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古六十二首 其十三
打面還他州土麥,唱歌須是帝鄉(xiāng)人。現(xiàn)成財本成家者,多見饑寒在子孫。
打面還他州土麥,唱歌須是帝鄉(xiāng)人。現(xiàn)成財本成家者,多見饑寒在子孫。
我從溪口來,正值山前雨。
濕衣逢梵宮,有僧善吳語。
天寒蜜已空,軒靜竹可數(shù)。
歸楫難久留,汀鷗自飛舞。
染霜胡甘熟,烘日荔枝美。
橘柚未為精,葡萄安可擬。
郭生始能贊,魏文何謬比。
二果皆世珍,乃遺及賤士。
而復副醇{酉盆},或乞自諸己。
豈唯享遠味,終得為直矣。
墳冢徧青山,高低占原谷。
向來路已荒,今迷問樵牧。
涉水到云林,隔崗聞近哭。
沃酒白楊下,悲風何????。
雨止梨園殘,鳩聲在茅屋。
蛟龍養(yǎng)鬐鬛,當在浩浩潯。
虎豹養(yǎng)文采,當在巍巍岑。
我無太山高,我無滄海深。
斗水與堆阜,恐未慰此心。
采石月下聞謫仙,夜披錦袍坐釣船。
醉中愛月江底懸,以手弄月身翻然。
不應暴落饑蛟涎,便當騎魚上九天。
青山有冢人謾傳,卻來人間知幾年。
在昔熟識汾陽王,納官貰死義難忘。
今觀郭裔奇俊郎,眉目真似攻文章。
死生往復猶康莊,樹穴探環(huán)知姓羊。
朝回泥涂不可出,饑馬倦仆驅(qū)之頑。
閉門獨與古人語,黃卷未終聞扣關。
賢哉公族肯來顧,詩袖大篇令我刪。
珠光玉瑩絕瑕颣,強欲指擿徒羞顏。
自同培??最淺狹,安得與子論丘山。
風驅(qū)暴雨來,雷聲出云背。
若決千仞溪,追奔下天鎧。
堂堂亞夫軍,吳楚不足碎。
旱氣沃原田,煩蒸洗阛阓。
深料生注射,聚沫猶壅礙。
青蔥草樹鮮,斷歿虹霓在。
向晚留霽暉,天容染新黛。
天子昔封禪,吾叔從金輿。
回首泰山下,出建雙隼旟。
來尋觀魚臺,遂遠承明廬。
當時十五詠,螢照墨石書。
上字黃封誰可識,偷傳王氏法應真。
清淮始變醅猶薄,句水新來味更醇。
欲擬比酥酥少色,曾持勸客客何人。
紅梅雖是吾家物,老去無心一醉春。
淮闊州多忽有村,棘籬疎敗謾為門。
寒雞得食自呼伴,老叟無衣猶抱孫。
野艇鳥翹唯斷纜,枯桑水嚙只危根。
嗟哉生計一如此,謬入王民版籍論。
初從桃源還,卻向竟陵去。
今作中州官,山水不曾飫。
且當傳竹枝,莫學乘籃轝。
云木杜鵑時,千巖響行處。
憶昔游臨汝,于時太守賢。
山尋順風處,城得豢龍遷。
民頸累累大,池荷一一圓。
周碑嗟缺矣,少室望嶄然。
羸馬居人后,歸禽落我先。
事還如響答,老去若波旋。
賦分都應定,元功豈得偏。
不須天以問,自可鑒于前。
王粲今方樂,邊韶舊好眠。
漢官聊擲彩,梵學競通禪。
語道滔滔是,論情往往牽。
平生二三友,南睇不勝悁。
予指老無力,不能苦多書。
書茍過百字,便覺筋攣拘。
京都多豪英,往往處石渠。
作書未可周,寄聲亦已疎。
后園有嘉果,遠贈當鯉魚。
中雖聞尺素,加餐意何如。
楚梅何多葉,縹蔕攢瓊瑰。
常惜歲景盡,每先春風開。
龍沙雪為友,青女霜作媒。
托根邇廟堂,結(jié)子助鼎鼒。
吳侯本吳人,筆力高崔嵬。
但詠同姓木,予非梁棟材。
雨急芹泥滑,禽鳴苦竹秋。
野香生草木,云潤上衣裘。
入石才通馬,穿林忽隠牛。
山家多淺井,下照碧峰頭。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