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宿大塘市
仆仆征鞍日向西,相將山色界湘漓。
農多火種春猶燒,客每露行朝未炊。
燕傍人家猶細認,馬行官道似曾知。
眼前風物紀無盡,賸費吟鞭幾首詩。
仆仆征鞍日向西,相將山色界湘漓。
農多火種春猶燒,客每露行朝未炊。
燕傍人家猶細認,馬行官道似曾知。
眼前風物紀無盡,賸費吟鞭幾首詩。
我騎著馬奔波不停,太陽漸漸西沉,相伴的山色劃分出湘江和漓江的界限。農民大多采用火種的方式,春天還在焚燒山林;旅客常常在露水中趕路,早上還沒來得及做飯。燕子在人家附近還仔細辨認,馬走在官道上好像曾經熟悉。眼前的風光景物記也記不完,真值得我揮動馬鞭吟詩幾首。
仆仆:形容旅途勞累。征鞍:指旅行者所騎的馬。
相將:相伴。界:劃分界限。湘漓:湘江和漓江。
火種:一種原始的耕種方法,先砍伐樹木,再放火燒成灰作肥料,然后播種。
露行:在露水中行走。
賸費:值得花費。吟鞭:詩人的馬鞭,這里指吟詩。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較難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處于旅途之中,可能是在南方地區,當時鄉村仍保留著傳統的耕種方式,詩人在奔波的旅途中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以旅途見聞為主題,描繪了鄉村的生活場景和旅途的勞頓。其特點是語言質樸,畫面感強,展現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詩人的生活狀態,具有一定的寫實價值。
生計唯將三尺僮,學他賢者隱墻東。
照眠夜后多因月,
子房仙去孔明死,更有何人解指蹤。
拾遺帝側知難得,官緊才微恐不勝。
好是中朝絕親友,九華山下詔來征。
三千里外一微臣,二十年來任運身。
今日忽蒙天子召,自慚驚動國中人。
不為幽岸隱,古色涵空出。
愿以清泚流,鑒此堅貞質。
傍臨玉光潤,時瀉苔花密。
往往驚游鱗,尚疑垂釣日。
煢獨不為苦,求名始辛酸。
上國無交親,請謁多少難。
九月風到面,羞汗成冰片。
求名俟公道,名與公道遠。
力盡得一名,他喜我且輕。
家書十年絕,歸去知誰榮。
馬嘶渭橋柳,特地起秋聲。
本為獨立難,寄彼高樹枝。
蔓衍數條遠,溟蒙千朵垂。
向日助成陰,當風藉持危。
誰言柔可屈,坐見蟠蛟螭。
片云初出岫,孤迥色難親。
蓋小辭山近,根輕觸石新。
飄飖經綠野,明麗照晴春。
拂樹疑舒葉,臨流似結鱗。
從龍方有感,捧日豈無因。
看取為霖去,恩沾雨露均。
世人從擾擾,獨自愛身閑。
美景當新霽,隨僧過遠山。
村橋出秋稼,空翠落澄灣。
唯有中林犬,猶應望我還。
花宮柳陌正從行,紫袂金鞍問姓名。
戰國方須禮干木,直為云泥相去遠,一言知己殺身輕。
兄寒弟亦饑,力學少閑時。
何路免為客,無門賣得詩。
幾人攜酒送,獨我入山遲。
少小同居止,今朝始別離。
儒有登壇貴,何人得此功。
紅旗燒密雪,白馬踏長風。
斧鉞來天上,詩書理漢中。
方知百勝略,應不在彎弓。
白須蕓閣吏,羸馬月中行。
莊僻難尋路,官閑易出城。
看山多失飯,過寺故題名。
秋日田家作,唯添集卷成。
吏事日紛然,無因到佛前。
勞師相借問,知我亦通禪。
古寺杉松出,殘陽鐘磬連。
草庵磐石上,歸此是因緣。
童稚便知聞,如今只有君。
百篇詩盡和,一盞酒須分。
驛路多連水,州城半在云。
離情同落葉,向晚更紛紛。
何物隨身去,六經與一琴。
辭家計已久,入谷住應深。
偶坐僧同石,閑書葉滿林。
業成須謁帝,無貯白云心。
貴是鸰原在紫微,榮逢知己領黃扉。
人間盛事今全得,
昔年嘗作毗陵客,石峭泉清天下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