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仇仁近題王子由隠居
涼窗暑卻扇,燠合寒謝裘。
主人一不凡,永無俗客游。
地高山使然,十倍百尺樓。
人品似更高,不識王公侯。
是中即洞天,何所復昆丘。
靈府能自超,玄關元不幽。
染腴匪道味,涉累非仙流。
寂靜保此室,毫髪不外求。
有書亦時讀,一日逾千秋。
涼窗暑卻扇,燠合寒謝裘。
主人一不凡,永無俗客游。
地高山使然,十倍百尺樓。
人品似更高,不識王公侯。
是中即洞天,何所復昆丘。
靈府能自超,玄關元不幽。
染腴匪道味,涉累非仙流。
寂靜保此室,毫髪不外求。
有書亦時讀,一日逾千秋。
涼爽的窗邊暑氣消散,不再需要扇子;溫暖的室內寒意退去,不用再穿皮襖。主人十分不同凡響,永遠沒有庸俗的客人來訪。地勢高是山造成的,比百尺高樓還要高出許多。主人的人品似乎更高尚,不認識那些王公貴族。這里就是人間仙境,何必再去尋找昆侖仙山。心靈能夠自我超脫,玄妙的境界原本并不幽深。沾染富貴并非正道的趣味,陷入世俗的牽累就不是仙人之流。安靜地守護著這個居所,絲毫也不向外有所追求。有時也會讀書,一天就像過了一千年那么充實。
次韻:依照別人詩詞的韻腳和用韻的次序來寫詩。仇仁近:人名。王子由:人名。隠居:即隱居。
暑卻扇:暑氣退去不用扇子。卻,退去。
燠(yù)合:溫暖的室內。燠,暖。謝裘:不用皮襖。謝,辭去,這里指不用。
不凡:不同尋常。
地高山使然:地勢高是山造成的。
洞天:道教稱神仙居住的地方,這里指人間仙境。
昆丘:即昆侖山,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仙山。
靈府:指心靈。
玄關:指深奧微妙的境界。
染腴:沾染富貴。匪:通“非”。
涉累:陷入世俗的牽累。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追名逐利的風氣,詩人或許在與仇仁近交流時,聽聞王子由的隱居生活,心生感慨,于是依照仇仁近的韻腳創作此詩,以表達對這種超脫世俗生活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王子由的隱居生活和高尚品格。其突出特點是意境清幽,情感真摯,通過多種表現手法展現出超凡脫俗的精神境界。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部分文人對隱居生活和精神追求的態度。
世故爭欲暮,吾生始試春。
居然從古哲,莞爾笑時人。
月轉群山曙,鶯啼一苑新。
老來知此意,即次認天真。
江表人材獨數公,
南朝臺閣是家風。
景星但欲爭先睹,
還許從容廣座中。
人事都無喜宴安,懶于喧處競追攀。
驚殘午夢風推戶,壓盡炎威雪滿山。
無主巖花時解笑,近人林鳥亦知還。
應憐朝市區區者,方寸何曾頃刻閑。
一劍雄驅十萬夫,莫將三島玩倭奴。絕秦詛楚吾何與,忍棄龍興舊版圖。
自笑江潭有餓夫,不應乞米到胡奴。牛闌西畔三間屋,誰畫先生臥雪圖。
李下雖云僻,行人冷處看。
彼方垂美實,渠可整巍冠。
才見花初縞,俄驚核可鉆。
吾寧墊雨過,君欲切云難。
鶯集枝多折,螬侵顆半殘。
誰令服章甫,拘束畏傍觀。
賜第南山近,為園下杜偏。
小兒二千石,中婦十三弦。
緩夜彈銀甲,宜春貼錦鈿。
幾回行樂處,戰伐自年年。
半晌驚鴻劇耐思,皓眸回月去還疑。
從知鎖骨生無分,終奈微波不可持。
密意鎮隨車轂轉,淺渦輕度粉香遲。
緣橦舞馬都成恨,賺取蕭郎七字詩。
長驅紅粉出荊關,
舊日承恩數阿蠻。
老大飄零人不識,
月明低唱望家山。
三月十三寒食日,天是看花天。暖風葉葉衫羅軟,被游絲、引到花邊。晴綠皆香,落紅如雨,迷住春船。
餳簫何處吹圓。小語隔林傳。幾重花影柳影里,傍輕陰、細裊茶煙。金粉一雙蝴蝶,人前舞過溪前。
書生事業絕堪悲,橫得虛名毀亦隨。
怖懼幾成床下伏,艱難何啻劍頭炊。
貸監河粟元知誤,乞尉遲錢更覺癡。
已卜一庵鵝鼻谷,可無芝術療朝饑。
獨立蒼茫湖上臺,千家煙火隔蓬萊。
船依古岸漁歸晚,花落孤山月滿苔。
彭蠡平分紅蓼渚,匡廬半入白云隈。
酒闌不盡當歌思,徙倚東風未易裁。
風蕭蕭兮秋氣深,
美人千里兮獨沉吟。
望故鄉兮何處?
倚桂桿兮涕沾襟。
苕水羌山清更深,蕭蕭蘆渚間桑林。青楓樹里三間屋,十載常懸萬里心。
萬竹深深一徑斜,草堂門巷接江沙。主人游宦不歸去,時有白鷗來釣槎。
滿面春風醉落暉,滿頭紅艷帶花歸。醉眠自有風流格,不是無人為解衣。
一片山中云自飛,葛巾有酒琴無徽。陶公自是秋風客,不見黃花未肯歸。
萬里浮云著眼輕,狂奴閱世太縱橫。
不耕不織夫何益,能嘯能歌亦有情。
醉后作詩招舊鬼,花時對月憶前生。
市朝須信無長策,孰是逃名孰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