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山書堂
作室懸知要肯堂,而翁家學頗增光。
一朝衿佩儒簪合,千古詩書屋壁香。
鑒曲煙霞歸羽館,鐘山風月落僧房。
如何只揭精廬扁,解續斯文氣燄長。
作室懸知要肯堂,而翁家學頗增光。
一朝衿佩儒簪合,千古詩書屋壁香。
鑒曲煙霞歸羽館,鐘山風月落僧房。
如何只揭精廬扁,解續斯文氣燄長。
建造書堂可知是為了繼承祖業好好營造,他的父親家學使得家族很增光彩。有一天學子們聚集在此,千古詩書讓這屋壁都散發著書香。鑒湖的煙霞仿佛歸入這書堂般的仙館,鐘山的風月好似落入這書堂如僧房般清幽。為何只題了精廬的匾額,它能夠延續文化的氣勢與光芒。
肯堂:愿意建造房子,后泛指子承父業。
衿佩儒簪:指學子。衿佩,古代學子的服飾;儒簪,儒生的冠簪。
鑒曲:即鑒湖,在浙江紹興。羽館:指神仙居住的地方,這里形容書堂的高雅。
鐘山:在江蘇南京。
精廬:學舍。
斯文:指文化、禮樂制度。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以推測,當時可能重視文化教育,建造書堂以傳承家學、培養人才的風氣較盛。詩人看到丹山書堂,有感于其文化意義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丹山書堂,突出其在文化傳承和人才培養方面的作用。特點是將書堂與自然美景結合,營造出獨特意境。在文學史上雖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的文化教育情況。
一歲與君三別離,
盍簪此去定何時。
梅花未必堪相寄,
待倩郵筒寄小詩。
久客頻驚歲月馳,身宮磨蝎獨難移。那堪馬齒加增日,剛及蠶叢試險時。舉酒翻疑三島近,讀書未恨十年遲。從今細蠟游山屐,五岳全登不告疲。
萬壑千巖照眼新,崎嶇難盡百年身。親朋一意還家早,殽核他鄉入饌貧。陟險亦能添甲子,衛生何用守庚申。世間只有名山壽,苦論彭殤可笑人。
為善孳孳進德新,
雞鳴每念舜何人。
此身強健直須勉,
一日會當無此身。
分韻賦黃柑,同心臭味甘。累累金欲墮,郁郁翠相含。坐久更交二,情濃爵過三。醉翁非為酒,攢膝更清談。
萍逢三十載,霜鬢各鬖鬖。何意秦淮夜,同看震澤柑。瑞香催漏急,蕃實閱冬三。不盡盤桓興,寒蟾在碧巖。
濺齒霜梨脆,過于玉版參。多君無恨意,更出一株柑。賓主高吟七,冰霜益友三。對渠還共慰,孤操卓煙嵐。
錢子非仙者,種郎豈隱哉。
先生閉門睡,弟子下山來。
李樂與楊奉,
左右屬車轂。
可憐勤王師,
乃出白波谷。
崢嶸棟宇壓巍峨,九日游人自在過。
鳳翅岡高圍海國,龍鱗松古蘸煙蘿。
齊山景色知難比,彭澤風光幾倍多。
每上醉來開口笑,幽香無奈菊花何。
有地唯栽竹,無池亦養鵝。
學書求墨跡,釀酒愛朝和。
古鏡銘文淺,神方謎語多。
居貧閑自樂,豪客莫相過。
吳都富且艷,翠袖倚層臺。歌吹凌春色,旌麾駐越來。
繁華忽消歇,珠玉風中埃。青山瘞寶劍,草偃千秋墓。
金鳧入夜飛,玉漏沉寒露。轉盼陵谷遷,非徒鐵壚步。
句踐嘗膽日,堅銳不謂無。一朝獻西子,越兵成大呼。
回睇長洲苑,千秋生碧蕪。青山翔鳳皇,紫氣繞吳關。
玉泉湛若鏡,靈鷺飛不還。重瞳在何許,淚灑莫能攀。
翠華竟南渡,遺民不復都。長城乃自壞,黃龍孰能屠。
空令二宮泣,五國怨啼烏。尚父擁玉節,錦衣當晝行。
輝光照閭里,千載英風生。至今牛斗下,還瞻紫氣橫。
春去幾時還。問桃李無言。
燕子歸棲風勁,梨雪亂西園。
唯有月嬋娟。似人人、難近如天。
愿教清影常相見,更乞取團圓。
凜凜蒼髯晚節孤,
雪中傾蓋若旁無。
一經元亮盤桓后,
氣壓秦時五大夫。
高樹涼飆下,吾其解帶風。
看飛錦綬鳥,聽叫白頭翁。
面目今傖父,乾坤一裸蟲。
喜無苛禮法,束縛到嗣宗。
閑園一獨坐,忻忻眾鳥吟。
重云忽開朗,夏日照長林。
新綠無遺壤,茂樹有余陰。
芳時良難得,胡為抱疚心?
向來雨乍晴,咸欣得元夜。
火樹傾城作,鰲山待月卸。
豈意寒復生,霏微欲傾瀉。
煙云蔽白日,風光乃不借。
慘澹南高峰,寂寞東林社。
不如且安眠,清香浸蘭麝。
圖書供養古香酣,人與梅花共一龕。
詩界九州開海外,報章萬紙貴天南。
媚時經說刪沙鹿,澀體文章陋筱驂。
三載相思未相見,悲天心事筆能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