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襲美江南道中懷茅山廣文南陽博士三首次韻 一
一片輕帆背夕陽,望三峰拜七真堂。
天寒夜漱云牙凈,雪壞晴梳石髪香。
自拂煙霞安筆格,獨開封檢試砂床。
莫言洞府能招隱,會輾飆輪見玉皇。
一片輕帆背夕陽,望三峰拜七真堂。
天寒夜漱云牙凈,雪壞晴梳石髪香。
自拂煙霞安筆格,獨開封檢試砂床。
莫言洞府能招隱,會輾飆輪見玉皇。
一片輕帆背著夕陽前行,望著三峰朝拜七真堂。天寒的夜晚洗漱,云牙般的泉水潔凈;雪停天晴梳理,石髪散發著清香。自己拂去煙霞安置筆格,獨自打開封檢試看砂床。不要說洞府能招引隱居之人,我會駕馭疾風之輪去見玉皇。
輕帆:指小船。
三峰:可能指茅山的三座山峰。
七真堂:供奉七位真人的殿堂。
云牙:可能指泉水。
石髪:一種藻類植物。
筆格:筆架。
封檢:封條,這里可能指盛放丹藥等物品的封條。
砂床:煉丹的器具。
洞府:指茅山的山洞,常被視為神仙居住之地。
飆輪:疾風之輪,指神仙的交通工具。
這首詩是詩人和陸龜蒙(襲美)的唱和之作。當時詩人可能在江南道中,茅山是道教圣地,有眾多道觀和傳說。詩人在旅途中心懷茅山,可能受到道教文化的影響,加之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些動蕩或不如意,使詩人向往神仙世界的超脫。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茅山仙境的向往和對神仙世界的追求。其突出特點是充滿奇幻色彩和仙意,在文學史上體現了晚唐時期文人對道教文化的喜愛和創作中對奇幻意境的營造。
黃蘆飄朔氣,白雁度江皋。玉塞傳書遠,銀河結陣高。秋霜凌競翮,明月妒奇毛。莫向征人婦,樓頭五夜號。
著腳江山處處幽,百年吾道寄滄洲。天光靜室常生白,世態虛云半點浮。涉海汪洋先到岸,斬關釘鐵舊焚舟。詠歸之后渾何事,默默溪橋漢水流。
勞役三年成巨艦,出師未戰失江陵。不知雷滿和州載,始悟齊山截海名。
函表趨丹陛,承恩出紫宸。云題香尚濕,天鑒寵應頻。衣繡烏紗舊,紆金白發新。龍山騰瑞氣,鳳沼普同春。錦瑟歌初度,瑤觴酒正醇。皇情殊未已,歲歲慶芳辰。
經年掩扉臥,跡與城市遙。誰為拔茹意,乃以仕見招。本昧平生素,敢勞中道要。公檄臨我門,戒命在夕朝。九江今雄州,邁往方迢迢。有母誰與居,念之中心焦。起揖謝來客,我何希市朝。澹然一室內,燕坐風寥寥。
異域有海水,一飲人皆狂。舉世何為者,役役日夜忙。何時騎元氣,瑤池覽秋光。饑餐白鵠血,渴飲蟠桃漿。
無心不自任公子,手引龍魚敵萬鈞。瓦解弟兄驚墜甑,塊居煙雨勝流人。非關釣譽雖攘臂,未欲垂言卻卷綸。更與甄陶一抔土,鈴齋相伴豈無因。
聲蓋少年場,名冠壯夫籍。行人總憚塵,坐賓皆避席。彈劍恥依人,探丸恒借客。一朝負罪逋,不受追兵迫。
山高天覺小,林氣自清嘉。石磴抱云影,塵襟浥露華。聞鈴知飯熟,待月掛窗斜。白水參禪味,何須吃苦茶。曉起山初沸,行行撥古藤。林衣分露月,牛矢散田塍。遮目心無礙,摩云石有棱。最憐高峽上,一鏡倍渟澄。路循村婦指,赤日亂松岡。柴棘步難踵,石碑銘未詳。公雖殊德業,孰更重文章。垂首空無語,風流讓彼樟。悲憫何須踞廟堂,醫人醫國或同方。味殊百草宜兼濟,澤及群黎只一湯。絕術荒煙誰接脈,清荷孤館自流香。由他高樹狂蟬燥,珍惜心頭片蔭涼。
空濛晴雪卷汀洲,紅蓼丹楓次第秋。空溯伊人愁不見,出棲窮士志難酬。曉風弄笛聲微咽,宵露蜚珠淚暗投。倩女離魂悲白發,水云鄉里證仙游。
客有思悲翁,老大悲明月。昨日顏如丹,今朝鬢成雪。雪色落明鏡,所思胡不悲。寄言東家子,行樂當及時。
涓埃無補圣明朝,持節南荒歲月遙。幾見闌干生薜荔,旋看煙雨綻芭蕉。山城每聽鐘聲早,金闕常思扇影高。為報鹓行舊知己,耽書未解子云嘲。
萬樹風生四季濤,仙門暫許避塵囂。悠然會得楹聯意,始信名山不在高。
澤國春歸早,連門競筑臺。夜來風力峭,疏片半飄梅。曉凍穿流急,晨光照火新。四郊和氣合,歌吹待班春。花光浮剪勝,酒色動雕觴。欲識邦侯喜,眉間照席黃。跨臘才更歲,經宵并是春。黃堂清訟缿,欲助發生仁。日應東風轉,春隨北斗回。不須鄒子律,馀暖到寒荄。曉卜農祥正,遙知歲事豐。小桃如有意,欲吐故時紅。曲席紛羅綺,中腔度管絲。歡聲連萬井,一一擁春祺。
塘名章練起何時,試問村翁盡不知。畫舸乘風搥鼓過,落花飛絮謾相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