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滌洞
軋軋籃輿松徑間,
晚風吹雨逼人寒。
斷崖蹲虎停云濕,
一水飛蛟醉眼看。
空翠萬重藏絕景,
夜光千丈浴神丹。
青鞋布襪吾能辦,
未覺丹軀羽化難。
軋軋籃輿松徑間,
晚風吹雨逼人寒。
斷崖蹲虎停云濕,
一水飛蛟醉眼看。
空翠萬重藏絕景,
夜光千丈浴神丹。
青鞋布襪吾能辦,
未覺丹軀羽化難。
竹轎在松林間的小路上發出軋軋聲,晚風吹著雨絲讓人感到陣陣寒意。陡峭的崖壁像蹲伏的猛虎,被濕潤的云靄籠罩;流動的溪水如飛騰的蛟龍,在醉眼朦朧中更顯生動。層層疊疊的青翠山林間藏著絕妙的景色,千丈夜光仿佛在沐浴著神丹。我本就有青鞋布襪這樣的簡便行裝,不覺得讓凡胎俗體羽化成仙有多困難。
軋軋:竹轎行進時發出的聲響。
籃輿(yú):竹制的轎子,古代的一種交通工具。
蹲虎:形容斷崖形態如蹲伏的猛虎。
飛蛟(jiāo):比喻水流湍急如蛟龍騰躍。
空翠:指山林中濃郁的青翠之色。
夜光:此處指夜晚自然散發的光輝,或暗含道家丹光意象。
羽化:道教指修煉成仙,如羽毛輕舉、飛升而去。
大滌洞為古代著名道教圣地(屬‘三十六小洞天之第三十四’),詩中‘浴神丹’‘羽化’等詞可見道家文化影響。推測作者游覽此洞時,被清幽奇絕的自然景觀與道教仙意氛圍觸動,因而寫下此詩,抒發對自然與超脫之境的向往。
全詩以游覽大滌洞的行蹤為線,描繪松徑、斷崖、飛瀑等奇景,融入道家仙意,既展現自然之美,又傳遞超脫世俗的情懷。語言生動,意境幽邃,是一首融合山水游記與哲理思考的佳作。
沖和堂中和氣襲,堆笏滿床群從集。
宜州太史一紙書,百年筆墨猶山立。
使君所學何超然,要是胸中不負天。
王畿奉使才廿日,忠厚風流天下傳。
國家多事民力困,正要設施先百郡。
但令一念與天通,河南南陽亦可問。
謝事客誰過,閑游吏不訶。
家人爭稗粥,鄰叟和畬歌。
靜夜詩成祟,新春睡有魔。
年光本無盡,未用嘆蹉跎。
行人莫笑田家小,門戶雖低堪灑掃。
大兒系馿桑樹邊,小兒拂席軟勝氈。
木臼新舂雪花白,急炊香飯來看客。
好人入門百事宜,今年不憂蠶麥遲。
舊交多已謝明時,孟達奇才最所思。
晚歲立朝雖小試,平生苦學竟誰知。
尊前一笑終無日,地下相從卻有期。
慟絕寢門霜日暮,短篇聊為寫余悲。
種樹書頻讀,齊民術屢窺。
曾求竹醉日,更問柳眠時。
盧橘初非橘,蒲葵不是葵。
因而辨名物,甘作老樊遲。
老健非頤攝,羈窮為折除。
人情看已慣,身在不論余。
席下錢雖盡,瓶中粟有儲。
行歌混樵牧,吾計未全疏。
避寂諸緣息,安貧百慮寬。
懶如常抱疾,退似本無官。
皎潔鶴翎扇,嵯峨龜屋冠。
何勞問唐舉,徹屋是清寒。
平生不到三公府,晚歲歸來五老庵。
夙士極知成殿后,吾曹所頼作司南。
孤舟夜泊灘聲惡,小甕晨香雪意酣。
笑語床隅拄杖子,即今惟汝是同參。
性中汝本具光明,蔽障除時道自成。
手刈茆苫數椽屋,身鉏菜煮一杯羹。
天人迭勝誰能測,禍福無常不待評。
惟有吾心終可恃,夜窗袖手聽松聲。
危途九折浩無津,晚幸收身作散人。
俸祿既空憂患少,酒殽雖薄笑歌頻。
多添布褐方知老,凈掃茆衡不覺貧。
南陌東阡元在望,柴車懶駕動經旬。
九十衰翁身尚健,流年過眼如奔電。
憶昔初來對行在,衫鬢青青接英彥。
中間亦嘗走梁益,萬里憑高望鄉縣。
散關驛近柳迎馬,駱谷雪深風裂面。
東歸卻尋書生事,誤長諸儒集賢院。
乞身七年罪未除,君恩尚許寬嚴譴。
癡頑亦復病不死,春到故園家釀美。
雨余草長四野青,日落煙生半山紫。
窮居懷抱久無歡,猶頼吾兒得少寬。
謹視雞豚供老疾,力營薪炭備春寒。
舊書綴緝編無絕,小甕調停味不酸。
坐使乃翁無一事,高眠常到日三竿。
薄晚初沾灑,清晨更慘凄。
魚寒拋餌去,鴉濕就簷棲。
幽澗濺濺溜,長堤淺淺泥。
一杯持自賀,吾事在鋤犁。
古詩三千篇,刪取財十一。每讀先再拜,若聽清廟瑟。
詩降為楚騷,猶足中六律。天未喪斯文,杜老乃獨出。
陵遲至元白,固已可憤疾。及觀晚唐作,令人欲焚筆。
此風近復熾,隙穴始難窒。淫哇解移人,往往喪妙質。
苦言告學者,切勿為所怵。杭川必至海,為道當擇術。
野迥林寒一水傍,密如疏蕊正商量。
半霜半雪相仍白,無蝶無蜂自在香。
月過曉窗移影瘦,風傳殘角引聲長。
還憐客路龍山下,未折一枝先斷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