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座主自西山來求語
燈窗苦讀覺身癯,暫握筇枝訪野夫。
愛竹勁思持玉節,看梅閑共數銀須。
西山月冷歸招隠,南岳風清欲步趨。
靈利莫教人指去,且教船子老江湖。
燈窗苦讀覺身癯,暫握筇枝訪野夫。
愛竹勁思持玉節,看梅閑共數銀須。
西山月冷歸招隠,南岳風清欲步趨。
靈利莫教人指去,且教船子老江湖。
在燈窗下刻苦讀書讓人覺得身體清瘦,您暫時握著竹杖來拜訪我這鄉野之人。喜愛竹子的勁節,就像堅守高潔的品格;閑看梅花,一同細數如銀的胡須。西山月色清冷,您回去隱居;南岳清風徐來,令人心生向往。要機靈些,別讓人輕易指出您的去向,就像那船子和尚一樣終老江湖。
仁座主:對座主(主持僧)的尊稱。
癯(qú):清瘦。
筇(qióng)枝:竹杖。
野夫:作者自指,鄉野之人。
玉節:竹子的勁節,象征高潔品格。
招隠:指隱居。
步趨:追隨、向往。
船子:指船子和尚,唐代禪僧,終身隱居江湖。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座主從西山而來拜訪作者,作者有感而發寫下此詩。當時佛教盛行,文人與僧人交往頻繁,作者可能與座主相識已久,對座主的品格和修行有所了解,借詩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座主的贊賞和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其特點是意象豐富、意境清幽,通過比興、借景抒情和用典等手法增強表現力。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當時文人與僧人交流的文化現象。
謂我猶羈旅,歸與已的然。
風霜高枕外,江海小詩邊。
達摩移華夏,莊周侮圣賢。
向來知此事,未敢棄予年。
謾說江南暑鬰蒸,渠知此處烈于焚。
團蠅對面如樓子,蠆蚤侵肌似錦文。
病瘦帶圍寬一尺,事荒才思退三分。
夢魂自有清涼處,還看冰衣水皺裙。
千古儀型竹隠堂,此身雖晦道彌光。
軒裳不入山林夢,塵土難侵冰雪腸。
清影雅宜梅共瘦,高風堪與菊同芳。
千古儀型竹隠堂,此身雖晦道彌光。
有縱跡,沒縫罅。
善財七日尋覓不得,趙州五年分疏不下。
汝等諸人,那邊經冬,者邊過夏。
因甚問著,如聾似啞。
水銀無假。
誰甘清淡厭輕肥,命薄那堪不值時。
插架簡編家四壁,蟠胸梗概鬢千絲。
狂圖入夢空騎鶴,壽相生芒欲鬭龜。
莫訝時魚更多骨,從來萬事有參差。
踏破蒼苔徑,幽居在嶺巔。
亭臺清映月,松竹淡籠煙。
佳客才登席,高僧忽起禪。
呼童急煎茗,新汲白龜泉。
迷不自迷,對悟立迷。
悟不自悟,因迷說悟。
悟乃迷之體,迷乃悟之用。
青天白日,切忌說夢。
南朝舊名族,貴盛數諸王。
亡國恨何極,余生計尚長。
風流豫章守,人物水曹郎。
客里吟尤苦,秋江臥夕陽。
安石在東山,豈是無心者。
投跡高隠中,妓樂妙陶寫。
功成間管蔡,灑泣悲用舍。
乃知富貴人,此心未脫灑。
吉甫清風作誦初,圣門宓子又焉如。
四郊無復容成鶴,一室惟空塵釜魚。
笙譜由庚鄉飲酒,鳳來榆次帝征書。
得人自古稱嘉政,會見三公命賁廬。
草舍三家市,蘆林半里城。
灘干去船澀,溪浄露沙明。
鳥跡不見過,蚌胎隨處生。
水心石人立,遙望似相迎。
棲棲我輩只如斯,壯矣如君百倍宜。
若是胸襟合西豹,未應位置下丘遲。
波涵雁影日欲落,霜浄蟬枝風亂吹。
一路盡皆懷古處,任城多有漢時碑。
芎苗高一丈,細花如申椒。
不獨服芎根,衣佩或采苗。
清芬襲肌骨,歲久亦不消。
所以湘浦客,潔修著高標。
我老苦多病,風寒首頻搖。
愿移一百本,溉根豁煩囂。
雖無下女遺,干葉插盈腰。
逃泥貰旦暮,不學楚人謠。
眉目真如畫,英姿迥不凡。
識高能擇主,功大不勝讒。
馬革忠何壯,壺頭怒尚銜。
誰甘騎款段,長服野人衫。
門外桑干水,我行君尚留。
話長見恨晚,情苦意如秋。
此道今垂絕,何人可與謀。
臨行重分首,吾教尚多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