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劉君鼎見贈二首 其二
真復多多窮傳記,端能亹亹著詩文。
名場早捷千軍陣,臚陛應符五色云。
亂后湖山今稍稍,閑中賓主幾醺醺。
衰遲亦欲陪賡唱,未必當筵逮所聞。
真復多多窮傳記,端能亹亹著詩文。
名場早捷千軍陣,臚陛應符五色云。
亂后湖山今稍稍,閑中賓主幾醺醺。
衰遲亦欲陪賡唱,未必當筵逮所聞。
確實廣泛研讀窮盡了傳記之學,還能滔滔不絕地創作詩文。在科場早早獲勝如在千軍陣中取勝,在殿試時應對如五色祥云般吉祥。戰亂之后湖山景象漸漸恢復,閑暇時賓主相聚多次喝得微醺。我已衰老遲緩也想參與唱和,未必能在筵席上跟上聽聞的才思。
真復:確實。
多多:廣泛。
亹亹(wěi wěi):形容說話或寫作等連續不倦。
名場:指科舉考試的場所。
臚陛:指殿試。
稍稍:漸漸。
醺醺:微醉的樣子。
衰遲:衰老遲緩。
賡唱:酬唱、唱和。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亂后湖山今稍稍”推測,應創作于一場戰亂之后,社會逐漸趨于平靜之時。詩人可能與友人劉君鼎相聚,劉君鼎贈詩,詩人便依韻回贈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對友人劉君鼎才華和科舉成就的贊美,同時也抒發了自己的感慨。其特點是情感真摯,既有對他人的稱許,又有自我的喟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文人之間的唱和交流。
石灶斷苔紋,摩挲吊隠君。
風吹游子袂,月照古人墳。
舊事殘碑在,荒祠流水分。
永懷山忽冥,紅葉墜秋云。
壯歲能官不厭卑,愴懷霜露蚤知幾。
扣其學問中心得,如此典型今代希。
天子詔之堅遜避,朝端達者夙瞻依。
甲辰重晤言前定,痛述生平淚忍揮。
飄然久作登臨想,才遇名山雨亦游。
林尾亂聲猶間響,枝頭殘滴未全收。
濯翻野竹從教軃,沖落巖花放出流。
欲把姓名書石上,幾回拈筆又成休。
昨日與今日,同中卻不同。
獰龍攪滄海,俊鶻摩青空。
宗眼明如日,機輪疾似風。
丹霞回首處,遍界覓無蹤。
長安甚閙,我國晏然。
古人一期酬對,不妨奇特。
未有出身之路,喚什么作我國。
縱遇鋒刀常坦坦,假饒毒藥也閑閑。
根荄七竅倍玲瓏,產爾亭亭曲渚風。
勇退霞衣香故在,駢生玉子味仍鐘。
人言太華標奇種,藕大如船想碧蓬。
何待非常夸世俗,祇今盤露已能秾。
玉節來臨昔治州,儀曹爽氣更橫秋。
未夸判筆搖山岳,且喜仙槎近斗牛。
童拾棠陰前竹馬,紗籠寺壁舊銀鉤。
南塘遺稿公新卷,他日人傳作話頭。
仲宣徙倚思歸后,又復誰傳獨步名。
自昔城闉雖尚在,至今波浪未嘗平。
半規赤日沈荒渚,一縷黃煙起廢城。
梅落碎花催塞色,葭橫響葉弄邊聲。
驚寒牧馬頻回顧,趁暖賓鴻漸北征。
況乃有懷傷歲暮,登樓那不動鄉情。
嶺西支郡聯荊湖,時危選帥勞廟謨。
公才健如天馬駒,胸中戈甲敵萬夫。
向來持節犯賊區,賊降不用丈二殳。
浮云散盡明月孤,世間公論何時無。
煌煌丹詔來天衢,陰風策策隨兵符。
大旗十丈車前驅,弓刀武騎前后趨。
我占福星歲在吳,孱虜數盡當磔誅。
籠烽平安羽檄疎,玉帳亦可吟撫須。
奏功入覲乘鋒車,峨冠儤直承明廬。
公家事業青史書,公家祖相兄鴻樞。
人之生也直,此君亦如是。我酷愛此君,臭味本相似。
方其出地初,一種根萌異。剛特儼不回,鈞石莫障蔽。
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漬。玉成修茂姿,表表在天地。
其靜專似仁,其動辟似智。其肅然似禮,其凝然似義。
虛中純白生,似信不容偽。在人該五常,在天足五氣。
六月蒼蒼寒,不附炎熱勢。雨雪披猖中,彈壓萬凋瘁。
似正色立朝,忠誠著于世。似廣廈萬間,其蔭足以庇。
似聞伯夷風,頑廉懦立志。似堅子卿節,夷險無二致。
似見魯仲連,不復論鄙事。似識元紫芝,頓消名與利。
子陵釣嚴灘,太公釣璜渭。風月一竿中,相從神骨契。
持此叩竹洲,考功言外意。
子房帝王師,溢慶流裔孫。朅來之蕭灘,快覩芝眉溫。
亭亭起黃氣,中有陰德存。宜哉孔融表,輻輳排天閽。
通籍何足道,履聲還青氈。嗟我一何幸,夤緣踵符文。
自顧菲且愚,續貂誠所難。承顏一甲子,夙昔披晤言。
柳濃煙冥冥,鹢舟江吐吞。順流急如箭,催鼓且勿喧。
為語徒作惡,且盡沙頭尊。
自言歸去后,只在故山邊。
紗帽臨溪盥,銅瓶傍水禪。
晝閑松塔雨,春盡草堂煙。
何故相拋舍,沉浮逐世緣。
首夏山中風物和,不妨老子小婆娑。
竹亭晴坐燕泥少,花逕曉行蛛網多。
云表危峰干北斗,道傍古樹識東坡。
匡廬深處堪歸隠,歲月瀾翻奈老何。
檻外江流知幾霜,煩君著語吊滕王。
琴中誰識啼烏曲,酒后任稱司馬狂。
閣序尚留唐篆刻,劍光何預晉興亡。
此行遍覽遺蹤了,歷有征書出建章。
自古詞人例謫遷,十年無路可棧天。
督師上正倚裴相,破賊叔應推謝玄。
伏櫪驥思沙漠外,脫鞲鷹去碧霄邊。
僧隟早辱萊公賞,他日牽聯得并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