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汪翔甫讀予詩稿見寄二首 其一
我詩蒯侯劍,玉具謝華裝。
老矣三荒徑,悠哉一瓣香。
漫垂船子釣,懶下趙州床。
忽憶高軒過,仙巾戴華陽。
我詩蒯侯劍,玉具謝華裝。
老矣三荒徑,悠哉一瓣香。
漫垂船子釣,懶下趙州床。
忽憶高軒過,仙巾戴華陽。
我的詩就像蒯侯之劍,去掉了玉飾等華麗的裝點。我已年老,隱居在這荒蕪的小徑中,悠然地持一瓣香。隨意垂下船子和尚那樣的釣竿,懶得像趙州和尚那樣下床迎客。忽然回憶起您乘車來訪,頭戴華陽樣式的仙巾。
蒯侯劍:泛指劍,這里比喻自己的詩質樸無華。
玉具:劍上的玉飾,代表華麗裝飾。
三荒徑:化用“三徑就荒”,指隱居之地荒蕪。
一瓣香:表示對人虔誠敬仰。
船子釣:船子和尚是唐代禪僧,常以釣魚喻度人,這里指隨意自在的狀態。
趙州床:趙州和尚是唐代高僧,有“不下禪床接趙王”的典故,這里指懶得應酬。
高軒:指顯貴者所乘的車,這里指汪翔甫來訪。
華陽:可能指華陽巾,一種道士所戴的頭巾。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推測,詩人處于年老隱居狀態,友人汪翔甫讀其詩稿后寄詩相贈,詩人便次韻回贈。當時詩人可能已看淡名利,享受隱居的閑適生活。
這首詩主旨是展現詩人的詩風追求和隱居心境。其特點是質樸自然、用典巧妙。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文人的一種生活態度和創作風格。
幾回立馬望清暉,才得攀蘿入翠微。
一代客隨流水去,三春夢逐落花飛。
云山西擁峰巒盡,煙壑東開草樹稀。
我欲誅茅分片石,蹉跎不覺素心違。
流水空山自愛吾,清時有味與誰俱。
解人道子心同素,畫我紅塵半點無。
自落寰中一散人,袖云洞里認前身。
寫生妙手希藏拙,卻笑無心已入神。
瀟湘一曲,記前時相念,此地相逢。掀髯一笑中。問霜雪因甚,早上青松。
多情自昔,閱桑田、滄海重重。有吳市、洞簫孤奏,碧天吹裂晴空。
酌君酒,為君舞,怕長沙、袖短舉手難工。把袂且從容。但五弦揮罷,目送歸鴻。
隨時梅酒,又何有、今古英雄。鶯花在、年年三月,綠楊柔亸春風。
兒嬉犯凍搦文貔,怒眥張唇狀崛奇。
圖得形模規婦笑,絕憐冷落賦翁詩。
幕談多暇堪娛目,喜色排寒為上眉。
頗念袁安正高臥,柮柴煨芋了年時。
竹馬書薨歲,銅龍表葬時。
永言窀穸事,全用少陽儀。
壽夭由天命,哀榮出圣慈。
恭聞褒贈詔,軫念在與夷。
刀圭云母具晨餐,門對三層步斗壇。夜考鶴經分七九,曉占歲氣辨黅丹。
火棗交梨近可餐,不須地肺及天壇。龜藏坎海毛皆綠,鳳宿離宮色自丹。
紫府沉沉掩夜關,竹陰清掃月中壇。歲星偷得桃枝碧,董奉栽成李子丹。
囊中玉色已經餐,醉拂絲桐坐杏壇。應笑倦游塵滓客,鬢毛蕭瑟事鉛丹。
漢武游心縹緲間,文成五利盡登壇。何如屈曲韓夫子,不羨神君白玉丹。
使君本住道家山,時訪玄都太古壇。陰惠已能追許令,治功不獨過韋丹。
有緣結得南山境,
瀟灑亭高最可人。
此景古今吟不盡,
熙熙客里且行春。
山疊疊,溪流曲曲。大似雷轟,細似琮琤,碎玉聲聲續。
天際倒懸三峽,波漾千竿竹。石齒冷,入手寒香沁新綠。
更聳身直上,鳥道清泉,羊腸翠麓。扶杖云生足。
小憩松風,看摘春纖,輕攜碧簍,村火幾處茶初熟。
空橐難言贖罪愆,浮沉身世總憑天。
戎旃從事回閩日,宦海翻波入蜀年。
此別親朋留后約,他時山水認前緣。
梁間燕子營巢穩,佇盼歸鴻破曉煙。
躡屐此登臨,云關深更深。佛香霏霧氣,僧唄殷潮音。竹院浮空翠,松窗積暝陰。世途吾亦厭,欲此學安心。
徙倚禪林勝,瞻依佛界寬。雨花飄石座,幡影落松壇。地迥紅塵隔,云陰碧殿寒。一泓杳深黑,疑是有龍蟠。
忽爾長嘆,落拓無聊,為客于茲。笑販茶鬻畚,才非賈豎,分章校句,臣是紅師。君亦年來。他鄉賣藥,詎療貧家數口饑。非長策,即余憎其拙,人笑為癡。
方今多士熙熙。謂奏賦、須遭圣主知。問誰能郁郁,縮居馬磨,君偏齪齪,溷跡牛醫。頗怪蕭晨,閒門似水,大類君平罷肆時。簾垂處,雖吟情甚劇,酒盞都稀。
飛泉成五級,
一級一龍湫。
削出萬仞秀,
詎讓蓬萊丘。
羹墻如見堯在,
謳歌皆之啟賢。
至行冠冕萬世,
通喪縞素三年。
陽山鳥道峰前過,一谷呀然隔世埃。
泉落陰渠蒼海近,□穿嵚室濕云開。
回中百客麟堪供,仙者千年鶴自來。
往矣張韓闕鐫賞,豎扶寒筆意生哀。
回風搖蕙蒼天死,眉月孤酬杳杳宵。
遠適勿疑氛早告,微蟲猶嘒暑何驕。
高辛先我休逢紿,典午南遷是暫僑。
說與世兒終不省,九秋看起石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