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羅道甫歸廬陵應舉
西風滿路桂枝香,催整登云步月裝。
群輩總皆推德行,三年稔已聽文章。
瑯瑯議論須披腹,瑣瑣功名只探囊。
捷了早來談杰作,聳聞鳴鳳瑞朝陽。
西風滿路桂枝香,催整登云步月裝。
群輩總皆推德行,三年稔已聽文章。
瑯瑯議論須披腹,瑣瑣功名只探囊。
捷了早來談杰作,聳聞鳴鳳瑞朝陽。
秋風滿路,桂枝飄香,催促你整理好赴考的行裝。眾人都推崇你的品德操行,多年來早已聽聞你的文章。你議論時應坦誠相見,求取功名對你來說易如反掌。等你考中后早早回來談論佳作,讓大家聽聞你如鳳鳴朝陽般的喜訊。
桂枝香:既指秋季桂花飄香,也寓意科舉考試。登云步月:比喻科舉登第。稔:熟悉,這里指時間久。披腹:指坦誠相見。探囊:伸手到口袋里取東西,比喻事情容易辦成。鳴鳳瑞朝陽:出自《詩經·大雅·卷阿》“鳳凰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象征吉祥、杰出。
此詩應創作于科舉考試時期,詩人在秋季送友人羅道甫回廬陵參加科舉考試,出于對友人的情誼和對其才華的認可,寫下此詩以作鼓勵。
這首詩主旨是送友赴考并表達祝福。特點是情感真摯,語言通俗。它展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往情誼,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體現了送別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用價值。
歸時見故人,
為問平安否。
紫氣映冥鴻,
夜夜頻回首。
洗馬橋東水泊津
野田荒陌草如茵
他時若問田邊墓
五嶺南來第一人
警蹕遙聞出楚山,
奮飛直欲詣行間。
荒墩木葉誰家戍?
淺水蘆花何處關?
未得星馳追御宿,
只憑露布涴愁顏。
腐儒錯莫從人笑,
遲暮猶論耿鄧班。
吾子才華自不凡,
未應三十尚青衫。
極知士論推荀爽,
惟見鄉書薦阮咸。
云路邅回迷月殿,
年光迅速劇風帆。
祗馀兀坐空齋晚,
無限幽懷寄短緘。
恬然正觀,山空水寒。
河漢橫而斗潤,云霧斂而秋寬。
如仇學子兮怒眼三角,無位真人兮赤肉一團。
十里曾聞一嘯聲,
當年猿鶴想猶驚。
白云不礙青天路,
贏得重來攞手行。
甑中如見欲生塵,不待人言廩自傾。雖阻負歸同子路,且知書帖異貞卿。鄰僧市井應無跡,野雀階除亦有情。卻想萬鐘安享者,孰云天地極均平。
鼓腹從今得果然,不須稱美道州前。一簞頗異山雌意,滿缽還同香積天。糝作藜羹誇舉挾,剖為釣餌戲沉淵。只疑好事傳將去,飯顆興嘲有謫仙。
數畝非無負郭田,川途修阻故蕭然。得君遠勝子輿友,使我非無漂母憐。未擬更求佳傳報,且先分當酒家錢。親朋只愿長相見,歸飽豐穰不計年。
放棹趁江晴。帆穩風輕。水分楚岸到吳城。望見淞流才隔海,已近鄉程。
短樹遠天橫。過雁行平。金焦到眼忒分明。偏是游絲牽著處,又動離情。
天地清高氣,
斯人一木持。
素心余自守,
大道世誰知。
松柏有真性,
風云無定時。
何當日趨步,
書曰善為師。
同住長乾陌,
經年來往稀。
采蓮相借問,
并著畫船歸。
漢文窮相作前王,
慳惜明珠不斗量。
翡翠鮫綃何所直,
千裨萬補上書囊。
共向江亭把酒卮,
酒酣還復共題詩。
故人歸省歡無極,
他日重來會有期。
親舍白云看漸近,
行舟綠水去何遲。
依依霽女門前柳,
知見君還定展眉。
憶昔宮花壓帽檐,
如今野褐替朝衫。
邯鄲夢覺身猶在,
安得寒山喝破巖。
眸子發孤照,
太空無阻修。
萬波爭赴海,
一嶂直當樓。
渺渺憐身小,
茫茫覺世浮。
斜陽攲埤堄,
隨意數行舟。
落落高照明氣四騫,梵行諸天周回十方。
無量大神皆由我身,我有洞章萬遍成仙。
仙道貴度鬼道相連,天地眇莽穢氣氛氛。
三界樂兮過之常存,身入我界體入自然。
此時樂兮薄由我恩,龍漢蕩蕩何能別真。
我界難度故作洞文,變化飛空以試爾身。
成敗懈退度者幾人,笑而不度故為歌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