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興六言十首 其一
羹墻如見堯在,
謳歌皆之啟賢。
至行冠冕萬世,
通喪縞素三年。
羹墻如見堯在,
謳歌皆之啟賢。
至行冠冕萬世,
通喪縞素三年。
仿佛在羹湯和墻壁上都能見到堯的身影,百姓的歌頌都表明啟賢能。最高尚的品行堪稱萬世楷模,天下人都為其服喪三年。
羹墻:典出《后漢書·李固傳》,指對圣賢的思慕。
堯:傳說中的上古帝王,賢明圣德。
啟:大禹之子,夏朝開國君主。
至行:最高尚的品行。
冠冕:居首位、第一。
通喪:天下人都服喪。
縞素:白色的喪服。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可能是詩人在感慨社會現實,希望能有賢明的君主出現,以古代賢君的品德為榜樣,引導社會風氣,故而寫下此詩表達自己的理想和期盼。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古代賢君的高尚品德,其突出特點是用典恰當,以簡潔的語言表達深刻的思想。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詩人對理想政治和高尚品德的追求。
露下著寒英,霜繁見孤節。采掇晚歸來,馀香未消歇。
春風顛狂卷地起,吹動江城寒劫灰。江城千家丹碧窟,過眼不復馀樓臺。九辀燭龍竟為爾,六尺海鴟安在哉。平原無人金谷散,惆悵東門歸去來。松枝可餐不可久,蕨萁可舂難入手。書生身業值無年,翰墨千囷不充口。煙州何客釣寒魚,江郭誰門倚殘柳。琴臺歌管無處尋,惆悵東風幾回首。
那能逐日改,何物似情孤。霍玉冤多少,紅兒貌有無。落花身后影,午夢晚春圖。君看枝頭淚,無心也漸枯。
饒君酒會競新年,難得江頭白滿天。未是野梅催出郭,好留岸雪待回船。窗迎斜日明棋局,棹轉東風拂伎筵。坐待紅裙惟縱酒,勿云文字有人憐。
清江行盡有人家,汨汨春流漲暖沙。已自深忘寒食節,無因此地見梨花。
廣陵人去客天涯,舊館凄涼閉落花。立馬斜陽空灑淚,一聲橫笛起鄰家。
紅樓十二春寒惻。樓角何人吹玉笛。天津橋上舊曾聽,三十六宮秋草碧。昭華人去無消息。江上青山空晚色。一聲落盡短亭花,無數行人歸未得。
魯叟新阡何處尋,橋邊感舊獨沉吟。一生欲唾奸諛面,千古難磨道義心。溪昔放魚晴鱍鱍,門今羅爵冷涔涔。發潛賴有西山筆,何日碑成勒碧岑。曾向明時雪李邕,又聞名在聘賢中。憶言鴟吻施茅屋,忍見龜趺立柏宮。杯酒昔常陪賀老,只雞終待哭喬公。情知客淚先難制,鄰笛那堪咽晚風。
小劫神仙亦可嗟,最難家毀又成家。愁邊詩酒皆新淚,夢里關河有亂笳。看到波生方愛水,折來刺在更憐花。何當一笑忘陳跡,重結鴛盟寄海涯。
暑閣含風暮,林亭透日疏。俯池閒白羽,把酒躍金魚。興觸山花發,心同水葉舒。孰言臺務劇,鎮日有琴書。
一鶴東飛出楚云,手攜湘綠下入群。幾多金薤琳瑯影,散入秋聲夜夜聞。
四牡歷丘墟,民風隨地書。逢人詢敝政,計日趣輶車。兵欲儲糧餉,民思奠室廬。使君今處分,須體圣明初。
亭之北,寒光逼。露為霜,霜林拭。梢櫹椮,萬邪匿。洗玄冥,齊兆億。物何歸,歸所息。人何歸,歸有德。君子心,歲寒力。諒非遙,起春色。歲如環,安可極。四時情,環堵得。
春雁樓邊三兩聲,東天回首望歸程。山青水碧傷心切,李白桃紅照眼明。幾樹綠楊搖客恨,一川芳草惹羈情。天兵幾日歸東闕,萬國歡聲賀太平。
蓬瀛舊跡化寒潮,遼海風煙事亦遙。一代英魂猶可頌,百年馀痛實難消。從知家國多邊患,早把興亡托圣朝。壁壘河山頻換世,仙居只合付漁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