凋傷莫怨嗟。贏得孤身隨月照,真成薄命倚秋華。
箱裙久褪石榴紅,半臂初迎桂子風。已辦雙蛾勞綵筆,何須求鳳倚焦桐。
千載琵琶一恨傳,寫出幽閨最可憐。此夜為君翻數曲,月明風細動離弦。
昨宵離月共花陰,今日行云動碧岑。云影任隨君作伴,月華留與妾當心。
別夢馀心猶共鎖,愁容何力可相開。請伊再向西風問,秋恨如今裁未裁。
昨日尚絺绤,今日便衾帟。
在公不關白,故故出不測。
鄉來三丈熱,變滅在倏忽。
蓬根爽然醒,涼意滿巾幘。
團扇豈辦此,羞澀謝陋質。不必待秋來,理宜長棄擲。
燭剪紅紗幕,茶烹碧玉甌。
柳疏寒月漏,雨霽濕云留。
遙憶三春日,曾同一葉舟。
年華驚逝水,忽忽已新秋。
將歸徒倚北山岑,寂寂寒蟬愁暮陰。江上浮云空自好,澗邊白石為誰吟。美人一水芙蓉隔,何處孤樽風雨深。安得同君共杯斝,嗒然散發臥長林。
莽莽天涯游子心,貂裘敝盡少黃金。燕臺一去幾消息,湘水無情自古今。窮途不作阮藉哭,抱膝聊為諸葛吟。且共佯狂發長嘯,故山遙矚暮云深。
聞君歸筑南山顛,囊中奈何無一錢。清泉白石足懶性,流水浮云出世緣。七尺頭顱元自贅,百年天地拚相捐。棲心物外寄幽爽,涼風高枕北窗眠。
唐高祖,起義兵。
何不學湯武,乃襲禪讓名。
壯游適燕趙,
綺麗相競逐。
寶馬燦金珠,
纖羅雜露縠。
冶容耀春華,
新聲奮竹肉。
博歡竭嫵媚,
歡情豈終一。
嬖男不敝輿,
嬖女不敝席。
色衰愛亦弛,
勞瘁終何益。
月魄陰晴,露華多少鼉更曉。鏡檻霜稠,畫簾波定,花里乳鶯漸老。似牽衣、看四月薔薇,酬春欲笑。杏子單衫,桃根短槳,甚時歸耗。
回首吳閶調馬,燕市呼盧,隨處俊游忘了。一水東流,萬山西去,怕重酌、離觴淚攪。危樓外,日夜鵑聲風吹到。五弦悄。雨如煙、瑣窗夢杳。
五更欲踏月明還,去意遲留馬亦班。
棟宇參差天左界,綖旒隱約殿中間。
簡編雅有多聞富,杖履清無一事關。
俗狀情知煩愛惜,更容棲息道家山。
江湖隨處募金繒,笑我真成在舍僧。
投刺于人如托缽,結廬付爾好傳鐙。
名山半作招提院,法界宜參最上乘。
文字禪兼香火社,打包行腳漫相矜。
寂寂驪山鎖夕暉,我來不覺淚沾衣。
幽王烽火娛褒姒,唐帝溫泉浴貴妃。
芳草有情空自老,落花無語為誰飛。
春來繡嶺多啼鳥,似對行人說是非。
瓊枝璧月江南碎。剩一片,深深地。并坐黃鸝誰喚起。柳絲風亂,石闌霜重,結綺春煙里。
銷沉不見遺簪珥,玉溪句、梧桐又枯死。只有年年雙燕子,夕陽紅外,絮催東下,幾點胭脂水。
白龍潭古鵲橋虛,
取道鴛湖聚戲魚。
那得直逢牛女夕,
始教隔巷看停車。
一旱禱而雨,此心天與通。
為霖三日足,起舞萬家同。
破塊朝方爽,翻盆夜正中。
隨車真響應,巫覡又何功。
洗印日無幾,載芟春已祈。
龍神來鄮嶺,香炷爇流眉。
自笑受廛許,堪為學稼遲。
洋洋添野水,已足樂吾饑。
雨師爭自效,風伯尚何施。
膏澤由分閫,空餐愧奉祠。
農功今可濟,水利更毋隳。
喜雨無煩記,行人口似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