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齋
野草沿庭砌,清閑日掩扉。
晚涼疎雨過,落葉覺蟬稀。
天籟自鳴竹,砧聲誰搗衣。
僧寮不過此,何必扣玄機。
野草沿庭砌,清閑日掩扉。
晚涼疎雨過,落葉覺蟬稀。
天籟自鳴竹,砧聲誰搗衣。
僧寮不過此,何必扣玄機。
野草沿著庭院的臺階生長,我閑適地整日關閉著房門。傍晚清涼,稀疏的雨剛過去,落葉飄零,感覺蟬聲也稀少了。大自然的聲音從竹林中自然鳴響,不知是誰在搗衣發出砧聲。僧人居住的地方也不過如此,何必去探究深奧的佛理呢。
庭砌:庭院的臺階。
掩扉:關門。
疎雨:疏雨,稀疏的雨。
天籟:自然界的聲音,這里指風吹竹子發出的聲音。
砧聲:搗衣聲。古代婦女洗衣時用木杵在砧上捶擊衣服。
僧寮:僧人居住的地方。
玄機:深奧微妙的義理,多指佛理。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處于一種遠離塵世喧囂、清閑自在的生活狀態,可能是在書齋中享受寧靜,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清閑生活的向往與滿足。其特點是意境清幽,借景抒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知名,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對自然和寧靜生活的追求。
發已凋疏齒已搖,高談誰與慰無聊。
苦心雖嘔何由出,病骨非讒亦自銷。
玉雪細塵烹瑞草,煙脂小把斸靈苗。
賀公吳語吾能似,太息遺魂不可招。
夫子為誰,曰鄭當時,抑鄭康成。向梅花閣上,詩同水部,菊英籬畔,酒似淵明。
三徑長開,百城獨擁,笑倚南軒七尺屏。天然處,有點蒼翠色,月白霞青。
葛陂偶爾閑行。問醉踞平泉復幾曾。愛獅蹲虎伏,群峰聳秀,龍銜螭繞,九節能輕。
天與宮商,地資丘壑,耐久交情畫未能。吾還羨,羨歐公白傅,曾主斯盟。
東野嘆魯山,自剖多是非。
是非浩靡窮,剖心事殊微。
古璧無新瑕,直木無邪枝。
木直不辭伐,璧碎安得輝。
孰令剛制酒,不醉良可疑。
決然長酩酊,抱璧求全歸。
春花饒艷色,春禽鳴好音。脈脈花前醉,悠悠別后心。
綠酒映花紅,花枝美人醉。非關醉欲眠,思君坐成寐。
把手江頭別,風波奈遠人。清歡何日是,擲珓問江神。
羞整越羅裳,晨梳到晚妝。盟心秋水白,舉首遠山蒼。
去年殘臘天雨霜,吾子墨缞登我堂。
躑躅哽咽聲不揚,邊塵染衣風透裳。
為言乃父歿異鄉,仁宦致此心摧傷。
生前故交歿后忘,昔周人急今空囊。
劍關迢遞秦隴長,丹旐何由歸梓桑。
我方鼓缶歌悼亡,弦琴斷絕難更張。
側身三晉觀樂陽,山魈啼泣魑魅狂。
何處招魂陳酒漿,束裝無策心茫茫。
今茲垂柳復垂楊,安得送汝歸金堂。
平生不喜入州閭,林下江邊謾卜居。解榻延賓同笑語,杜門教子讀詩書。最憐舍后蔬盈圃,只欠庭前水繞除。官路崄巇端可畏,茅茨固就早懸車。
野老樵夫作比閭,儒宮一畝亦安居。澆愁剩買村前酒,引睡頻拈架上書。江近云煙長到戶,人稀鳥鵲自馴除。不才已分時流棄,猶幸能延長者車。
落花三月雨,
殘夢五更鐘。
聲色俱銷盡,
玄關又一重。
衛水維舟卻望頻,獨憐尊酒共誰論。
秋霜欲上明朝鬢,夜雨能消旅客魂。
已有浮槎供使者,不勞芳草怨王孫。
天涯妻子愁相向,又得同歸上鹿門。
落拓江湖常載酒,十年重見云英。依然綽約掌中輕。燈前才一笑,偷解砑羅裙。
薄倖蕭郎憔悴甚,此生終負卿卿。姑蘇城上月黃昏。綠窗人去住,紅粉淚縱橫。
平生酷愛淵明,偶然一出歸來早。題詩信意,也書甲子,也書年號。
陶侃孫兒,孟嘉甥子,疑狂疑傲。與柴桑樵牧,斜川魚鳥,同盟后、歸于好。
除了登臨吟嘯。事如天、莫相咨報。田園閑靜,市朝翻覆,回頭堪笑。
節序催人,東籬把菊,西風吹帽。做先生處士,一生一世,不論資考。
已宅連延紫蓋椒,尋山依舊不辭遙。
借床未暇桑三宿,解飯還須水一瓢。
風外野云俱淡蕩,雨馀秋氣亦蕭條。
故人適有登高約,又拄枯藤過野橋。
市聲朝暮過樓欄,
喧得人來不耐煩。
寂寞山前聞叫賣,
如何不作此心觀。
晉鄙雖宿將,畏秦避其鋒。
一軍次蕩陰,莫救邯鄲攻。
信陵盔符至,猶恐眾未從。
奮椎奪其軍,朱亥真英雄。
遂使信陵君,名震崤函東。
悠悠晉鄙輩,何足謀成功。
驅車夷門下,敬問七十翁。
如今風塵內,可有人如公。
墀邊柳影竹邊風,
夾竹桃開一樹紅。
小院無人驚午枕,
覺來身在落花中。
幽夢宵來托錦膠。
起看雜樹已花交。
不禁蓮瓣一輕敲。
盥手試香按豆蔻,
開奩占喜得蟏蛸。
繡床針帖尚閒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