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府判學士景彝喜雪
朔風收盡凍云漫,細灑狂飄入夜寒。
潤浹土膏謠萬俗,喜聞玉色舞千官。
川原誰作呼鷹出,樓觀朝宜跋馬看。
亞尹勤民流詠嘆,一章高唱掩幽蘭。
朔風收盡凍云漫,細灑狂飄入夜寒。
潤浹土膏謠萬俗,喜聞玉色舞千官。
川原誰作呼鷹出,樓觀朝宜跋馬看。
亞尹勤民流詠嘆,一章高唱掩幽蘭。
北風將寒冷的云層吹散,雪花細細飄灑、狂亂飛舞,夜晚愈發寒冷。雪滋潤了土地,百姓們都在歌謠傳頌,官員們看到潔白的雪色都歡喜起舞。原野上不知是誰帶著鷹外出,樓閣在早晨適合騎馬前去觀賞。府判學士勤懇為民,其事跡引發人們詠嘆,他這一首高雅的詩作可蓋過《幽蘭》之曲。
朔風:北風。
漫:散布。
潤浹:滋潤滲透。土膏:土地中的膏澤。
亞尹:指府判學士。
掩幽蘭:超過《幽蘭》之曲,形容詩作高雅。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當時正值冬季下雪,府判學士景彝對雪有所感慨并作詩,作者奉和此詩。當時社會可能較為重視農業生產,雪能滋潤土地利于耕種,所以雪受到百姓和官員喜愛,作者借此詩贊美景彝勤懇為民。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雪景及府判學士。其特點是將寫景與抒情結合,生動展現雪帶來的喜悅。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唱和風氣。
祖道東關外,
于今已十年。
未知何日是,
還向此亭旋。
鳥語云根落,
桃花嶺上妍。
深慚頻作客,
鄉國眼空懸。
雪碗冰甌淬筆鋒
篇篇琢出玉玲瓏
鶴鳴逺岫千林曉
鯨展洪濤萬里雄
暮雪寒梅吟思外
春風芳草夢魂中
詩瓢行腳半天下
多謝先生棒喝功
山居惟愛靜,
白日掩柴門。
寡合人多忌,
無求道自尊。
鷃鵬俱有意,
蘭艾不同根。
安得蒙莊叟,
相逢與細論。
麟符玉策總兵權,
手托江淮半壁天。
大節有闗宗社里,
深謀常畫廟堂先。
三朝已表蟬冠像,
八袠終逢雞夢年。
不獨羊公碑尚在,
萬民墮淚滴湘煙。
客談剪髻德,
鄰識斷機心。
梭壁風云早,
諼春雨露深。
安輿神物相,
歸旐路足欽。
滂母猶難比,
生兒振古今。
六年援絕困重圍
到此無謀更出奇
慷慨如張雖有愧
孤窮似李亦堪悲
列城寒月驚鴻散
夷路西風哨馬馳
機速房深謀畫處
豈無高著活危棋
古巖靈跡異,故故兀吟鞍。
石溜濺棋濕,松風沍笛寒。
露華僧衲重,曙色佛燈殘。
白社開何日,談經上石壇。
金陵王氣已銷沈,
幾度憑闌愁滿襟。
往事僅存南北史,
傷情空費短長吟。
龍蟠故國山河在,
鳳去荒臺草木深。
舊物尚余吳塔在,
夕陽移影照江心。
暮年驥足騁青云,
更喜文星耀一門。
觀榜同登父與子,
策名重見祖和孫。
偶然盛事酬先志,
賸有奇芳在后昆。
我亦瀛洲連步者,
相蘄忠孝報君恩。
青山無送迎,
幽人自來去。
落葉若相送,
卷卷及行屨。
簷端有孤云,
仍為守其處。
落葉惜人不在山,
孤云尚期人再還。
斯人可期復可惜,
我處落葉孤云間。
獨抱琴聲感歲年
捜趣外欲無弦
廣陵寂寂嵇生去
秋木幽幽鳴犢賢
一點山泉巖竇雨
數聲瑤佩泬寥天
音徽千載何人會
愿和薫風殿閣前
吾祖曾師云谷仙,讀書直下悟蹄筌。
道參太極本無極,易論先天與后天。
綠遍春風窗外草,香浮夜月沼中蓮。
派分一勺濓溪水,道統綿綿萬古傳。
寶林連上剎,
獨覺佛中尊。
石室真身隱,
苔碑勝跡存。
空門留法嗣,
俗舍有聞孫。
晴雨從民欲,
枌榆萬古恩。
山光照檻水遶廊,
舞雩歸詠春風香。
好鳥枝頭亦朋友,
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讀書之樂樂何如,
綠滿窗前草不除。
連天大廈莫容身,小向潰湖邊一問津。
心事說知林郭,姓名誤入府中陳。
半篙綠水三間屋,一榻清風百世人。
只有青青堤上柳,至今猶是漢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