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聞霰客思凄然兩日不見達善季辯書懷奉寄
夜闌風薄樹,雨急水坍沙。
書在吾何恨,春深自憶家。
高花猶著雪,淺草早鳴蛙。
同是離居客,相逢吊歲華。
夜闌風薄樹,雨急水坍沙。
書在吾何恨,春深自憶家。
高花猶著雪,淺草早鳴蛙。
同是離居客,相逢吊歲華。
夜將盡,微風輕拂樹木;雨勢急,水流沖坍沙岸。有書信在身我有何遺憾?春深時節自然思念家鄉。高枝上的花仍沾著殘雪,淺草中早有青蛙在鳴叫。我們都是離鄉漂泊的旅人,相逢時一同悲嘆流逝的年華。
夜闌:夜深,夜將盡。
薄:輕拂,吹過。
坍沙:沙岸被水流沖坍。
書:書信。
著雪:附著、沾著雪。
吊歲華:悲嘆年華流逝。
此詩創作于晚春時節,詩人客居異鄉,因兩日未見到友人達善、季辯,觸景生情,借眼前春景抒發思鄉之情與對年華流逝的感慨。
全詩以晚春夜雨之景起興,由景及情,通過‘憶家’‘吊歲華’等句直抒胸臆,展現了客居他鄉的孤寂與對時光流逝的無奈,語言質樸自然,情感真摯動人。
晴煙漠漠柳毿毿,
不那離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
斷腸春色在江南。
不向煙波狎釣舟,
強親文墨事儒丘。
長安十二槐花陌,
曾負秋風多少秋。
滿空寒雨漫霏霏,去路云深鎖翠微。
牧豎遠當煙草立,對此不堪鄉外思,荷蓑遙羨釣人歸。
一夜霏微露濕煙,
曉來和淚喪嬋娟。
不隨殘雪埋芳草,
飄紅墮白堪惆悵,
少別秾華又來年。
年年耕與釣,鷗鳥已相依。
砌長蒼苔厚,藤抽紫蔓肥。
風鶯移樹囀,雨燕入樓飛。
不覺春光暮,繞籬紅杏稀。
何用巖棲隱姓名,
一壺春酎可忘形。
伯倫若有長生術,
直到如今醉未醒。
極目晴川展畫屏,地從桃塞接蒲城。
灘頭鷺占清波立,
馮軒盡日不回首,楚水吳山無限情。
避愁愁又至,愁至事難忘。
夜坐心中火,朝為鬢上霜。
不經公子夢,偏入旅人腸。
借問高軒客,何鄉是醉鄉。
扶桑已在渺茫中,
家在扶桑東更東。
此去與師誰共到,
一船明月一帆風。
至公遺至藝,終抱至冤沈。
名有詩家業,身無戚里心。
桂和秋露滴,松帶夜風吟。
冥寞知春否,墳蒿日已深。
苑墻東畔欲斜暉,傍苑穿花兔正肥。
公子喜逢朝罷日,
直待四郊高鳥盡,掉鞍齊向國門歸。
玉律初移候,清風乍遠襟。一聲蟬到耳,千炬火然心。
岳靜云堆翠,樓高日半沉。引愁憎暮角,驚夢怯殘砧。
露白凝湘簟,風篁韻蜀琴。鳥喧從果爛,階凈任苔侵。
柿葉添紅景,槐柯減綠陰。采珠逢寶窟,閱石見瑤林。
魯殿鏗寒玉,苔山激碎金。郤堂流桂景,陳巷集車音。
名自張華顯,詞因葛亮吟。水深龍易失,天遠鶴難尋。
鑒貌寧慚樂,論才豈謝任。義心孤劍直,學海怒濤深。
既睹文兼質,翻疑古在今。慚聞紆綠綬,即候掛朝簪。
晚樹連秋塢,斜陽映暮岑。夜蟲方唧唧,疲馬正骎骎。
托跡同吳燕,依仁似越禽。會隨仙羽化,香蟻且同斟。
獨尋仙境上高原,
云雨深藏古帝壇。
天畔晚峰青簇簇,
一帶遠光何處水,
釣舟閑系夕陽灘。
豈知城闕內,有地出紅塵。
草占一方綠,樹藏千古春。
馬嘶游寺客,犬吠探花人。
寂寂無鐘鼓,槐行接紫宸。
早霧濃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門雞未唱,過客馬頻嘶。
樹色遙藏店,泉聲暗傍畦。
獨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