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邑 其二
野蔓侵沙徑,山泉渡石梁。
樹頭蠶葚熟,籬下雀梅香。
人與春光老,閑隨日影長。
撚須吟不就,窮殺孟襄陽。
野蔓侵沙徑,山泉渡石梁。
樹頭蠶葚熟,籬下雀梅香。
人與春光老,閑隨日影長。
撚須吟不就,窮殺孟襄陽。
野外的藤蔓蔓延到沙徑上,山間泉水流過石橋。樹頭的蠶葚已經成熟,籬笆下的雀梅散發(fā)著香氣。人和春光一同老去,悠閑中感覺日影漸漸變長。捻著胡須卻吟不出詩來,真像那為作詩發(fā)愁的孟襄陽。
野蔓:野外的藤蔓。
石梁:石橋。
蠶葚:即桑葚,桑樹的果實。
雀梅:一種植物,有香氣。
撚須:捻著胡須,古人思考作詩時的常見動作。
孟襄陽:指唐代詩人孟浩然,他作詩刻苦,常為覓得佳句而苦惱。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是在鄉(xiāng)村春日漫步時有感而發(fā)。當時或許處于和平時期,詩人有閑情欣賞鄉(xiāng)村美景,同時也因時光流逝而心生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鄉(xiāng)村春日景象,抒發(fā)時光易逝的感慨。其特點是寫景生動,情感細膩。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重大影響,但展現(xiàn)了詩人對生活的觀察和感悟。
石窗何處見,萬仞倚晴虛。
積靄迷青璅,殘霞動綺疏。
山應列圓嶠,宮便接方諸。
祗有三奔客,時來教隱書。
屋小茅干雨聲大,自疑身著蓑衣臥。
兼似孤舟小泊時,風吹折葦來相佐。
我有愁襟無可那,才成好夢剛驚破。
背壁殘燈不及螢,重挑卻向燈前坐。
簷外青陽有二梅,折來堪下凍醪杯。
高杉自欲生龍腦,小弁誰能寄鹿胎。
麗事肯教饒沈謝,談微何必減宗雷。
還聞擬結東林社,爭奈淵明醉不來。
一片輕帆背夕陽,望三峰拜七真堂。
天寒夜漱云牙凈,雪壞晴梳石髪香。
自拂煙霞安筆格,獨開封檢試砂床。
莫言洞府能招隱,會輾飆輪見玉皇。
端居愁無涯,一夕髪欲白。
因為鸞章吟,忽憶鶴骨客。
手披丹臺文,腳著赤玉舃。
如蒙清音酬,若渴吸月液。
薄如蟬翅背斜陽,不稱春前贈??郎。
初覺頂寒生遠吹,預憂頭白透新霜。
堪窺水檻澄波影,好拂花墻亞蘂香。
知有芙蓉留自戴,欲峨煙霧訪黃房。
雙絲絹上為新樣,連理枝頭是故園。
翠浪萬回同過影,玉沙千處共棲痕。
若非足恨佳人魄,即是多情年少魂。
應念孤飛爭別宿,蘆花蕭瑟雨黃昏。
水影沈魚器,鄰聲動緯車。
燕輕捎墜葉,蜂嬾臥燋花。
說史評諸例,論兵到百家。
明時如不用,歸去種桑麻。
樣自桐川得,詞因隱地成。
好漁翁亦喜,新白鳥還驚。
沙際擁江沫,渡頭橫雨聲。
尚應嫌越相,遺禍不遺名。
何代驅生靈,筑之為釀地。
殊無甲兵守,但有糟漿氣。
雉堞屹如狂,女墻低似醉。
必若據而爭,先登儀狄氏。
輕裁鴨綠任金刀,不怕西風斷野蒿。
詶贈既無青玉案,纖華猶欠赤霜袍。
煙披怪石難同逸,竹映仙禽未勝高。
成后料君無別事,只應酣飲詠離騷。
渺渺洞庭水,盈盈芳嶼神。因知古佳麗,不獨湘夫人。
流蘇蕩遙吹,斜領生輕塵。蜀彩駮霞碎,吳綃盤霧勻。
可憐飛燕姿,合是乘鸞賓。坐想煙雨夕,兼知花草春。
空登油壁車,窈窕誰相親。好贈玉條脫,堪攜紫綸巾。
殷勤撥香池,重薦汀洲蘋。明朝動蘭檝,不翅星河津。
江南春旱魚無澤,歲晏未曾腥鼎鬲。
今朝有客賣鱸魴,手提見我長于尺。
呼兒舂取紅蓮米,輕重相當加十倍。
且作吳羹助早餐,飽臥晴簷曝寒背。
橫戈負羽正紛紛,祗用驍雄不用文。
爭如曉夕謳吟樣,好伴滄洲白鳥群。
不知何事有生涯,皮褐親裁學道家。
深夜數甌唯柏葉,清晨一器是云華。
盆池有鷺窺蘋沫,石版無人掃桂花。
江漢欲歸應未得,夜來頻夢赤城霞。
幽棲眠疎窗,豪居憑高樓。
浮漚驚跳丸,寒聲思重裘。
床前垂文竿,巢邊登輕舟。
雖無東臯田,還生魚乎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