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上人求語
憶昔周當仁,手握金剛杵。憤氣向南方,誓滅諸魔子。
老婆驀劄點三心,走入龍潭恨轉深。掃蕩家私無一窖,胡揮白棒到平人。
牧閑冷坐思高躅,斷弦爭得鸞膠續。扣門聽得簡州人,倒屐相迎幾折足。
略寒溫外問來端,叉手丁寧覓指南。未舉紙燈明說了,隔窗春鳥語綿蠻。
憶昔周當仁,手握金剛杵。憤氣向南方,誓滅諸魔子。
老婆驀劄點三心,走入龍潭恨轉深。掃蕩家私無一窖,胡揮白棒到平人。
牧閑冷坐思高躅,斷弦爭得鸞膠續。扣門聽得簡州人,倒屐相迎幾折足。
略寒溫外問來端,叉手丁寧覓指南。未舉紙燈明說了,隔窗春鳥語綿蠻。
回憶過去的周當仁,手持降魔的金剛杵。滿腔憤懣指向南方,立誓要消滅那些魔障。老禪師突然點破三心,他卻陷入修行困境更覺愁深。散盡所有身家毫無保留,隨意揮動白棒竟傷及凡人。我閑坐靜思前輩高行,斷弦的琴如何用鸞膠續上?聽到簡州人叩門聲,慌忙相迎連鞋都穿反。寒暄過后詢問來意,合手懇切尋求指引。未等舉起紙燈說明,窗外春鳥已啼出婉轉禪機。
金剛杵:佛教法器,象征降伏魔障的智慧與力量。
老婆:禪宗用語,指絮叨、婆心的教導。
驀劄(mò zhá):突然、猛然。
三心:佛教指過去、現在、未來三心,《金剛經》有“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之說。
龍潭:或指禪宗龍潭崇信禪師,此處代指修行中的困境。
鸞膠:傳說中能粘合斷弦的神膠,比喻修復斷裂的法緣或關系。
倒屐(jī):急于迎客致鞋子穿反,形容熱情迫切。
紙燈:用紙糊的燈,比喻淺顯直接的指引。
綿蠻:鳥鳴聲,此處形容禪意自然流露。
此詩應為作者應“周上人”(禪宗僧人)求法之請而作。詩中回憶“周當仁”(或為前代禪師)的修行歷程,結合當下求法場景,反映宋代禪宗師徒間以詩偈傳法的風氣。創作背景或與作者參與禪門交流、解答修行疑問相關。
全詩通過回憶與當下交織的結構,展現禪宗修行中“破執”與“悟法”的過程。前半寫前輩降魔、破執的激烈,后半寫求法者迫切與指引的自然,最終以春鳥啼鳴暗喻佛法無需刻意言說,妙在自然。體現禪宗“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核心思想。
何限倚山木,吟詩秋葉黃。
蟬聲集古寺,鳥影度寒塘。
風物悲游子,登臨憶侍郎。
老夫貪佛日,隨意宿僧房。
幽棲地僻經過少,
老病人扶再拜難。
豈有文章驚海內,
不嫌野外無供給,
乘興還來看藥欄。
老夫臥穩朝慵起,白屋寒多暖始開。
江鸛巧當幽徑浴。
戲假霜威促山簡,須成一醉習池回。
蜀王將此鏡,送死置空山。
冥寞憐香骨,提攜近玉顏。
眾妃無復嘆,千騎亦虛還。
獨有傷心石,埋輪月宇間。
時出碧雞坊,西郊向草堂。
市橋官柳細,江路野梅香。
傍架齊書帙,看題減藥囊。
無人覺來往,疏懶意何長。
花飛有底急,老去愿春遲。
可惜歡娛地,都非少壯時。
寬心應是酒,遣興莫過詩。
此意陶潛解,吾生后汝期。
寺憶新游處,橋憐再渡時。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無私。
野潤煙光薄,沙暄日色遲。
客愁全為減,舍此復何之。
步屨深林晚,開樽獨酌遲。
仰蜂黏落絮,行蟻上枯梨。
薄劣慚真隱,幽偏得自怡。
本無軒冕意,不是傲當時。
田舍清江曲,柴門古道旁。
草深迷市井,地僻懶衣裳。
櫸柳枝枝弱,枇杷樹樹香。
鸕鶿西日照,曬翅滿魚梁。
落日在簾鉤,溪邊春事幽。
芳菲緣岸圃,樵爨倚灘舟。
啅雀爭枝墜,飛蟲滿院游。
濁醪誰造汝,一酌散千憂。
客里何遷次,江邊正寂寥。
肯來尋一老,愁破是今朝。
憂我營茅棟,攜錢過野橋。
他鄉唯表弟,還往莫辭遙。
野寺江天豁,山扉花竹幽。
詩應有神助,吾得及春游。
徑石相縈帶,川云自去留。
禪枝宿眾鳥,漂轉暮歸愁。
生死論交地,何由見一人。
悲君隨燕雀,薄宦走風塵。
綿谷元通漢,沱江不向秦。
五陵花滿眼,傳語故鄉春。
簡易高人意,匡床竹火爐。寒天留遠客,碧海掛新圖。雖對連山好,貪看絕島孤。群仙不愁思,冉冉下蓬壺。
方丈渾連水,天臺總映云。人間長見畫,老去恨空聞。范蠡舟偏小,王喬鶴不群。此生隨萬物,何路出塵氛。
高浪垂翻屋,崩崖欲壓床。野橋分子細,沙岸繞微茫。紅浸珊瑚短,青懸薜荔長。浮查并坐得,仙老暫相將。
暮倚高樓對雪峰,
僧來不語自鳴鐘。
孤城返照紅將斂,
知君苦思緣詩瘦,
大向交游萬事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