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縣過雀杼鎮即事
草舍三家市,蘆林半里城。
灘干去船澀,溪浄露沙明。
鳥跡不見過,蚌胎隨處生。
水心石人立,遙望似相迎。
草舍三家市,蘆林半里城。
灘干去船澀,溪浄露沙明。
鳥跡不見過,蚌胎隨處生。
水心石人立,遙望似相迎。
三家草舍形成了一個小集市,蘆林環繞宛如半里小城。河灘干涸,離去的船只行駛艱難;溪水清澈,露出的沙石格外明亮。不見鳥兒飛過留下蹤跡,河蚌的幼體隨處可見。水中石頭好似人站立著,遠遠望去仿佛在相迎。
市:集市。
澀:指船只行駛不順暢。
蚌胎:指蚌的幼體。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描繪的景象推測,可能是詩人在游歷途中經過雀杼鎮時,被當地寧靜的水鄉風光所吸引而創作。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雀杼鎮的自然景色,其特點是畫面感強,以景動人。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展現了古代詩人對自然的敏銳觀察力和細膩描繪能力。
琢之磨之,玉汝于成。孰為玉工,師友父兄。
他山之石,今則在我。彼璞之棄,我責之墮。
為瑚為璉,如珪如璋。山澤之潤,邦家之光。
玉不自毀,人自喪寶。聞士稱名,不離其道。
窮吟之外百無功,鬢髪蕭蕭漸已翁。
自枕書眠聽夜雨,偶披襟去納雌風。
男兒未死身難量,豪杰雖貧氣未窮。
緩步短筇誰會得,野花啼鳥夕陽紅。
侍兒傳野約,趣伴出鄰姬。
竹外花迎佩,溪邊柳笑眉。
春隨流水遠,日度錦云遲。
拾翠人爭問,含羞獨有詩。
江上城低煙樹紅,江潮西去幾時東。
吳王花草隨春暮,禹會樓臺入夢空。
萬里孤云留夕照,千年遺恨訴秋風。
鳳凰飛去無消息,漠漠遙岑煙雨中。
淑氣回春雪漸融,星河天上一宵通。
芙蕖萬點交秋月,鼓角三更度曉風。
燭影暈迷光綽約,簾環聲徹珮玲瓏。
不妨鳥篆留仙跡,鳳輦殷勤出紫宮。
滿庭修竹動秋風,掠地無痕一徑通。
影弄綠窗金瑣碎,聲歸寶瑟玉玲瓏。
流云不礙湘妃佩,隔水還疑蔡女桐。
曲罷豈知鸞鶴在,翠霞飛去玉臺空。
會稽俯伏遣行人,吳國池臺日日新。
幕下盟歸金甲散,宮中舞罷翠眉顰。
悠悠今古三江水,寂寂英雄一窖塵。
笑問鴟夷身退后,漁商何苦勸齊民。
貪詩如蜜睡如餳,二貺偕來敢不登。
錦軸一編夔府稿,雪衾萬桿剡溪藤。
朝來誦句能驅瘧,夜半眠云稱伴僧。
只恐癡兒驕踏裂,起來仍喚讀書燈。
夢覺黃粱僅一炊,人生適意不多時。
杜陵老病親桃竹,白傅清閑憶柳枝。
有意出山尋樹槚,傷心歸櫬頼門楣。
秋風淚滴長江水,遙寄東原薤露詩。
天秋分袂后,擾擾似年時。
竟負梅花約,空哦春樹詩。
斷崖粘凍雪,碎石漾流嘶。
悵望灣頭路,扁舟樂泳思。
仙郎久未歸,一歸笑春風。
中涂成永絕,翠袖染啼紅。
悵恨生死異,夢魂還再逢。
寶鏡照秋水,明此一寸衷。
素情無所著,怨逐雙飛鴻。
識面三年久,論心此日同。
相從方款款,索去又匆匆。
宇宙塵機息,江湖老眼空。
南枝春信早,歸路載東風。
把酒上河梁,送君灞陵道。
去去不復返,古道生秋草。
迢遞山河長,縹緲音書杳。
愁結雨冥冥,情深天浩浩。
人云松菊荒,不言桃李好。
澹泊羅衣裳,容顏萎枯槁。
不見鏡中人,愁向鏡中老。
一葉井梧落,微涼生瘦藤。
老兼秋共至,衰與病相仍。
砌近蟲號枕,簷疏雨翳燈。
熏爐對經卷,清似住山僧。
屋山老髯龍,雪霜不能死。
長身傲林壑,翠云屯萬壘。
夜半天風生,颯颯動窗幾。
秋江響怒潮,春空行急雨。
須臾逗余音,九霄笙鶴起。
虛庭坐落月,欲去還復止。
獨恨世間人,無此天籟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