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女子
青娥宛宛聚為裳,
烏鵲橋成別恨長。
惆悵梧桐非舊影,
不悲鴻雁暫隨陽。
青娥宛宛聚為裳,
烏鵲橋成別恨長。
惆悵梧桐非舊影,
不悲鴻雁暫隨陽。
美麗的女子身著青娥般的衣裳相聚,烏鵲橋搭成,離別愁恨悠長。惆悵的是梧桐已不是舊時模樣,并不為鴻雁暫時隨陽南飛而悲傷。
青娥:指美麗的女子。宛宛:美好的樣子。聚為裳:形容女子穿著美麗的衣裳相聚。
烏鵲橋:傳說中七夕時喜鵲搭成的橋,用于牛郎織女相會,這里借指離別之橋。
惆悵:傷感、失意。
隨陽:指鴻雁隨著陽氣遷移,即南飛。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推測是詩人在送別女子時有感而發,可能當時社會環境相對穩定,但個人經歷了離別之事,心中充滿惆悵。
這首詩主旨為送別女子,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營造出傷感氛圍。雖未在文學史上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
舌端偷得不傳機,說破人生不載疑。
造物密教傳寫信,秋風已為長蟾枝。
平時拍手儻來話,今日回頭真個奇。
除卻唐朝袁與李,問君此外更饒誰。
巖腹刳為半月形,全功天且不能成。
勿嗟圓處便生缺,猶幸晦中堪養明。
更朔還多終有望,受虧已久得無盈。
愿言煉石補教足,使我眾生眼界平。
放散衙曹小退安,閉門開架檢書看。
簷前月色生寥寂,屋外風聲長隙寒。
灰火撥愁頭屢點,燼燈挑喜指頻彈。
家人知我飲機動,大白梨花送夜闌。
雍雍瑟配琴,詩禮五青衿。
四舉一門事,三遷平日心。
桂枝方日長,萱草已春深。
咫尺青山里,蕭然隔古今。
師席我虛設,道機君飽參。
玄初疑若白,青卒過于藍。
蟻戰何傷北,鵬圖不日南。
江臯離合思,煙與水相涵。
巴西地不愛其珍,山影溪光輒自陳。
霜后竹饒松意氣,雨余花奪草精神。
千斯態度出天功,百爾光華歸色塵。
好事至人寧外慕,反身元自有真春。
昨日我登山閣上,前村人落世塵中。
今還望望尋村去,復覺區區與世同。
眼界那分清與濁,心機已破礙為通。
撙齋寄語靈洲老,莫向空邊更說空。
吾輕瘴海易煙嵐,去歲今辰訪古儋。
壹意良民誰似漢,百年循吏莫如譚。
鶚書已費幾將上,熊軾猶便再落南。
報政不須入郎選,上方濡筆與公簪。
邊上事千種,袖中書一編。
曳裾逢白眼,驤首隔青天。
又輟安劉手,而撐訪戴船。
嚴公猶欠士,應辟老詩仙。
半載隨蓬轉,中宵送夜分。
酒供文字飲,香對圣賢焚。
羨子迎偏老,呼兒酌細君。
勸酬交錯里,款款鴨爐薰。
作意偷春破隊行,橫翔捷出不容爭。
窗前納月神光白,水上乘風縠漏輕。
違物行歸廉士潔,傲時身中圣人清。
賞音不遇林和靖,也是花經第一名。
明日大夫,何日侯兮。
有白其苴,男爵優兮。
匪朝伊夕,九冕旒兮。
功崇業廣,亙千秋兮。
磨礱抆拭費詩書,一點靈光與道俱。
不缺不圓涵霽月,無中無表澈冰壺。
真機已熟虛生白,幻法寧容紫亂朱。
照物之余時反照,故吾殊不似今吾。
康樂神農冢,蒼梧大舜邱。
望望千許里,表表萬斯秋。
御祝書名謹,皇家祀典優。
行人相指似,若或見松楸。
斷梗歸從南海邊,絕長補短恰三年。
聲音幸未移蠻氣,須鬢疑猶帶瘴煙。
走俗抗塵吾老矣,吟風弄月子超然。
鶴袍可著終須脫,鐵硯雖穿請更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