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使君趙寺丞泰先生
別郡安知寄此州
攀轅合借我公留
求仁而得又何怨
蔽美豈其為好修
花逕怕風宜落絮
秧田足雨恐妨牟
春歸誰識春心苦
才說思春欲白頭
別郡安知寄此州
攀轅合借我公留
求仁而得又何怨
蔽美豈其為好修
花逕怕風宜落絮
秧田足雨恐妨牟
春歸誰識春心苦
才說思春欲白頭
離開其他州郡怎知會暫留此州?百姓攀轅本應共同懇請您留下。追求仁道而得償所愿又有何怨?掩蓋美德難道算作喜好修德?花徑怕風正適合柳絮飄飛,秧田雨水充足卻擔心妨礙大麥生長。春歸時節誰能理解春心的苦澀?剛說思念春光便要愁白了頭。
攀轅:典出《后漢書·侯霸傳》,百姓攀住車轅挽留官員,此處指民眾希望趙寺丞留任。
求仁而得:化用《論語·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指趙寺丞追求仁政而有所得,無需遺憾。
好修:出自《離騷》“余獨好修以為常”,指注重修養德行。
妨牟:妨礙谷物生長,牟通“麰”(móu),指大麥。
春心:春日的愁緒,此處含離別之思。
此詩應為趙寺丞調任他處時,詩人以同僚或友人身份所作的送別詩。古代官員調任頻繁,詩中“攀轅”“留”等詞反映趙寺丞在任時深得民心,詩人借此表達挽留與不舍。
全詩圍繞“送別”展開,通過典故、反問與自然景物描寫,既肯定趙寺丞的仁政與德行,又抒發離別之愁與時光易逝的感慨,情感真摯,手法含蓄,是宋代送別詩中融合人事與自然的典型之作。
風氣日趨下,滔滔遞變遷。
何堪今日后,不似我生前。
狡詐心逾薄,驕奢俗自便。
誇多因斗靡,踵事復增妍。
珍錯窮山海,香資費萬千。
人情忘儉樸,惡習更綿延。
剽悍攜刀劍,乖張逞棒拳。
蝸爭起蠻觸,鈴劫遍山淵。
國帑虛誰補,民財困可憐。
泛舟空乞糴,鑄鐵亦為錢。
已漏千卮酒,難尋九仞泉。
狂瀾流不息,空盼障川年。
下馬步出城,百步屢駐腳。長刀短后衣,未忍即拋卻。
逐客縱已歸,猶念未歸客。今宵路岐夢,分道向南北。
繚垣千尺秀峰環,
臺殿參差杳靄間。
更借西湖一千頃,
為君題作小孤山。
石橋煙樹。幾道風泉注。濕盡春沙愁馬度。山路原來無雨。
夕陽一片香臺,小亭東有門開。縱使昏鴉百過,何妨倚杖徘徊。
湖海元龍氣未除,
乾坤寬大是吾廬。
身閒不必買山隱,
心靜何妨近世居。
案少奇珍惟筆硯,
囊無長物只琴書。
螺青社里頻開帳,
瀟灑襟懷定屬余。
長夜君先去,
殘年我幾何。
秋風滿衫淚,
泉下故人多。
瓊尖新炕鳳毛毸,
玉版兼蒸龍子胎。
新化客遲六峒遠,
明朝相趁出城來。
旌旗慘淡照黃云
細柳營空背夕曛
誰使射雕人入塞
朝廷自殺李將軍
自憐家住湖山窟,
多半名山不記名。
霜稻千畦松萬壑,
鈿車如在畫中行。
謝公只愛東山住,未識金焦兩點青。何似稱詩狂御史,相將放棹古中泠。
天空鐃吹驚秋籟,波靜魚龍避使星。我自菰蒲慚舊隱,十年孤負草堂靈。
楚楚精神。楊柳腰身。是風流、天上飛瓊。凌波微步,羅襪生塵。有許多嬌,許多韻,許多情。
十年心事,兩字眉婚。問何時、真個行云。秋衾半冷,窗月窺人。想為人愁,為人瘦,為人顰。
漢庭恊律按新聲,曲度梅花散月明。拂拭青天垂手舞,相思遙寄鳳凰城。
?倩西辭金馬門,酣歌特地引芳樽。海上長謠王母宴,人間謫得歲星魂。
東望山東中麓山,赤城霞送主人還。忽聞醉里松風曲,恰似劉伶善閉關。
麟閣虛傳身后名,琴臺貰酒自須傾。?沓結風成楚舞,歌唫綠水勝秦聲。
向來定遠太平平,自殿銀袍五百英。觜距不堪誇試席,齒牙無復近鄉評。重探虎穴顏何厚,忽見稽山眼暫明。賴有東陽老居士,相逢一笑又詩成。
下簾讀易沈君平,老向人間識世英。戲把年齡聊復問,從來富貴不須評。聯翩詩筆粗豪甚,矍鑠精神顧盼明。我欲求田古松邑,君言此計幾時成。
京華汩沒易忘歸,
欲去還如鳥著羈。
但見朝臣均佚詔,
未聞御制送行詩。
執殳昔慕前驅伯,
棄扇今如失寵姬。
白首漁翁空感慨,
當時餞客半皋夔。
君恩猶使居湖曲,
年未為高奈病何。
做卻潞公官職了,
較來謝事不爭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