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使至汝州
回看巴路在云間,
寒食離家麥熟還。
日暮數峰青似染,
商人說是汝州山。
回看巴路在云間,
寒食離家麥熟還。
日暮數峰青似染,
商人說是汝州山。
回頭眺望巴地的道路已隱沒在云霧間,寒食節離開家鄉如今小麥成熟才歸還。傍晚時分幾座山峰青得像用染料染過,商人說那就是汝州一帶的山巒。
江陵:今湖北江陵縣。汝州:今河南臨汝縣。
巴路:指通往巴地的道路。
寒食:節令名,在清明前一二日。
麥熟:指麥子成熟的季節。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詩人可能是在江陵任職或辦事,完成任務后返回汝州途中所作。當時社會相對穩定,詩人在經歷一段時間的外出后,懷著歸鄉的心情踏上旅程。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歸鄉之情。其特點是通過旅途景色的描寫來傳達情感,自然質樸。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突出,但以其清新的風格展現了唐代詩歌多樣化的魅力。
留落而今兩鬢秋,暮年出處愧前修。
敢云余補韓公處,極喜君來謝客州。
奇甚寶鐔騰紫氣,清于玉瓚薦黃流。
后生不作先賢遠,便合相推出一頭。
所學如山海,吁嗟不一施。
未聞訪箕子,但見誄宣尼。
空郡來陪哭,無人敢撰碑。
紛紛門弟子,若個解稱師。
昨解巴陵紱,將尋洛社盟。
璧埋真可惜,玉立尚如生。
舊轍冰天遠,新塋雪瀨清。
惟應帶來鶴,解作斷腸聲。
熟讀執事文,恍如入寶山。瑰異千萬種,一一無可刪。
瑤草既俯拾,珠樹亦仰攀。美玉不知數,照映穹壤間。
大者中圭瓚,小者堪佩環。居然郊廟器,胡為委荊菅。
嗟余頗識寶,對之清涕潸。攜寘蔀屋內,虹氣驚市阛。
常恐陽虎輩,竊去亡繇還。何當變姓名,袖出函谷關。
偶得休文病,行遲臥不安。
益綿身尚怯,加劑脈猶寒。
扶出看山易,驅教立雪難。
邊頭方募士,自愧已衰殘。
細路縈紆入野田,遙瞻竹樹已欣然。
青苔地滑跌盧老,蒼耳林深迷謫仙。
不羨玉堂在天上,徑須茅屋占云邊。
極知謝客非為亢,貪看林花聽澗泉。
寂寂柴門村落里,也教插柳記年華。
禁煙不到粵人國,上冢亦攜龐老家。
漢寢唐陵無麥飯,山蹊野徑有梨花。
一尊徑藉青苔臥,莫管城頭奏暮笳。
一別茫茫隔九京,夢中慷慨語如生。
老猶奮筆排和議,病尚登陴募捄兵。
天奪偉人關氣數,時無好漢共功名。
殘胡仍在王師老,寶劍雖埋憤未平。
欲去還留每自憐,竟為吾子著先鞭。
孤忠盡見萬言疏,十口同登一葉船。
屈法相全煩圣主,上書俱貶愧前賢。
南歸定過西山下,細把行藏告墓阡。
并驅華轂適通逵,中路安知判兩岐。
邪等惟余尤甚者,好官非汝孰為之。
累臣放逐無還理,陛下英明有寤時。
聞向蕭山呼渡急,想追前事亦顰眉。
雖拜龍圖號,自稱槃澗翁。
生難招此老,死可見文公。
斷簡功夫久,深衣笑語終。
空余藏藁在,虹氣貫山中。
曾向明時雪李邕,又聞名在聘賢中。
憶言鴟吻施茅屋,忍見龜趺立柏宮。
杯酒昔常陪賀老,只雞終待哭喬公。
情知客淚先難制,鄰笛那堪咽晚風。
昔在江東會集時,二君獨許話心期。
春風蕭寺同登塔,落日荒臺共讀碑。
百吏染毫供草檄,萬花圍席看題詩。
那知數尺無情土,別后雙埋玉樹枝。
不會蒼天意,令君死五谿。
少曾游洛下,晚乃相膠西。
白首尊師說,丹心對御題。
悲乎成底事,路遠客魂迷。
挾策說荊州,那知亦暗投。
漫招溫處士,幾殺杜參謀。
出幕有清議,還鄉空白頭。
人間容不得,下與阿翁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