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筆送吳僧慶間游明越
挑包前日過垂虹,明旦乘潮向浙東。
兩袖虎丘山上月,一竿漁浦渡頭風。
乾坤佛法元來盛,湖海詩僧到處雄。
而立妙齡廣長舌,肯參八十紫陽翁。
挑包前日過垂虹,明旦乘潮向浙東。
兩袖虎丘山上月,一竿漁浦渡頭風。
乾坤佛法元來盛,湖海詩僧到處雄。
而立妙齡廣長舌,肯參八十紫陽翁。
前些日子你挑著包袱路過垂虹橋,第二天清晨就趁著潮水前往浙東。兩袖間仿佛帶著虎丘山上的明月,手中竹杖伴著漁浦渡頭的清風。天地間佛法原本就興盛,湖海間詩僧到處都有杰出之人。你正當三十妙齡有善辯之口才,怎肯去參拜八十歲的紫陽翁呢。
垂虹:垂虹橋,在今江蘇吳江。
虎丘山:在今江蘇蘇州,有虎丘塔等名勝。
漁浦:渡口名。
廣長舌:佛教語,指佛之舌相廣而長,能說法度眾,后也指能言善辯。
紫陽翁:可能指朱熹,朱熹號紫陽。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是詩人送吳僧慶間前往明越地區(qū)云游時所作。當時佛教較為興盛,詩僧群體活躍,詩人有感于吳僧的年輕有為和云游之志而創(chuàng)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送吳僧慶間游明越,突出了吳僧的瀟灑形象和才華。其特點是意象優(yōu)美,意境灑脫,語言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展現(xiàn)了當時詩僧文化的一個側面。
須江壯哉縣,誰遣莽成墟。舊觀嗟難復,罷民苦未紓。
手摩應切切,鞭算盍徐徐。賴有賢邦伯,當令子志攄。
此邑吾鄰境,嘗聞嘆恨深。有田盡增稅,無楮可為衾。
愿布中和政,毋懷忿疾心。歸田當有日,好聽宓生琴。
山為青玉玦,水為碧玉流。
何意表東海,邅回逢此州。
維舟騁高車,馳道如臥虬。
上有廢壘雄,下有櫻木稠。
莫矜返連城,繕治非昔周。
覘國將謂何,慨然登高邱。
東風吹雪花,忽白群峰頭。
陰風吹雪滿杉山,清賞憑高出玉寰。
寒倚半空飛閣外,光搖百尺畫闌間。
剡溪欲訪饒清興,梁苑分題判醉顏。
獨羨山公多郢曲,調高能使和人艱。
冒刃扶姑命,
軀殘刃折铓。
至今荒冢里,
贏得血痕香。
六月炎蒸三伏節(jié)。古槐日午蟬聲咽。綠水紅蕖相映澈。人清絕。驚回午夢松風冽。
檻畔閩蘭和露折。簾間茉莉堆香雪。浴罷晚涼吹木末。新茗啜。憑欄又送纖纖月。
體道識泰否,涉世隨悲歡。
跡滯紅塵中,情寄青云端。
早年勤學道,晚節(jié)懶為官。
心活乾坤似,機員身自安。
平生興在酒,往往歡相持。
所遇輒成醉,勸酬兩不辭。
劃然天地開,六合照心脾。
榮辱共譽毀,紛紛久所遺。
古人亦已死,來者知為誰。
悠悠萬古心,崢嶸并須眉。
朝從青海行,暮傍青海宿。
平野浩茫茫,隆冬氣何肅。
懸車通間道,萬騎夸拙速。
嚴霜拂大旗,邊聲動哀角。
飛沙怒盤旋,迎面驟如雹。
時當澤腹堅,海水冱而涸。
層冰搖光晶,黯慘一片綠。
或聞大聲發(fā),凍折千丈玉。
中流起危峰,勢可俯喬岳。
將傾未傾云,欲飛不飛瀑。
云是太古雪,厭疊如皸瘃。
出沒罔象形,吐納蛟蜃毒。
西荒此巨浸,洪流所潴蓄。
卑禾百戰(zhàn)地,秦漢尚遺鏃。
蕭蕭古壘平,兀兀邊墻矗。
青磷風焰小,白骨苔花駁。
夜深駐戎帳,凍土遍磽埆。
冷月懸一鉤,荒荒墮厓谷。
嗟哉征戍士,辛苦離鄉(xiāng)曲。
試聽青海頭,煩冤鬼猶哭。
悠悠兩地忽三年,撫字催科俱惘然。墨綬方慚臣職曠,丹書復荷主恩偏。九邊此日仍多壘,四海何時可息肩。為語登閎新諫議,蒼生滿眼盡堪憐。
亳都潦倒竟何為,嚴劇疏庸總不宜。五鳳人爭推漢吏,雙鳧我自愧明時。傳家清白雖無忝,治邑艱辛未有裨。圣主若虛前席待,愿將血淚灑彤墀。
寒夜空堂人一個。心上愁多,不寐攤書坐。將近三更猶未臥。乍驚驟雨天邊過。
灑向小窗聲更大。紙薄難禁,容易風吹破。衾枕安排渾未妥。床前撲殺銀釭火。
適意詩千首,
忘情酒幾杯。
酣歌邀落日,
索笑對窗梅。
一個葫蘆才倒地,
滿地葫蘆盡傾倒。
欲識單傳直指禪,
今日斗湊得恰好。
巢居吸景休糧,
壁觀入定放光。
三萬里隔弱水,
六千劫坐道場。
休。漾碧波清浣舊愁。扁舟去,無計暫句留。
癡。遍繞闌干十二時。千金意,密密?!跄帷?
尋。倩影依稀隔桂林?;乩缺椋挥X曉風侵。
愁。整日無言獨倚樓。月如鉤,寂寞似寒秋。
思。一棹天涯怨別離。秋江上,可有載歸時。
望。煙水吳江恨杳茫?;卮阂?,佛力仗慈航。
吟。拍遍闌干賦不成。明鏡里,一夜鬢星星。
憐。詩骨伶俜聳瘦肩。情脈脈,獨坐小窗前。
猜。莫是春回燕亦回。沉吟處,幾度費詳推。
空。吹落春花不見蹤。東風冷,何處覓殘紅。
平日忠言薄萬金,
此時何惜贈君行。
好名不是真人事,
莫向人閒留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