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林道會歸平陽
研朱點易已多年,洞底煙霞別有天。
千里漫來騎只鶴,一官歸去領群仙。
藥爐煖養燒丹火,茶灶晴分瀹茗泉。
安得塵襟都掃卻,相從細讀悟真篇。
研朱點易已多年,洞底煙霞別有天。
千里漫來騎只鶴,一官歸去領群仙。
藥爐煖養燒丹火,茶灶晴分瀹茗泉。
安得塵襟都掃卻,相從細讀悟真篇。
你用紅筆批注《易經》已經多年,洞底的煙霞仿佛另有一番天地。你從千里之外悠然騎著仙鶴而來,如今卸任歸去好似去統領群仙。藥爐中溫暖地燃燒著煉丹的火,晴天時在茶灶邊用泉水烹茶。怎樣才能把世俗的襟懷都掃除,與你一起細細研讀《悟真篇》。
研朱點易:用紅筆批注《易經》。
漫:隨意。
領群仙:這里指林道會卸任后好似超凡脫俗去統領仙人,有歸隱之意。
煖:同“暖”。
瀹茗:煮茶。
塵襟:世俗的襟懷。
悟真篇:道教經典。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林道會可能是一位對道教文化有研究且有歸隱之意的人,他與詩人相識。詩人在林道會卸任歸鄉時寫下此詩,表達自己的情感和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超脫世俗生活的向往。其突出特點是營造了超凡脫俗的意境,展現出閑適高雅的生活情趣。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當時文人對道教文化的關注和對精神境界的追求。
簿書叢里過春風,酒圣時時且復中。
紅燭照庭嘶騕褭,黃雞催曉唱玲瓏。
老來漸減金釵興,醉后空驚玉筯工。
月未上時應早散,免教壑谷問吾公。
年來戰紛華,漸覺夫子勝。欲求五畝宅,灑掃樂清浄。
學道恨日淺,問禪慚聽瑩。聊為山水行,遂此麋鹿性。
獨游吾未果,覓伴誰復聽。吾宗古遺直,窮達付前定。
??糟醉方熟,灑面呼不醒。奈何效燕蝠,屢欲爭晨暝。
不如從我游,高論發犀柄。溪南渡橫木,山寺稱小徑。
幽尋自茲始,歸路微月映。南望功臣山,云外盤飛磴。
三更渡錦水,再宿留石鏡。緬懷周與李,能作洛生詠。
明朝三子至,詩律嚴號令。籃輿置紙筆,得句輕千乘。
玲瓏苦奇秀,名實巧相稱。九仙更幽絕,笑語千山應。
空巌側破甕,飛溜灑浮磬。山前見虎跡,候吏鐃鼓競。
我生本艱奇,塵土滿釜甑。山禽與野獸,知我久蹭蹬。
笑謂候吏還,遇虎我有命。徑山雖云遠,行李稍可并。
頗訝王子猷,忽起山陰興。但報菊花開,吾當理歸榜。
嗟予寡兄弟,四海一子由。故人雖云多,出處不我謀。
弓車無停招,逝去勢莫留。僅存今幾人,各在天一陬。
有如長庚月,到曉爛不收。宜我與夫子,相好手足侔。
比年兩見之,賓主更獻酬。樂哉十日飲,衎衎和不流。
論事到深夜,僵仆鈴與騶。頗嘗見使君,有客如此不。
欲別不忍言,慘慘集百憂。念我野夫兄,知名三十秋。
已得其為人,不待風馬牛。他年林下見,傾蓋如白頭。
天生烝民,為之鼻口。
美者可嚼,芬者可嗅。
美必有惡,芬必有臭。
我無天游,六鑿交斗。
騖而不返,跬步商受。
偉哉先師,安此微陋。
孟賁股栗,虎豹卻走。
眇然其身,中亦何有。
我求至樂,千載無偶。
執瓢從之,忽焉在后。
青裙縞袂于潛女,兩足如霜不穿屨。
{舟奢}沙鬢發絲穿檸,蓬沓障前走風雨。
老濞宮粧傳父祖,至今遺民悲故主。
苕溪楊柳初飛絮,照溪畫眉渡溪去。
逢郎樵歸相媚嫵,不信姬姜有齊魯。
風流王謝古仙真,一去空山五百春。
玉室金堂余漢士,桃花流水失秦人。
困眠一榻香凝帳,夢遶千巌冷逼身。
夜半老僧呼客起,云峰缺處涌冰輪。
疏疏簾外竹,瀏瀏竹間雨。
窗扉靜無塵,幾硯寒生霧。
美人樂幽獨,有得緣無慕。
坐依蒲褐禪,起聽風甌語。
客來淡無有,灑掃涼冠履。
濃茗洗積昏,妙香浄浮慮。
歸來北堂暗,一一微螢度。
此生憂患中,一餉安閑處。
飛鳶悔前笑,黃犬悲晚悟。
自非陶靖節,誰識此閑趣。
云師來寶山,一住十五秋。讀書常閉戶,客至不舉頭。
去年造其室,清坐忘百憂。我初無言說,師亦無對酬。
今來復扣門,空房但颼飗。云已滅無余,薪盡火不留。
卻疑此室中,嘗有斯人不。所遇孰非夢,事過吾何求。
二更鐃鼓動諸鄰,百首新詩間八珍。
已遣亂蛙成兩部,更邀明月作三人。
云煙湖寺家家境,燈火沙河夜夜春。
曷不勸公勤秉燭,老來光景似奔輪。
不羨腰金照地光,暫時假面弄西涼。
晴窗咽日肝腸暖,古殿朝真屨袖香。
說靜故知猶有動,無閑底處更求忙。
先生官罷乘風去,何用區區賦陟岡。
側手區區豈易遮,奔流一瞬卷千家。
共疑智伯初圍趙,猶有張湯欲漕斜。
已坐迂疏來此地,分將勞苦送生涯。
使君下策真堪笑,隠隠驚雷響踏車。
黃雞啄蝎如啄黍,窗間守宮稱蝎虎。
暗中繳尾伺飛蟲,巧捷功夫在腰膂。
跂跂脈脈善緣壁,陋質從來誰比數。
今年歲旱號蜥蜴,狂走兒童鬧歌舞。
能銜渠水作冰雹,便向蛟龍覓云雨。
守宮努力搏蒼蠅,明年歲旱當求汝。
落帆古戍下,積雪高如丘。
強邀詩老出,疏髯散颼飗。
僧房有宿火,手足漸和柔。
靜士素寡言,相對自忘憂。
銅爐擢煙穗,石鼎浮霜漚。
征夫念前路,急鼓催行舟。
我行雖有程,坐穩且復留。
大哉天地間,此生得浮游。
白發長嫌歲月侵,病眸兼怕酒杯深。
南屏老宿閑相過,東閣郎君懶重尋。
試碾露芽烹白雪,休拈霜蕊嚼黃金。
扁舟又截平湖去,欲訪孤山支道林。
東去愁攀石,西來怯渡橋。
碧潭如見試,白塔苦相招。
野饋慚微薄,村沽慰寂寥。
路窮斤斧絕,松桂得干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