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長安:十一月
憶長安,子月時,千官賀至丹墀。
御苑雪開瓊樹,龍堂冰作瑤池。
獸炭氈爐正好,貂裘狐白相宜。
憶長安,子月時,千官賀至丹墀。
御苑雪開瓊樹,龍堂冰作瑤池。
獸炭氈爐正好,貂裘狐白相宜。
回憶長安,在農歷十一月的時候,眾多官員來到宮殿臺階前朝賀。皇家園林里雪化后樹木如玉樹般美麗,宮殿里的冰好似瑤池。燒著獸炭的氈爐暖融融正合適,穿著貂裘狐皮大衣也十分應景。
子月:農歷十一月。
丹墀:宮殿前的紅色臺階。
瓊樹:形容雪后的樹如美玉般。
龍堂:指宮殿。
獸炭:做成獸形的炭。
貂裘狐白:貂皮大衣和白色的狐皮。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作者可能曾在長安生活,對宮廷十一月朝賀等熱鬧場景印象深刻,在離開長安后創作此詩來回憶當時的情景。當時的長安是政治中心,宮廷生活奢華,十一月朝賀是重要的儀式。
此詩主旨是回憶長安宮廷十一月的景象,突出宮廷的奢華熱鬧。其特點是描寫細膩、語言華麗。在文學史上展現了當時宮廷生活的一個側面。
溪西燈社寶蓮臺,
一點光明遠更開。
料得長楊宮里見,
卻疑仙火下云來。
醉翁亭倚碧山幽,麗搆新成此共游。一代文章傳述作,千秋祠館寄風流。水寒石窟魚能聚,客散林坳鳥未休。欲訪瑯琊更深處,野風吹暝下前丘。
前輩高風宇宙垂,昔游山水動遐思。弦歌已并煙云散,文采空遺草木知。白發吾衰憐幾過,蒼林翁醉憶當時。忻逢舊日清吟侶,漫引香醪注玉卮。
頻年仙吏滯天涯,世德繇來慰所思。敝蹝一官驚扼臂,孤燈半世重齊眉。遺孫清白梧桐老,跨祖文章雨露滋。自是絲綸偏積慶,海濱漁父醉金卮。
瞻彼嵇山十畝陰,元和仙尉動行吟。南宮雞舌功名薄,東海羊腸畏壘深。白發依歸孺子慕,朱弦渧淚丈夫心。孫枝此日森森發,為報朝陽鳳有音。
侵尋半月是花朝,
大雪漫天五日飄。
臘月如春眾芳吐,
繁華時節卻蕭條。
解纜靖溪頭,
泊舟三河鎮。
秋風冷透衣,
夜月明如鏡。
訪舊半存沒,
處喧惟靜定。
感茲兵火馀,
生齒猶繁盛。
南州門戶到云來,
猶有詩情出九垓。
憐我風簾鉆故紙,
借君月露洗黃埃。
鐵甲雕戈委戰塵
將軍一敗棄君親
孤城乞活今安在
何似田橫五百人
炙肉焚香報阿娘,
阿娘倘見暗神傷。
岳飛刺背憑忠孝,
創擘鳴鑼何足臧。
渭水東流去,何時到雍州。
憑添兩行淚,寄向故園流。
雰霏滟雨落晴空,
峽里洪濤掛玉虹。
鱗甲滿江爭競渡,
奪標眼里為誰雄。
回灣曲峽引龍宮,
曾作行云化雨功。
老大于今心不競,
但言憂國愿年豐。
堯夫非是愛吟詩,
詩是堯夫重惜時。
西晉浮誇時可嘆,
南梁崇尚事堪悲。
仲尼豈欲輕辭魯,
孟子何嘗便去齊。
儀鳳不來人老去,
堯夫非是愛吟詩。
問江東王氣,子弟蟲沙,烏騅嘶后。杜默文章,向憤王搔首。遺恨千年,龍且鐘昧,意氣空牛斗。好是青山,流鶯枝上,勸人酣酒。
開國一時,元功除卻,畫策登壇,紛紛屠狗。銅臭書香,蓬顆原同朽。大地山河,嬴顛劉蹶,竟為何人有。不道山中,王孫落魄,綺裘依舊。
燕啄龍歸事已陳,
本初仲穎亦成塵。
千秋抉眼東門客,
輸與焦頭爛額人。
軼事流傳信不誣,
凄涼古廟傍城隅。
翻從一飯傳千載,
小節由來未可無。
銀床金井曉啼鴉。簾額上,襯紅霞。同心梔子夜開花。和露折來斜。無好意,送與謝娘家。
織金衫重懶提筆。雙扼臂,卸來輕。平頭吹蠟炙銅笙。葉底弄鶯聲。無好意,喚與順郎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