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山王開詩試子午花四首 其一
三數莖須細撚金,圓齊五瓣外紅深。
酷憎媚俗長垂首,善處驕陽不動心。
色變化成丹灶火,時開落應土圭針。
感懷南北多分裂,此獨全名古到今。
三數莖須細撚金,圓齊五瓣外紅深。
酷憎媚俗長垂首,善處驕陽不動心。
色變化成丹灶火,時開落應土圭針。
感懷南北多分裂,此獨全名古到今。
幾根花蕊像細捻的金線,五片花瓣整齊排列外層紅得深沉。它厭惡媚俗總是垂首,面對驕陽也能保持本心。花色變化如同丹灶中的火焰,開放閉合應和著土圭測時的指針。感慨南北多有分裂,只有這花從古至今始終保持本名。
撚金:像用金線捻成,形容花蕊纖細金黃。
五瓣:指子午花花瓣數量為五片。
土圭:古代測日影、定時刻的儀器,此處指時間規律。
全名:保持原本的名稱,喻指堅守本質。
詩作或創作于南北分裂時期,詩人借子午花‘古到今’的‘全名’特性,暗喻對文化傳承、精神堅守的重視,反映時人對穩定統一的潛在期待。
全詩以子午花為喻,從形態、習性到精神特質層層刻畫,既展現其生物特征,更賦予其人格化內涵,托物言志,表達對守正不阿品格的贊美,隱含對時代分裂的感慨。
寒風動地至,有如窮冬時。
居人不知感,客子深懷悲。
故山邈何許,倏忽半歲辭。
行腳債未了,悠悠遂臻茲。
芻薪且弗給,更問裘褐為。
一生能禁幾回別,百歲已過三十年。
豈有鄉書傳驛使,倘無家累便神仙。
明明心事天邊月,黯黯離愁雨后煙。
欹枕莫辭吟太苦,且憑幽愫結纏綿。
萱草齊階,芭蕉弄葉。亂紅點點團香蝶。過墻一陣海棠風,隔簾幾處梨花雪。
愁滿芳心,酒潮紅頰。年年此際傷離別。不妨橫管小樓中,夜闌吹斷千山月。
參差山接野
渺莽水連空
笠釣沙頭客
真宜避世翁
若使漢廷重用賦,
子虛應恨不同年。
檐鈴驚破紅閨夢。曉妝人怯馀寒重。纖手卷簾衣。風前放燕飛。
落紅紛似雪。倦了尋香蝶。樓外易斜暉。春歸人未歸。
共道珠江鉅且圓,何如罔象得遺玄。驪龍戲去浮波上,神女擎來獻佛前。屹立狂瀾標億劫,平開勝概入諸天。乾坤幻境渾如此,弱水三山恰并傳。
自性本來無執著,為仙為釋更為儒。乍看卓錫依珠寺,須信棲神上玉都。苦海波濤原浩浩,覺城色相本無無。大千世界河沙數,盡入如來一黍珠。
石龍浩劫度何年,島嶼中流別表天。燈火沖霄歡海若,星河留月醉神仙。國開極樂吾能到,夢入華胥爾覺先。一顆摩尼眇珠黍,三千世界本完全。
馬足車塵,有誰識,南冠倦客。漫細數、莫愁吟侶,清涼游屐。虎踞龍盤成斷夢,河山孤注嗟輕擲。到而今煙鎖石頭城,潮空拍。
興亡事,休重憶。青衫淚,怕沾臆。莽斜陽故壘,鴉痕翻墨。玉樹空翻商女曲,一樓剩對秦淮月。撫前番稚柳已成圍,傷心碧。
料峭東風路,殘陽柳外斜。
晚煙低野戍,歸鳥起平沙。
客夢仍茅店,春冰尚雪花。
勞勞車馬地,何事集喧嘩。
春服初裁綺,
寒衣始卸絨。
花宿全慵蝶,
林搖半暖風。
四十三年瞬息間,罔知自惜鬢將斑。
晉秦豐裕群情悅,齊魯調饑萬姓艱。
經史保懷分善惡,古今吏治辨賢奸。
一生終始此心在,何卜新春樂解顏。
將暮。
亂心素。
上客風流名重楚。
臨街下馬當窗戶。
飯煮凋胡留住。
瑤琴促軫傳深語。
萬曲梁塵不顧。
嫩晴臺榭,漸翠幄陰陰,障來如許。新涼初度。記前宵曾灑、綠天疏雨。午夢圓時,庭院晝長無暑。微吟處。覺靜里冷香,飛上詩句。
彈指春已暮。只巷尾籠青,檐牙瀉露。年華暗數。更云暖煙昏,幾回延佇。覓遍馀香,一片愁迷空廡。渾不語。正斜陽、濃妝那樹。
山行古乘樏,厥制似即屟。漢時始用轎,隃嶺平妥帖。
我行山海間,我車阻高岡。無轎不得進,有木真豫章。
似梯桄以繩,似網似箕張。用駕驢背行,云宜山路長。
山輜名不俗,采之入詩囊。
千峰森玉戟,
萬樹綴瓊枝。
天上同云后,
山中霽雪時。
梅花東閣夢,
驢背灞橋詩。
獨有寒氈客,
談經坐絳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