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方史君萬里與之別七年矣離亂之后不意得聚首于此一見道舊有感 其三
衣冠屈辱但長吁,為笑吾徒事業迂。
無救于亡焉用相,不知所任正非儒。
天初生摯意有謂,人獨存箕道未孤。
迓續斯文難別諉,愿弘正學福寰區。
衣冠屈辱但長吁,為笑吾徒事業迂。
無救于亡焉用相,不知所任正非儒。
天初生摯意有謂,人獨存箕道未孤。
迓續斯文難別諉,愿弘正學福寰區。
士人們遭受屈辱只能長嘆,有人嘲笑我們的事業迂腐不切實際。對國家滅亡無法挽救,那宰相又有何用?真不知怎樣才算是真正的儒者。上天最初生出賢才是有深意的,世間獨留像箕子那樣的賢士,正道就不算孤獨。承接延續斯文的重任難以推脫,希望弘揚正統學問造福天下。
衣冠:指士大夫、縉紳。
迂:迂腐,不切實際。
無救于亡焉用相:意思是對國家滅亡無法挽救,宰相之位也就失去意義。
任:擔當,算作。
摯:通“鷙”,比喻賢才。
箕:指箕子,商紂王的叔父,賢德之人。
迓續:承接延續。
斯文:指禮樂教化、典章制度等。
正學:正統的學問。
寰區:天下,人世間。
從詩題“離亂之后”推測,此詩創作于社會動蕩、國家面臨滅亡或已經滅亡的時期。詩人與方史君分別七年后在富春相聚,目睹離亂后的社會景象,感慨萬千而作此詩。當時士人們可能在動蕩中無所作為,詩人對此深感憂慮,希望能有人站出來弘揚正道。
這首詩主旨在于批判士人們在國家危難時的不作為,表達詩人對正道的堅守和弘揚正統學問以拯救天下的志向。在文學史上,它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文人的思想和情感,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和文學價值。
圃芋今年紫,籬楓昨日丹。
開爐修故事,聽雨說新寒。
橘社重游阻,楸行再拜難。
此時西望眼,衰涕不勝彈。
待臘驚還過,留年惜欲除。
雨才三日有,雪更一冬無。
游屐妨緣濘,寒威戀為爐。
未須排旅悶,猶足助詩娛。
澹若論交味,嚶其求友聲。
江湖幾魚沫,風雨一雞鳴。
舊事休重說,新詩莫細評。
煩將憶勤夢,歸對海山橫。
樓迥眠曾著,秋寒夜更加。
市聲先曉動,窗月傍人斜。
役役名和利,憧憧馬又車。
如何泉石耳,禁得許諠嘩。
三白何憂稼穡艱,天于玉粒未吾慳。
不知夜色明空外,但覺朝寒到夢間。
誰子騎馿吟灞上,何人跋馬客藍關。
爭如睡熟蒲團上,靜聽饑鴉啄屋山。
俗間佳節自匆匆,老去悲秋又客中。
青嶂卷簾三面月,黃花吹鬢幾絲風。
十年故國新栽柳,萬里他鄉舊轉蓬。
誰與安排今夜夢,片帆飛到小籬東。
早衰頭腦已冬烘,信拙心情似苦空。
僚舊姓名多健忘,家人長短總佯聾。
一窗煖日棋聲里,四壁寒燈藥氣中。
晚景只消如此過,不堪拈出教兒童。
王程公事兩相催,沖雨片帆連夜開。
千巖萬壑在何處,山陰道中無好懷。
豈有酒船尋賀老,興盡卻能訪安道。
鑒湖春色漫芳菲,付與青青湖畔草。
節物陰涔里,人情冷淡中。
百憂尋老大,一笑屬兒童。
雪意愁饑雀,風聲入斷鴻。
新衣滿閭巷,終日自西東。
民和神福固其宜,況有仁先四者施。
吳稻即看收再熟,周牟先已秀雙岐。
蕙風半老黃金穗,梅雨重春綠玉枝。
樂不可支聊發詠,田間日日是芳時。
立秋之雷損萬斛,吳儂記此占年谷。
汰哉豐隆無藉在,政用此時鳴孛轆。
向來夏旱連三月,吁嗟上訴聲滿屋。
訟風未慭復占雷,助魃為妖天更酷。
我雖閑寂忝祠史,家請官供尚倉粟。
塵甑貧交滿目前,卒歲將何救枵腹。
但愿吳儂言不驗,共割黃云炊白玉。
天人遠近叵戲論,禆灶安能尸禍福。
細聽無仍有,貪看立又行。
落時晨卻暗,積處夜還明。
幸自漫山好,何如到夏清。
似知吾黨意,未遣日華晴。
春山華潤秋山瘦,雨山點黯晴山秀。
湖湘山色天下稀,零陵乃復白其眉。
作亭不為俗人好,個竹把茅吾事了。
朝來看山佳有余,為渠更盡一編書。
雨到中宵歇,心知逗曉晴。
排云數峰出,漏日半江明。
風借輕帆便,天催嬾客行。
不應樟鎮酒,無意待人傾。
半生三邂逅,相看成老翁。詩情故崒嵂,袖有天都峰。
江山佳麗地,登臨苦匆匆。塔燈落淮水,寺樓倚霜空。
攟拾著錦囊,撫掌夸窮工。歸轡不可挽,思入孤征鴻。
洞天我昔游,俛仰星一終。士友嘆契闊,吏民念罷癃。
婆娑故將軍,白發簿書叢。足趼雖四方,夢寐煙雨東。
歸田有腳力,尚往尋行蹤。期君斬寒藤,伴我搘枯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