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給事徐尚書自除知制誥歸
書生稽古力,詞苑久虛名。
聊遠三臺逼,非貪一佛榮。
乃身自本末,豈果有虧成。
不盡明時報,歸來頌太平。
書生稽古力,詞苑久虛名。
聊遠三臺逼,非貪一佛榮。
乃身自本末,豈果有虧成。
不盡明時報,歸來頌太平。
書生憑借研習古事的努力,在文壇長久徒有虛名。暫且遠離三公的權勢逼迫,并非貪圖一佛的尊榮。自身行事有始有終,哪會真有失敗與成功。未能完全報答圣明時代,歸來歌頌太平盛世。
稽古:研習古事。
詞苑:文壇。
三臺:漢代對尚書、御史、謁者的總稱,后泛指三公,代表高位權勢。
一佛榮:具體所指需結合當時語境,可能是一種尊榮的象征。
本末:指事情的始終、原委。
虧成:失敗與成功。
明時:圣明的時代。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從詩中推測,可能是徐尚書在擔任給事等職后,被任命知制誥,他可能覺得官場有一定壓力,于是有此心境寫下此詩,表達自己對名利的看法和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主人公看淡名利、超脫得失的心境。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力有限,但反映了當時部分文人面對官場的態度和思想。
竹馬鳩居,游嬉日、追隨里巷。九萬里、風搏羊角,相期同上。作賦無過潘岳敏,論年頗愧袁絲長。記蜃樓、影里望蓬萊,心何壯。
八叉手,誰能兩。三舍退,予非讓。惜蛾眉嫁晚,仙宮蕊榜。一柱觀頭堪拄笏,匡廬飛瀑三千丈。羨滕王、高閣醉憑欄,王恭氅。
古郡洪都,平反借、經綸妙手。游刃處、昆刀并剪,氓冤立剖。九曲羊腸真險絕,蘼蕪何事捐新婦。嘆樽前、涕淚染琵琶,青衫袖。
湖水畔,吳山岫。白傅再,蘇髯又。更窮愁詩好,外孫齏臼。長笛倚樓誰解道,旗亭歌遍諸伶口。向六朝、煙雨晚尋春,從君后。
臥病長安愁毒熱,雨來爽氣滿乾坤。
西山雷過蛟龍斗,北極云垂海岳昏。
萬里鄉心還促膝,百年風物謾開樽。
彩絲艾葉隨時俗,彈劍酣歌愴客魂。
船頭吹火盧仝婢,
馬后肩書穎士奴。
安得世間名畫手,
寫予出嶺泛湘圖。
山頭多少往來人,香火爭將瓦鼎焚。
簫鼓下山人漸遠,晚風吹起一溪云。
畫意詩情兩并濃,
王郎丘壑自羅胸。
小橋流水孤村路,
著個看山謝疊峰。
斯文久淪寂,大雅誰扶持。
諸子并百家,異說猶紛馳。
拘者困桎梏,健者矜權奇。
方矩用勿錯,明鏡照勿疲。
東南樹壇坫,異色生旌旗。
我亦性嗜古,返躬心勿疑。
敢希建輪狄,愿從謀野裨。
花時人道多風雨。梅蕊都來無幾許。何須飄灑濕芳心,粉面琳瑯如淚注。
家童莫掃花陰土。留浥瓊林枝上露。若教燕子早銜泥,徑里馀香應滿戶。
剡水自彈安道曲,東郊難駕邵雍車。
白當三臘占為麥,飛向長筵看是花。
落落不因人便熱,飄飄一似我無家。
嚴寒絕少爐中炭,又向樽前兩手叉。
不隨九府鑄青銅,
刻玉雕瓊巧用工。
憶共花鈿零落后,
至今狼籍怨秋風。
詩禮以發冢,非獨王莽然。
手不離珠玉,世豈一桓玄。
昔在魯聞人,匪值孔圣旃。
焉得兩觀誅,破彼辨與堅。
子陵湍石上,元亮菊籬邊。
夷齊不可跂,賴有此二賢。
新鷹初放兔猶肥,
白日君王在內稀。
薄暮千門臨欲鎖,
紅妝飛騎向前歸。
一溪水清石可數,千峰雨來云亂行。馬蹄踏踏秋風里,無數好詩吟未成。
竹寨驛前山水清,官船夜泊近行營。客程一月秋陰里,誤聽湍聲作雨聲。
秋行一月多逢雨,路入南荒總是山。煙火人家何處覓,鷓鴣啼在石林間。
山連漢武候神處,閣在田橫舊砦東。
五島亂浮云氣里,雙城渾住水聲中。
遙灘夕漲生空綠,古廟殘陽曳斷虹。
便欲刺舟從此去,七條弦上響天風。
囷儲赤米枝梧飯,
篋有青氈準擬寒。
政使堆金無處用,
不須常貯一錢看。
賦奏淩云,真才子、至尊曾許。長太息、文章憎命,驊騮失主。放逐身隨麋鹿伴,英雄志偃蛟龍雨。記錦裘、躍馬出榆關,題詩處。
白蓮社,誰偕與。石渠閣,曾凝佇。且南窗寄傲,東籬高踞。五岳夢游禽慶屐,三撾醉弄禰衡鼓。笑韓陵、一片石崚嶒,差堪語。
陶令歸來,三徑外、栽松種柳。遙集者、湘潭屈子,漆園莊叟。木柄長镵常在握,竹皮圓笠新加首。置斯人、一壑一丘間,然乎否。
白雪調,無雙手。曉風句,諸伶口。但應門遣子,烹葵呼婦。秘笈已窺林屋洞,新篘且醉蘭陵酒。問朱門、高蓋幾人存,東門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