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三十六首 其五
今朝十五,明朝十六。
瓠苦瓜甜,松直棘曲。
辟支老漢,炎夏衣楮,嚴冬浴冰,謾自辛勤,徒勞檢束。
爭似而今禪和,三三兩兩,水邊林下,寒向火,熱乘涼,又誰管你地覆天翻,天翻地覆。
是玉也大奇,只恐不是玉。
今朝十五,明朝十六。
瓠苦瓜甜,松直棘曲。
辟支老漢,炎夏衣楮,嚴冬浴冰,謾自辛勤,徒勞檢束。
爭似而今禪和,三三兩兩,水邊林下,寒向火,熱乘涼,又誰管你地覆天翻,天翻地覆。
是玉也大奇,只恐不是玉。
今天是十五,明天是十六。瓠瓜苦、苦瓜甜,松樹直、荊棘彎。辟支佛這位老者,夏天穿紙衣,冬天在冰里沐浴,白白地辛苦,徒勞地約束自己。怎比得上現在的參禪者,三三兩兩,在水邊林下,冷了烤火,熱了乘涼,又有誰會管你地覆天翻、天翻地覆。說是玉也太奇怪了,只怕不是玉。
瓠(hù):瓠瓜,味道較苦。
辟支老漢:指辟支佛,佛教中自覺悟道者。
楮(chǔ):這里指用楮樹皮造的紙,代指紙衣。
禪和:參禪的人。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難考。當時佛教修行方式多樣,此詩應是針對不同修行理念而作,詩人可能受禪宗自然隨性思想影響,對苦修方式有自己看法。
主旨是倡導自然隨性的修行態度,反對過度約束的苦修。特點是語言通俗,用對比說理。在禪詩中展現獨特修行觀念。
風伯困吾舟,悠悠行復止。
離京兩踰旬,今辰過分水。
源泉一派來,河流看瀰瀰。
牽挽不勞人,棹歌聲四起。
疏柳映新蟾,澄波如鏡里。
忽聞人語喧,前村遙可指。
而于疾徐間,卻悟乘除理。
剪燭坐深更,題詩聊志喜。
春游便野服
翻覺厭鳴琚
緩步新開徑
閒看近得書
何心嬰世網
有客待公車
好在菟裘老
無勞更卜居
天街追逐邊塵亂,
更點聽殘鐘鼓院。
歸舟便覺昔年非,
高枕已忘前日倦。
金刀復漢事逶迤,
黃鵠俄傳反復陂。
武庫再歸三尺劍,
孝陵重長萬年枝。
天輪只傍丹心轉,
日駕全憑只手移。
孝子忠臣看異代,
杜陵詩史汗青垂。
春在愁中與夢中。晚鶯雛燕各西東。東皇無計惜殘紅。
乍采蘼蕪棲曲徑,又攜芍藥下疏櫳。恁時相見太匆匆。
鑾輿曉出都門外,狩獵平原為觀稼。
千村雞犬寂無聲,萬騎經過肅嚴戒。
維時孟冬若春深,和氣融融滿空界。
乃知德澤符天心,釀此甘液垂沆瀣。
紛紛點綴松柏間,燦若明珠照回駕。
葉上迎風色愈堅,林間映日光相射。
賜時頓減詞臣渴,嘗處即起吾氓賒。
小人何幸睹清平,獻納遙臨玉墀拜。
放散一萬年,
羲皇莫能補。
忽逢何老人,
彷佛見太古。
蹈險只如平,
寸心須自照。
危機任簸弄,
石怒水還笑。
山空水落見遙村,
取次人家只隔云。
一陣西風雨中過,
溪頭笑語隴頭聞。
故人舊謫和陽戍,
五月初聞罷種田。
誰使南山歌石爛,
天教合浦得珠還。
榮華過眼青云后,
事業傷心白發前。
我亦南歸尋舊約,
正須美酒送流年。
先圣明明許縱心,
山川風月恣游尋。
此中若更論規矩,
籍外閑人不易禁。
危崖構飛閣,虛空磴道懸。上有積翠縹緲之層巔。下有波濤迅激之深淵。
攀蘿躡梯乃可上,遁形養性真通元。不知真人何處去,丹鼎煙飛跡儼然。
洞中飛出白蝙蝠,千年不死成真仙。
入朝曾應詔,步趨玉殿前。臣本方外士,不能綴班聯。能令開元天子萬萬年。
吁嗟乎蜀道險巇不可以徑度,何不擲杖成橋引入大羅天。
我來靈境瞻遺像,頓覺兩腋習習凌風煙。洞中果老頭已白,人世求仙真可憐。
我有丹陽,
山出玉漿。
濟我民夷,
神烏來翔。
含孕天資粹,稽參學力深。
躬純君子行,道會圣人心。
形見溫于玉,持存勁愈金。
斯文方有賴,蚤作遽聞音。
水底天光磨鏡銅,
淩波羅襪怯回風。
剌傷儂手郎莫嘆,
儂要郎心如此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