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夜讀離騷
孤忠烈日與秋霜,千古英魂在水央。
掩卷長吁悲往事,挑燈痛飲坐寒窗。
始終與國當同戚,憤抑沉身亦近狂。
狼跋等詩今可覆,怡然意味最深長。
孤忠烈日與秋霜,千古英魂在水央。
掩卷長吁悲往事,挑燈痛飲坐寒窗。
始終與國當同戚,憤抑沉身亦近狂。
狼跋等詩今可覆,怡然意味最深長。
屈原的一片孤忠如同烈日和秋霜般高潔,他千古不滅的英魂飄蕩在江水中央。我合上書卷長嘆,悲嘆過往的歷史,挑亮燈火痛飲美酒,獨自坐在寒冷的窗前。屈原始終與國家同悲戚,憤懣壓抑最終投江而死,這近乎瘋狂之舉。《狼跋》等詩如今仍可反復誦讀,其中蘊含的意味悠然深長。
孤忠:指屈原對國家的一片赤誠忠心。
水央:江水中央,這里指屈原投江的汨羅江。
掩卷:合上書本。
長吁:長嘆。
戚:憂愁、悲傷。
狼跋:《詩經》中的一篇。
覆:反復。
此詩可能創作于作者夜讀《離騷》之后。作者在閱讀過程中,被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悲慘遭遇所觸動,聯想到當時的社會現實,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或許社會存在一些不公和黑暗,作者借對屈原的緬懷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屈原的敬仰和對其命運的悲嘆。詩中突出了屈原的忠貞愛國精神,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歷史的滄桑。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重大影響力,但體現了后人對屈原精神的傳承和對歷史的反思。
流水送行客,寒山歷萬重。
半空盤鳥道,一徑入云峰。
皓皓摩天雪,蒼蒼拔地松。
紅塵真遠隔,我欲訪仙蹤。
人間塵斷,雨外風回,涼波自泛仙槎。非郭還非野,閑鶯燕、時傍笑語清佳。
銅壺花漏長如線,金鋪碎、香暖檐牙。誰知道、東園五畝,種成國艷天葩。
主人漢家龍種,正翩翩迥立,雪纻烏紗。歌舞承平舊,圍紅袖、詩興自寫春華。
未知三斗朝天去,定何似、鴻寶丹砂。且一醉、朱顏相慶,共看玉井浮花。
時序遞來還遞往,人事隨適亦隨緣。重裘卸后衣單袷,便是春服所宜然。
天地有水水有沂,一浴亦何預人事??袷颗既慌d會心,留與今人問沂水。
流光何處不供閒,眼見春光去復還。當日登臨不可作,舞雩千古在人間。
達觀原在八極外,得趣自足一區中。任取有馀還造物,行歌五答思無窮。
相攜翠袖,萬里看山來。云鬢整,風鬟靘,兩眉開,凈如揩。
獨秀西南紀,鎮梁益,通井絡,齊瓦屋,蟠岷嶓,接邛崍。
絕壁坪深洞古,神龍會、隱蓄風雷。聽下方鐘聲,煙霧起芒鞋。飛瀑喧逐,掛丹崖。
又神燈燦,佛光幻,卿云爛,錦霞堆。開粉本,圖鱗甲,砌瓊瑰,絕塵埃。
玉立千峰回,銀色界,雪皚皚。渺人海,笑萬事,等飛灰。
陰壑陽巖蒼莽,看縹緲、雙影徘徊。載將西閣筆,直上睹光臺,一掃昏霾。
紀南休嘆霸圖空,往跡人猶識渚宮。
游獵近馳云夢澤,觀兵遙踐陸渾戎。
細腰貯寵矜秦女,長鬣延賓傲魯公。
末代孤臣賦哀怨,猶然大國有雄風。
搗麝為煙玉作塵,當時形跡悔教親。
姊歸空喚春江渡,姑惡方鳴暮雨津。
盡道得愆由薄倖,翻稱無福近才人。
隔窗聽得消魂語,越不相逢愛越真。
提起數珠呈伎倆,無端弄出孩童相。何似月明霜滿天,孤猿啼斷千峰上。
隨流入流,無所分別。處處圜通,頭頭漏泄。云凈八纮天宇寬,萬頃波心蓮一葉。
寂滅現前,如月在天。分身利物,影含百川。是所謂不然而然,虛而通,靜而應。
萬國春容,千江月影。如今何處求普門,一聲鶴唳寒松頂。
大哉觀自在,善觀諸音聲。而于諸音聲,不作音聲見。是見亦寂滅,亦無寂滅者。
由是離眾苦,處處得解脫。分身十方剎,救度于一切。然于救度中,而無救度想。
如春在百花,不分長短枝。又如月在水,不分大小器。尋聲隨所念,平等獲利益。
是三十二應,十四無畏法。無量方便門,一一皆成就。一一成就處,當體皆如幻。
我觀如幻相,愿作如幻贊。若有見聞者,當作如是觀。
半怯春寒病未蘇,
出門無力為三呼。
諸方辣手如靈驗,
秋晚應歸捋虎須。
空負煙霞趣,名山此獨疏。
豈緣供眺詠,猶已寄清虛。
仙路馀松檜,云潭近石閭。
秋風便杖屨,先訪輞川居。
霜鈴夜語訶林黑。送芳塵,雨連陌。
斷鷺稀蘆共頭白。動橫塘詞客。
相思淚點黃金滴。怕園英,為無色。
鳴籟空山靜時覓。罷灑風鄰笛。
筆跡因難泯,
詞華詎可磨。
二賢名不朽,
千古著山阿。
丹嶂何年剖,懸流萬仞溪。
峰晴留古雪,石怒抱寒霓。
小徑攀藤滑,危亭俯樹低。
天臺差共擬,翹首石城西。
擘鸞釵,寒麝炷,說也甚情緒。
雙槳萍香,又到斷腸處。
可堪花外潮生,柳邊月落,驀記起、別時言語。
恨千縷,好與倩個念鶯,殷勤替探取。
料得妝臺,長是翠眉聚。
問他一抹高城,攔將人住,可攔得、夢魂來去。
五馬明朝發,重陽昨日過。
看萸留雁侶,載筆綴驪歌。
郡僻饒山水,詩成付薜蘿。
憑君問歐冶,龍氣近如何。
天下幾人能具眼,
世間萬事可忘言。
猶將筆墨瀾翻說,
多笑先生不憚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