傚樊川體
吟邊繞架書千卷,壁上梅花水一瓢。
世事盡從忙里過,年華空向靜中消。
山云宿雨籠殘日,汀草浮香滿小橋。
對此不須惆悵去,野人今已悟吹簫。
吟邊繞架書千卷,壁上梅花水一瓢。
世事盡從忙里過,年華空向靜中消。
山云宿雨籠殘日,汀草浮香滿小橋。
對此不須惆悵去,野人今已悟吹簫。
在吟詩的地方,書架環繞著擺放著上千卷書籍,墻壁上掛著插著梅花的水瓢。世間的事情都在忙碌中過去,年華卻在寂靜中白白消逝。山間的云霧和昨夜的雨籠罩著落日,小洲上的青草散發著香氣彌漫在小橋周圍。面對這樣的景象不必惆悵離去,我這個山野之人如今已領悟了吹簫的真諦。
傚:同“效”,仿效。樊川體:指唐代詩人杜牧的詩體。
吟邊:吟詩的地方。
水一瓢:此處可能是一種文人雅趣的布置,插梅花用。
宿雨:昨夜的雨。
汀草:小洲上的草。
野人:詩人自指,謙稱自己是山野之人。悟吹簫:可能暗指領悟了某種超脫的境界。
由于缺乏具體資料,難以明確創作的具體時間和地點。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一種遠離塵世喧囂、寧靜的生活狀態,在這樣的環境中感慨時光、思考人生,從而仿效杜牧的詩體創作了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時光的感慨和對人生的領悟。其突出特點是營造出寧靜閑適的意境,語言清新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心境和文學創作風格。
咄者髑髏,
荒草堆頭。
斂眉一笑,
萬壑云收。
萬斛春光百尺樓,陰云忽布風颼颼。
芳草迷煙滿林雨,憑欄笑問林中鳩。
天生爾鳩性固拙,汝夫汝婦亦奇絕。
雨即逐婦晴喚歸,一逐一喚有何說。
人間夫婦豈爾禽,偕老齊眉無二心。
好合何人肯逐婦,請君常誦白頭吟。
黃玉危冠白鶴翎,王侯爭奉講真經。
肩摩日月成三象,手捏風雷役六丁。
豈為出神騎竹杖,每因施法別松庭。
朱明洞里曾留約,鸞鶴乘間俟叩扃。
我生嗜古勤搜索,左右羅陳殊卓犖。岐山有客攜鼎來,神物乍見緣耕作。
其文百有卅四字,載紀元戌刊蠻洛。命汝帥師遂啟諆,嘉績用張達陛閣。
經維四方實乃功,獫狁博伐邊陲愕。折首六百執五十,先生威震軍聲樂。
十有三年正月吉,史淢冊命賴貝博。作廟作器薦馨香,乘飾服飾褒鷹鶚。
想像宣王中興年,桓桓撥亂如摧萚。石鼓著辨徒滋凝,銅盤取證足相酢。
方今偃武際升平,寶鼎一出光巖壑。求珠何幸值因緣,懷璧從來戒貪攫。
吉卜合付名山藏,浮玉嵯峨江流錯。摩挲傳誦詡游人,典守呵護憑海若。
焦山之鼎閱四年,伯仲相望慰落寞。見聞詫茲希有珍,注經校史群攻錯。
煙云過眼如是觀,萬古光芒燭高廓。
維舟上斷岸,曲徑石橋斜。林迥銜殘日,湖空宿落霞。
往來見漁艇,三五出人家。向晚看潮長,桃源或有花。
咫尺西樵路,人家別一村。山川淳樸處,井里鑿耕存。
有客看游艇,呼童問水源。潮生催解纜,江上正黃昏。
年過方知畏后生,波瀾才思令人驚。
常聞溫嶠呼英物,未怪文淵愛客卿。
新法祖龍方蔑士,諸儒孔鮒尚談經。
琴書不惜相持贈,望汝文章老更成。
飛蚨盈萬到吟窩,到了年終剩幾何?
窮有一椽堪鼾睡,富夸萬卷尚胸羅。
任他聚散千金賤,依舊清寒兩鬢皤。
差喜平生食貧慣,不愁物價漲痕多。
月底江山如晝好,
樓中幾席與秋清。
剡藤不到高人手,
一段風流可得成。
霜鬢添來此日多,漫將心事托煙蘿。
疏星曙色分崤嶺,落日西風涌大河。
春到傅巖應作雨,津開茅澗自橫波。
吳歈忽起鄉關思,彷佛離筵一曲歌。
山擁樓前后,水隨山短長。
水聲疑急雨,日色易斜陽。
入浴靈泉煖,踏歌瑤草芳。
煙云足供養,吾欲住仙鄉。
血戰蠶叢日,愁云壓閬中。
謗書翻置獄,刀筆敢論功。
又失巴西險,何時劍外通。
憑君重草檄,早為破田戎。
簾外曉風寒,惱殺郎催起。
昨夜眠時已四更,略再教儂睡。
繡帶不曾拴,且挽烏云髻。
記得曾簪玳瑁釵,怎在衾兒里。
涼雨初收,聽殷地驚飆,瑟林杪。亂飐荷塘,輕搖荻岸,觸耳商聲激謞。天容皓皓。碧虛不許纖塵到。看窗外。遠岫攢青,云絮一時掃。
回首卻憶,水國西風,蒹葭蒼茫,江上殘照。掛蒲帆、雁汀鳧渚。秋痕點點在紅蓼。菰葉蛤蜊漁艇小。
十五十八,待尋萬斛銀濤,一奩霜鏡,叢桂香好。
舜枯槁,堯瘠癯,益稷播藝躬耕鋤,神禹勤瘁勞體膚。
子孫放廢等庸奴,一身辛苦踰匹夫。
孔子稱大圣,顏子稱大儒。寢席不暇暖,簞瓢困窮廬。
盜蹠飽人肉,列鼎吹笙竽。莊蹻肆淫虐,玉食驅華車。
人生貴得意,孰識賢與愚。
白日沉西山,煙藹低平蕪。悲風攪原隰,勁氣摧高梧。
歌鐘滿前庭,賓客羅簪裾。侍女艷流景,芳澤揚通衢。
珍肴如丘山,美酒如江湖。賢圣茍如此,不醉將何如。
老阿師卒無嗣,石浮屠立有年。
丁寧金針玉線,慚愧鸞膠鳳弦。
石床冷臥禪虎,階蕪秋跳草蟲。
有念耿懷陳事,無言凄立西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