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小嶺
前山青未了,又踏翠千尋。
衣冷度云影,耳清聞澗音。
早衰占足力,多崄見人心。
切勿臨高望,三吳草色深。
前山青未了,又踏翠千尋。
衣冷度云影,耳清聞澗音。
早衰占足力,多崄見人心。
切勿臨高望,三吳草色深。
前面的山巒一片青蔥還沒看完,又踏上了這高聳入云的翠綠山嶺。衣衫被云影拂過感覺寒冷,耳朵因澗水的聲音而格外清爽。早衰之態讓我體力不足,歷經諸多艱險才看清人心。千萬不要登高遠望,三吳大地的草色已深。
青未了:指青山連綿不斷。
千尋:形容山高。尋,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
度:穿過。
早衰:過早衰老。
崄:同“險”,艱險。
三吳:古地區名,說法不一,一般指吳興、吳郡、會稽。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在登山途中,因自身早衰的身體狀況和歷經的艱險,觸發了對人生和社會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登山經歷抒發人生感慨,其突出特點是景中含情,將自然之景與內心感受緊密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深刻洞察。
承恩雖內殿,得道本深山。
舉世相看老,孤峰獨自還。
溪來青壁里,路在白云間。
絕頂無人住,雙峰是舊關。
不為風雨變,雞德一何貞。
在暗長先覺,臨晨即自鳴。
陰霾方見信,頃刻詎移聲。
向晦如相警,知時似獨清。
蕭蕭和斷漏,喔喔報重城。
欲識詩人興,中含君子情。
岸擁洪流急,亭開清興長。
當軒河草晚,入坐水風涼。
獨鳥驚來客,孤云觸去檣。
秋聲和遠雨,暮色帶微陽。
浪靜澄窗影,沙明發簟光。
逍遙每盡日,誰識愛滄浪。
良宵出戶庭,極目向青冥。
海內逢康日,天邊見壽星。
臨空遙的的,竟曉獨熒熒。
春后先依景,秋來忽近丁。
垂休臨有道,作瑞掩前經。
豈比周王夢,徒言得九齡。
北境烽煙急,南山戰伐頻。
撫綏初易帥,參畫盡須人。
書記才偏稱,朝廷意更親。
繡衣行李日,綺陌別離塵。
報國將臨虜,之藩不離秦。
豸冠嚴在首,雄筆健隨身。
飲馬河聲暮,休兵塞色春。
敗亡仍暴骨,冤哭可傷神。
上策何當用,邊情此是真。
雕陰曾久客,拜送欲沾巾。
未厭棲林趣,猶懷濟世才。
閑眠知道在,高步會時來。
露滴從添硯,蟬吟便送杯。
亂書離縹帙,迸筍出苔莓。
異果因僧摘,幽窗為燕開。
春游何處盡,欲別幾遲回。
自古為君道,垂衣致理難。
懷仁須去殺,用武即勝殘。
毒幟誅方及,兵臨釁可觀。
居來彭蠡固,戰罷洞庭寬。
雪國知天遠,霜林是血丹。
吾皇則堯典,薄伐至桑干。
西京無暑氣,夏景似清秋。
天府來相辟,高人去自由。
江山通蜀國,日月近神州。
若共將軍語,河蘭地未收。
閑卻白云居,行蹤出去初。
窗中聊取筆,架上獨留書。
日背林光冷,潭澄岳影虛。
長聞得藥力,此說復何如。
入境當春務,農蠶事正殷。逢溪難飲馬,度嶺更勞人。想取烝黎泰,無過賦斂均。不知成政后,誰是得為鄰。
維舟綠溪岸,繞郡白云峰。將幕連山起,人家向水重。短才無獨見,長策未相逢。所幸分堯理,烝民悉可封。
何處無苛政,東南有子男。
細將朝客說,須是邑人諳。
別業空經稔,歸田獨未甘。
目凝煙積樹,心貯月明潭。
曉鼓愁方亂,春山睡正酣。
不任啼鳥思,鄉社欲桑蠶。
吾宗偏好武,漢代將家流。
走馬辭中禁,屯軍向渭州。
天心待破虜,陣面許封侯。
卻得河源水,方應洗國仇。
使印星車適舊游,陶潛今日在瀛洲。
科條盡曉三千罪,
歸來重過姑蘇郡,莫忘題名在虎丘。
久在仙壇下,全家是地仙。
池塘來乳洞,禾黍接芝田。
起看青山足,還傾白酒眠。
不知塵世事,雙鬢逐流年。
關東領藩鎮,闕下授旌旄。
覓句秋吟苦,酬恩夜坐勞。
天開吹角出,木落上樓高。
閑話錢塘郡,半年聽海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