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菊
粲粲發幽芳,何愁午夜霜。
花先開六月,節不待重陽。
彭澤應無種,東籬未有香。
王弘如此見,必遣白衣忙。
粲粲發幽芳,何愁午夜霜。
花先開六月,節不待重陽。
彭澤應無種,東籬未有香。
王弘如此見,必遣白衣忙。
夏菊燦爛地綻放出清幽的芬芳,哪里會擔憂午夜的寒霜?;ǘ湓诹戮拖乳_放,它的氣節不等到重陽。彭澤縣令陶淵明那里應該沒有這種菊花,東籬下也沒有它的香氣。如果王弘見到夏菊,一定會派白衣使者匆忙去采。
粲粲:鮮明美好的樣子。
幽芳:清幽的香氣。
彭澤:指陶淵明,他曾任彭澤縣令。
東籬:出自陶淵明《飲酒·其五》“采菊東籬下”。
王弘:東晉官員,曾送酒給陶淵明。
白衣:指王弘派給陶淵明送酒的使者。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可能是詩人看到夏菊在六月開放,不同于常見重陽之菊,有感于其獨特氣節而創作。當時社會或許存在隨波逐流、追名逐利之風,詩人借夏菊表達自己的人生態度。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夏菊獨特氣節,突出其不與傳統菊花同季開放的特點。它以新穎視角寫菊,在詠菊詩中別具一格,展現了詩人不隨俗流的個性。
偶附青云末,知交曾幾人。
識君偏恨晚,愛我不嫌真。
大雅堪醫俗,多文欲饋貧。
翻因需次久,得共帝城春。
北方有奇蚌,產珠紅晶熒。天鵝腹中物,萬仞翔冥冥。此貪孰能致,俊鷹海東青。鉤戟為爪喙,利刀以為翎。
采之肅慎氏,扶桑隔滄溟。無厭耶律家,苛取不暫停。中夏得此珠,艷飾生芳馨。遼人貿此珠,易寶銜□軿。
東夷此為恨,恥罍嗟罄瓶。渡兵鴨綠水,犁掃黃龍庭。夾山一以滅,河朔無鎖扃。幽燕及淮江,赤地戰血腥。
徒以一珠故,百億殃生靈。兩國失宗社,萬乘棲囚囹。旅獒戒異物,圣人存為經。徒以一珠故,天地生蟲螟。
此事有本原,獾郎柄熙寧。力行商君法,詭勒燕然銘。延致眾奸鬼,壞敗先朝廷。
焉得致渠魁,轘裂具五刑。鐘山有遺瘞,漾之江中泠。我作北珠怨,哀歌誰忍聽。
行行到邊郡,白首氣何豪。
馬上橫修槊,風前看寶刀。
遙聞徵虎旅,謾道識龍韜。
籌策何年獻,長歌心獨勞。
積陰一掃冰輪高,洞澈直欲明秋毫。北堂清敞宴初設,棲禽夜驚松間濤。
肩隨弟妹率稚子,恪立庭除歡菽水。進觴再拜悄無言,孤云帶雁西風起。
流光迅速奔雙丸,父年半百霜毛蟠。書來自言日健飯,太行西去秋多寒。
憶從燕薊游梁汴,歲歲秋風客程變。征車何日毀雙輪,課子前經閉庭院。
伯兄面壁赤甲山,寶棄不怨志益堅。劍閣每從云際上,陣圖時向江邊看。
宵深氣肅月更好,露其金罍泫階草。天涯此夕知何如,庭桂香濃秋未老。
閑居色養豈辭貧,愿得門無離別人。酒肴既徹啟明出,寒芒獨照無眠客。
憶我初過君,趨公罷尋幽。君為夸浯溪,邀我重來游。
川途謝炎景,畢役已深秋。禮佛登湘山,買棹乘湘流。
風雨靳奇趣,六日及永州。蘭橈又百里,夾岸徑未搜。
詰旦笑口開,冷翠窗間浮。艤船陟層坂,石梁通蟠蟉。
仰視不見頂,墜石欲打頭。中讀中興碑,卒篇風颼颼。
作者與書者,其人名山侔。匪獨文字雄,忠孝滄桑留。
頌始勵圖終,鐫之告用休。山林廑廟謨,兩公非巢由。
行登亭與臺,高曠不可收。九嶷何茫茫,俾我思悠悠。
遙知兩公心,升高增百憂。君門隔浮云,西望窮雙眸。
昨來犯余暑,茲行及深秋。既感日月徂,復此山川悠。
王事昔方殷,歸程今稍留。濕霧晻遠巒,回風偎近洲。
遂沿層磴折,直挹孤頂修。漫叟舊臺上,古今如在眸。
微雨不能霿,況濯湘江流。惟有九嶷山,惝恍不可收。
似我素心人,有約阻未酬。飛鴻亦何為,云中聲不休。
此地逾衡陽,得無遠道萬。感物勞我思,獨往轉夷猶。
下山讀豐碑,作者久山丘。忠孝耿余慕,匪貴林壑幽。
寄言崇令名,伐柯則可求。
先君遺令有馀哀,
自掃蒼苔酹一杯。
八十孤孫頭盡白,
未知更得幾回來。
朝出沙頭日正紅,
晚來云起半江中。
賴逢鄰女曾相識,
并著蓮舟不畏風。
周邦雖舊命維新,歷盡冰霜快值春。天上真人方出震,海濱大老定來臣。奸回已報都從殛,風俗何憂未盡淳。但使遺才收拾盡,不妨垂老太湖濱。
天書夜下罷游田,斗覺薰風入舜弦。郢邸一朝潛忽現,蒼生四海負皆蠲。大橫已協重離兆,厄運行辭百六年。從此寰區無一事,朝廷尤望任惟賢。
冰肌玉骨本清奇,
驀地驚看絕世姿。
我欲語花花不語,
無言相對立多時。
鎮淮樓下旌旗,晶明輝映云山閣。宸旒倚重,折沖千里,無逾秋壑。緩帶輕裘,綸巾羽扇,從容籌略。使氈裘膽破,丁寧邊吏,無生事,空沙漠。
二十四橋風月,稱迷樓、卷盡簾箔。紱麟華旦,飽吟玉蕊,款簪金藥。驛騎朝馳,寶鞍赍賜,御筵宣押。更賜環促召,中書入令,作汾陽郭。
倦腕擎書忽墮前,
心清無夢腹便便。
丹成未要排云去,
且住人間作睡仙。
無端櫻筍又逢時,綠樹閒窗感別離。
苦憶客來慵詣客,慣尋詩思懶吟詩。
疏慵自擬嵇中散,泉石君憐顧凱之。
堪笑兩人徒老大,山林朝市尚遲疑。
閑寫丹青定自憐,
一州斗大當凌煙。
千金市駿空相惜,
如此英雄負少年。
我識山陰王子猷,平生好與竹交游。夜來醉臥西窗雨,一枕涼生葉葉秋。
幾個瑯玕石上生,當窗宜雨復宜晴。何當截作昭華琯,吹出虞廷綵鳳聲。
圣主開東閣,群賢已滿朝。
早驂孤鳳尾,側目望云霄。
青云坊下路,萬里此分襟。
俟有傳書雁,相期弋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