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賢齋
自從一摻去三千,尺宅拋來喜中年。
每嘆圣賢風泯矣,可憐母子日蕭然。
悠悠蘭老離騷國,渺渺花開陽艷川。
九月不能應十月,掛書一束放翁船。
自從一摻去三千,尺宅拋來喜中年。
每嘆圣賢風泯矣,可憐母子日蕭然。
悠悠蘭老離騷國,渺渺花開陽艷川。
九月不能應十月,掛書一束放翁船。
自從一次離別遠去數千里,舍棄了狹小居所得以在中年時身心愉悅。常常感嘆圣賢的風范已經消失,可憐母親和自己每日生活冷清。蘭花漸漸老去,仿佛《離騷》中的情境;花朵在艷麗的山川中渺渺開放。九月的狀況延續不到十月,把一束書掛在我的船上。
一摻:可能指一次分別。三千:形容距離遠。
尺宅:指狹小的住宅。
蕭然:冷清、寂寞的樣子。
悠悠:形容時間久遠或狀態悠然。蘭老:蘭花老去,象征美好事物消逝。離騷國:化用《離騷》意境,《離騷》中常用香草美人表達情感。
渺渺:形容遙遠、模糊。陽艷川:陽光艷麗的山川。
放翁:陸游自號放翁,這里作者以放翁自比。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以推測,作者處于中年時期,生活或許較為平淡冷清,社會可能缺乏圣賢之風,作者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圣賢風范消逝的感慨和自身生活的狀態。其特點是借景抒情、化用典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情感和文學素養。
自識閒中趣,常嫌鬧處行。湖山真富貴,花鳥小聲名。有客金蘭好,貽詩徵角鳴。相期耐霜露,斯事豈凡情。
卜居何地,似柳花著水,隨風棲泊。命到溧陽無躲法,家具一車誰托。雁是勞人,龍名怪物,今止從軍樂。五湖三畝,但除天外飛落。早識一把無茅,風飄掛處,悔不貪泉酌。多少侯門森畫戟,花鎖九微香幕。荒翠三弓,小紅雙盞,紙上專云壑。太平終老,馬頭夜夢生角。
家肥生孝子,國霸有謀臣。拳頭劈口槌,未到無兒孫。
歲晏懷人水一湄,歸鴻去雁各參差。寒風不解頻吹夢,疾置何妨數寄詩。釀酒改名聊濟勝,和香因譜更求奇。路遙不暇多瓶送,一炷同參日漸遲。
一年今夕,說陰晴,萬里八荒同色。燭外青山笳鼓靜,細雨旌旗微濕。兔魄銜云,龍頭瀉酒,劍氣孤虹白。蒼生誰問,漢家夜半前席。檻外桂樹婆娑,萬香如海,漸掃前朝跡。星斗以南人幾個,一曲琵琶消得。故國花潭,遺民酒舫,短夢殊今昔。明年明月,笛聲猶裊空碧。
紛紛金佩與瑤環,骨相如吾敢妄攀。居處何曾離城郭,襟期終不負湖山。杉旁試履拖云濕,石上敲鉤破蘚斑。沖曉樵童便來往,思量誰是我投閒。
開田說大義,后人莫容易。百丈總持門,淡而還有味。
點秋心,疏紅細朵,星星照池水。鷺鷥鄉里。記中酒西湖,無限詩思,斷橋過雨萍蹤寄。欄干人倦倚。泛釣艇,夕陽天色,漁家如畫里。年年雁聲送西風,懷人念此際。涼波空委。歸夢遠,江南路,令人心悴。何時更、夜親蟹火,香穗影、清螢飛又起。便喚取,月明相伴,蘆花偎素被。
打面還他州土麥,唱歌須是帝鄉人。現成財本成家者,多見饑寒在子孫。
秋影闊。沙邊夜潮退,雨聲親切。岸閣魚舠,石橫蟹籪,梢梢涼葉。身入江南畫藁,卷西風、無限飛雪。故人別,一行征雁,昔游休說。劫后家山尤怯。莽天涯、魚箋又缺。斷澗人家,新霜天氣,吟情先歇。白發聽潮,夢不到,當日黃花清節。棹歌咽。回首江村夜月。
大雄山下斑斑虎,觸著傷人誰敢顧。親遭一口老婆心,何曾用著腰間斧。
天光透縫如星點,晚聞碎珠飄瓦。鐘乳巖泉,榨頭春酒,細響依微燈下。宵情暗寫。似花外虬簽,荷邊蟹舍。與婦移床,約參禪味過今夜。晴朝風意送爽,渡江云曲子,吹動騷雅。去日歸心,凌云渡口,黃葉聲中跨馬。征鴻到也。并遠夢崍山,買書無價。菊又將花,幾時杯共把。
相見言談理不虧,等閑轉面便相輝。畢竟水須朝海去,到頭云定覓山歸。
紛紛輕薄溺寒灰,真惜暮年遲死來。三復阿房宮賦語,后人更有后人哀。
幾番風,宵來送雨,羅衣透秋味。露荷紅綴,將半老徐娘,猶愛姝麗。瘦筇向曉池邊倚。新晴鴉報喜。嘆照眼,綠云千片,寒香消翠被。西園桂花過中秋,勞公唱水調,年華凋悴。心最苦,南云外,暗愁天墜。青山似、向人勸酒,君自管、功名詩卷里。待凈洗甲兵完了,應乾銀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