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雨寫懷 其一
識道知時乃圣賢,合人統物一之天。
兩間惟有心長在,萬變咸歸理自然。
王屋大行從艮止,北溟南海謹坤先。
行藏悉是干龍體,要得無慚只在淵。
識道知時乃圣賢,合人統物一之天。
兩間惟有心長在,萬變咸歸理自然。
王屋大行從艮止,北溟南海謹坤先。
行藏悉是干龍體,要得無慚只在淵。
懂得道理、知曉時勢的人是圣賢,能契合眾人、統御萬物是與天合一。天地之間只有人心能夠長存,世間萬般變化都歸于自然之理。王屋山和太行山遵循艮卦之理靜止,北海和南海謹守坤卦之先。出仕和隱居都是像乾卦中的龍一樣,要做到無愧于心只在于堅守本心。
識道知時:懂得道理,知曉時勢。
合人統物:契合眾人,統御萬物。一之天:與天合一。
兩間:指天地之間。
萬變咸歸理自然:各種變化都歸結于自然的道理。
王屋大行:王屋山和太行山。艮止:艮卦有靜止之意。
北溟南海:北海和南海。坤先:坤卦有柔順、承載之意。
行藏:指出仕和隱居。干龍體:乾卦以龍為象征,代表剛健、進取等。
在淵:有潛藏、堅守本心之意。
由于缺乏具體信息,推測這首詩可能創作于詩人對人生、自然、哲理有深刻思考的時期。當時社會或許存在各種變化和挑戰,詩人希望通過對自然規律和圣賢之道的感悟,來尋求內心的平靜和人生的方向。
這首詩主旨是闡述圣賢之道和自然之理,強調人心堅守和遵循規律的重要性。其突出特點是將哲學思考與自然意象相結合,富有哲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有限,但體現了古代文人對哲理的探索和追求。
當聞酒仙語,愛酒不愧天。胡為群仙謫,一往八百年。
同泰一人歸佛地
壽陽千騎渡江波
盟成自取金甌缺
蔬絕空陳雞子多
五月誰勤君父難
七官先反弟兄戈
江淮廢后襄陽促
秋草臺城放橐駝
游戲人間又一年,非儒非佛復非仙。歷官甘出倚相后,序齒叨居絳老先。
世難見花常濺淚,時平逢曲亦流涎。無端風月相勾引,不是先生愛放顛。
不寐聽芭蕉,
多時未寂寥。
夢回何處夜?
蠻雨正瀟瀟。
弟病官方累,
母衰家更遙。
炎州霜雪少,
應向鬢邊饒。
屈子悼芙蓉,胡于木末采。誰歟變秋樹,水花儼高塏。本非蓮藕類,稍稍具姿彩。厥植亦匪貞,朝澤暮已痗。叔世尚浮卉,貌取實故萎。吾廬百昌戕,一二此根在。無奈兒女曹,愛之若芳茝。曾不如蕎穄,足用拯疲餒。
樓頭囑咐流紅,莫匆匆。慣自飄零休恨雨和風。深杯淚,難成醉,暮云重。又是斜陽西下月兒東。
斜陽一枕山樓,落簾鉤。全仗蕉花梔子做殘秋。寸腸斷,歌聲亂,不禁愁。牽動誰家心事上眉頭。
嶺海今多事,
將軍此日閒。
龍韜懸古樹,
猿臂枕空山。
故老應相問,
游人獨未還。
何時過嚴武,
爛醉百花間。
六道四生同一輪,
見他生滅未為真。
直須打破獼猴鏡,
識取光中弄影人。
緗帙牙簽滿架書,
流泉決決竹疏疏。
人生得志寧無命,
一室何妨且掃除。
昔看灘頭印明月,
今觀海底拾玄珠。
自從迦葉天機淺,
不但花無筆亦無。
殘月初高霜滿林,熹微曙色散輕陰。城留拒馬風云壯,廟隱棲烏歲月深。令尹官閒民十里,廣文齋冷樹千尋。自憐此地經行熟,冉冉流光感寸心。
歸途風日總熙然,聯騎仍逢閬苑仙。陵祀有嚴分祭歲,山呼無計預朝天。葭灰已應初陽律,云氣應占大有年。卻憶西人懷拯濟,匡時何策繼唐賢。
摹本華亭最著稱,
此如北秀彼南能。
羚羊香象尋神跡,
禪悟期君最上乘。
金飆剪刻明江水,
玉露淋漓半酣里。
不勝秋色染裳衣,
遲莫天涯徒自喜。
昔人曾比五老峰,
看來峰石何曾似。
花自熒熒石齒齒,
村婦顰眉向西子。
故多繡褥艷豪門,
枝葉紛紜針線死。
青春誰共無泥滓,
只有中州魏家紫。
塞鴻社燕那停趾,
相慕容華各千里。
官柳三千詑蜀州
天涯流浪得重游
苦無東閣梅花句
小為西湖竹色留
城居日蛙黽,局促復局促。去作山中客,放浪誰檢束。
溪光淡于冰,山骨凈如玉。懷我同心人,團茅住深竹。
垂綸鮮可食,種秫酒亦足。
石壇三萬丈,醉眼天一粟。安得萬里風,相從兩黃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