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
何限倚山木,吟詩秋葉黃。
蟬聲集古寺,鳥影度寒塘。
風物悲游子,登臨憶侍郎。
老夫貪佛日,隨意宿僧房。
何限倚山木,吟詩秋葉黃。
蟬聲集古寺,鳥影度寒塘。
風物悲游子,登臨憶侍郎。
老夫貪佛日,隨意宿僧房。
我多次倚靠在山木旁,在秋葉枯黃時吟詩。蟬聲聚集在古老的寺廟里,鳥影掠過寒冷的池塘。這美好的風景讓游子感到悲傷,登高望遠時又想起了王侍郎。我貪戀佛地的清凈時光,便隨意在僧房住宿。
何限:多次,無數次。
倚山木:倚靠在山木旁。
集:聚集。
度:掠過。
風物:風光景物。
游子:詩人自指。
佛日:對佛的敬稱,這里指佛地的清凈時光。
此詩創作于杜甫流寓新津時。當時他漂泊在外,生活不如意,在新津寺游覽時,看到秋景引發感慨,同時思念友人王侍郎,于是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借景抒發游子悲愁和對友人的思念,以秋景入詩,意境清冷。其特點是景中含情,語言自然。在杜甫詩作中展現了他漂泊時期復雜的情感世界。
天姝忽動拋球意,碾玉揉香作一團。乞取東君安錦障,莫教青鳥任情看。
一上鐘山萬慮消,虛空樓閣翠岧峣。金陵郁郁帝王宅,天塹悠悠南北朝。月滿石城秋似水,風高淮浦夜生潮。未應便作乘蘆去,且聽仙人碧玉簫。
結蓋多川產,盤根盛吳中。清風記賦筆,允矣歐陽公。
君王六乘代來初,云從飛龍水送魚。敢謂老臣耽暇佚,青山種樹要全書。
春漬苔紋沿石塔,月含松韻雜琴聲。
廬阜橫江氣勢雄,飛流銀漢與天通。八千里外南歸客,肯靳鄱陽一夕風。
些微生死,遂令人間悲若此。我欲清超,左手杯盅右手簫。不歸十載,我便不歸墳自在。酒果何為,酒盡空杯淚滿杯。
系纜江沙靜,杖藜巖谷春。花依竹色好,草入漲痕新。占筍苔初破,嘗梅客遽顰。篙師勿槌鼓,幽興苦留人。曩游成斷夢,再至是陳人。攬景追前跡,尋詩拂舊塵。孤松難破凍,細草易生春。晴日江天好,憑欄愁更新。
荷花色色照天紅,塔影山形掩映中。楊柳不貪光景異,自伸長袖捉斜風。
宗烈平生讀書處,老夫題作小壺山。壺山不解留君住,君著壺山夢里看。
前朝畫竹誰第一,尚書高公妙無敵。近世多宗李集賢,房山真跡那能得。澹園學李殊逼真,柳州半刺題銜新。鵝山之虛況多竹,畫品近來應入神。東皋溪傍草堂小,羅池廟前春雨早。三十里外見似人,玉立長身照枯槁。石湖今有太邱陳,孤竹春陰生子孫。清風高節在封植,知有王猷來款門。
君不見南州孺子辟不起,一朝徒步走千里。英雄但可輕浮名,那可無心報知己。張郎心事亦復然,絮酒持將哭泉里。自言不受他人知,惟有汝陽王庶子。出門滿路吹蒺藜,眼底誰為此人死。更將肝膽何處明,一片悲風咽汝水。
夜宿湖亭水氣涼,四更風露濕衣裳。空濛霧重前山暗,屋角斜明是月光。兩兩三三白鳥飛,背人斜去落漁磯。雨馀不遣濃云散,猶向前山擁翠微。幾年鄉夢隔江湖,此日登臨興不孤。小艇欲行無遠近,不愁歸醉要人扶。能文亦有張公子,往歲俄加道士衣。載酒白云山下路,擬將毫翰與同揮。
旱欲流金水欲裂,百千火聚作此熱。秋風忽送雨一犁,應念田夫汗流血。廟堂調燭隨弛張,五色線補虞帝裳。書生擬作豐年頌,臨窗弄筆鬢如霜。
真人持玉節,高居坐廣霞。風度三山杳,香聞數里賒。氤氳翠羽蓋,旖旎斑麟車。無緣訪玄跡,應赴蔡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