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養源雙溪閣野眺
雨余久不眺寒城,平楚遙知一望清。
老杜頗慵看白谷,大王惟愛寫黃庭。
剪裁花柳春刀尺,錯綜江山帝緯經。
終待幅巾同遠望,逃他天械與天刑。
雨余久不眺寒城,平楚遙知一望清。
老杜頗慵看白谷,大王惟愛寫黃庭。
剪裁花柳春刀尺,錯綜江山帝緯經。
終待幅巾同遠望,逃他天械與天刑。
雨后許久未曾眺望寒城,料想那平曠的樹林在遠望中定是一片清朗。杜甫慵懶地看著白谷景色,王羲之只愛書寫《黃庭經》。像用春之刀尺剪裁花柳般描繪美景,似以帝王經緯般錯綜安排江山。最終期待能頭戴幅巾一同遠望,逃離那上天的枷鎖與懲罰。
次韻:按照別人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養源:可能是作者友人。雙溪閣:閣名。
平楚:登高遠望,叢林樹梢齊平,稱平楚。
老杜:指杜甫。慵:慵懶。白谷:可能是一處地名。
大王:指王羲之。《黃庭經》:道家經典,傳說王羲之愛寫《黃庭經》換鵝。
刀尺:裁剪工具,這里比喻創作時的精心構思。
帝緯經:像帝王治理國家一樣規劃安排。
幅巾:古代男子用絹一幅束發,稱為幅巾,這里指一種閑適的裝扮。
天械與天刑:比喻世間的束縛和苦難。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情感推測,當時詩人可能身處塵世,感受到諸多束縛和壓力,渴望能有閑適、自由的生活,故而借詩表達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閑適生活的向往和對塵世束縛的逃避。其特點是用典豐富、對仗精巧、意境清幽。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廣泛影響力,但展現了詩人的文學素養和內心世界。
稻米流脂姜紫芽,芋魁肥白蔗糖沙。
村村沽酒喚客吃,并舍有溪魚可叉。
枹鼓不鳴盜賊少,雞豚里舍語聲嘩。
賽神還了今年愿,又整明年龍骨車。
矍鑠茲翁老莫量,據鞍猶得亞燕揚。
能將岸幘窺文叔,祇把虛蛙當子陽。
薏苡滿車翻作禍,馬人上日竟成行。
三瀧廟食傳千古,回首云臺草樹荒。
下蜀追隨日,歡言一散愁。
籃輿轉陂路,小檝渡潮溝。
萬里家何在,三年淹此留。
猶欣遲暮眼,見子并英游。
春風吹綠原頭草,草色雨余晴更好。
堂前簾靜燕初忙,江上麥齊蠶欲老。
腐儒飽食欣自得,日長但酣春晝眠。
戶屨無人足清絕,覺來幽響落山泉。
山居時散步,所接多耕夫。
或揖或不揖,頗忘爾與君。
陰晴話愁喜,豐約道有無。
電迅嘆人壽,風波驚世途。
超然心不累,朝市何有乎。
去年看月思君處,醉后狂歌和影舞。
今年與君待月時,金樽未盡雨催詩。
樂事良辰難并有,一生費詩仍費酒。
君不見綠幕朱簾蠟炬香,何須拂地覓孤光。
憔悴詞林失俊英,已應精爽在蓬瀛。
楷模昔日依元禮,貧病他年累長卿。
無復波瀾窺大手,空將日月送虛名。
當時潁曲為耕地,祇有風灘晝夜聲。
昔坐甘陵黨,頻年墮崄巇。
斯文今烜赫,隱吏已衰遲。
俊茂推之子,飛騰值圣時。
諸公宜改觀,相國舊深知。
邂逅都城接下風,官居總在日華東。
門瞻曲角趨朝近,路轉高頭出局同。
今日繡衣新使者,晚涂霜鬢舊鄰翁。
一杯無復當時樂,赤縣黃圖淚眼中。
洞霄問路覓青梯,尚恐巖阿有勒移。
暫許尋山留信宿,何由稅駕息驅馳。
七仙不死今仍在,五洞交扃昔所知。
信有靈丹藏箬下,刀圭分乞豈無時。
快上籃輿曉色分,松風滿袂滌埃氛。
三竿未放高峰日,一笑先開洞府云。
憶昔曾留天帝坐,至今猶帶御爐薰。
莫教俗駕來相尾,只恐詒譏晉郭文。
老夫晏坐臨川寺,五見君為萬里行。
病馬不辭遭掣頓,云鵬那復計期程。
遙知此去常乖隔,莫惜書來訪死生。
早與朝廷定巴蜀,故山遲暮欲歸耕。
昔在昭文館,從公侍赭袍。
笑談傾蓋舊,風采照人高。
便欲參藜杖,那知奠濁醪。
不堪西北望,松栢暮風號。
老子幽棲地,勞君久見存。
夜氈從栗爆,午盌看茶翻。
舊事時追憶,深禪得細論。
還應雪峰老,領眾待云門。
回雁峰前水拍天,峰頭一笑尚依然。
休論華屋生前美,同在邯鄲枕上眠。
騎馬忽來臨紫寨,傳家故自有青氈。
時平柵壘無烽火,灑墨成詩有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