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滌洞 其一
洞霄問路覓青梯,尚恐巖阿有勒移。
暫許尋山留信宿,何由稅駕息驅馳。
七仙不死今仍在,五洞交扃昔所知。
信有靈丹藏箬下,刀圭分乞豈無時。
洞霄問路覓青梯,尚恐巖阿有勒移。
暫許尋山留信宿,何由稅駕息驅馳。
七仙不死今仍在,五洞交扃昔所知。
信有靈丹藏箬下,刀圭分乞豈無時。
在洞霄宮問路去尋覓那青色的石梯,還擔心山巖深處會有像《北山移文》那樣的嘲諷。暫時被允許在山中停留兩晚,卻不知何時能停下奔波的腳步。傳說中的七仙長生不死如今依然存在,五洞相互關閉這是從前就知道的事。相信有靈丹藏在箬葉之下,說不定什么時候能分得一些仙藥。
洞霄:洞霄宮,道教著名宮觀。
青梯:指青色的石梯。
巖阿:山巖深處。勒移:指《北山移文》,借指對隱居不堅定者的嘲諷。
信宿:連宿兩夜。
稅駕:停車,引申為休息。
七仙:傳說中的仙人。
五洞:指大滌洞周圍的洞穴。交扃:相互關閉。
刀圭:量取藥末的器具名,后亦指藥物。
大滌洞是道教圣地,有諸多傳說。詩人前往此地,在當時道教文化盛行的背景下,帶著對仙境和長生的向往而來。創(chuàng)作時詩人或許處于塵世的奔波中,渴望在這道教勝地找到心靈的寄托和長生的希望。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尋仙訪道、長生的追求。其特點是充滿神秘的道教色彩,運用傳說增添奇幻感。在文學上反映了當時道教文化對文人創(chuàng)作的影響。
君于朝列號名流,信在江東亦望州。保抱彼民思父母,赍咨吾輩惜交游。香凝應物吟詩榻,虹貫元章載畫舟。澗上泉邊今寂寞,豈無遺藁待搜求。貧者惟言可贈行,臨分握手盡交情。馬于轡力窮時駭,鷗向機心動處驚。齊士豈無堪客禮,蔡人便遣作牙兵。遙知陌上羅敷女,競看雙旌出勸耕。
樹色寒文簟,池光隱玉壺。敞筵真不暑,愛客忽忘晡。烏返爭棲柏,魚歡自戲蒲?;乜搓a阓子,天地一洪壚。
云氣低圍六詔濃,怒江南去日洶洶。山群颯遝如征馬,人物經(jīng)過有臥龍。未必七擒真此地,故應千載慕高蹤。衣冠政恐淪夷狄,懷古憂時一駐筇。
曾記沙頭悵別離,秋風幾度夢新安。暮云春樹無窮思,都付離人兩地看。
河漢云消溢素光,重開樽酒據(jù)繩床。嫦娥斟酒猶前夕,老子婆娑且醉鄉(xiāng)。風信兩番生綠桂,年華一寸入黃楊。怪來詩思清難忍,早雁聲中露欲霜。
神物在天地,變化須有時。踴躍一入水,風云波浪隨。志士昔未遇,常人安得知。一朝忽奮迅,兒女驚且疑。萬山二水合,匯之為深淵。劍化亦已矣,過者尤凜然。神物豈常處,入地忽上天。所以磊落士,豈為愚者憐。當時二龍劍,乃是山川精。埋沒于獄礎,異氣騰豐城。神光射霄漢,牛斗為不明。一入壯士手,長鳴除不平。
春非我春,我思春晨。遵彼水濱,春則有鄰。我心傷悲,春水其淪。彼姝者子,水中人兮。
仗劍別鄉(xiāng)土,乾坤欲遍行。憑高能作賦,吊古獨傷情。草沒唐虞甸,苔荒豐鎬城。經(jīng)游何地好,我亦濯塵纓。
四野斜曛墜淺叢,青峰似魅散蒼穹。晚煙故納千家客,殘暑憑消一盞風。酒底襟懷接今古,樓前桂影幻霓虹。欲歸忽覺山河改,獨有人聲月色朦。
河中二月好踏青,且莫臨風嘆客程。溪畔數(shù)枝紅杏淺,墻頭半點小桃明。誰知西域逢佳景,始信東君不世情。圓沼方池三百所,澄澄春水一時平。
看栽紅藥向東闌,及到開時未暇觀。今日雨晴重過此,淺紅深紫已凋殘。
十百瑯玕接屋山,麥花淡白菜花班。村園富貴誰消得,更看溪南墨牡丹。炊成日影三竿直,睡起溪流十尺高。懵懂不知何歲月,山風吹白鏡中毛。祝雞歸后放牛初,小立溪梁看打魚。漸喜村鄰盡相識,向來朋舊卻無書。剡源田舍誰能識,只此桃源有路通。草長岸漫漁塹北,月明人語紙槽東。三間瓦屋數(shù)弓園,旋學桑麻又一年。村酒沾唇頻得酒,山歌出口即成篇。舍南舍北種田郎,唱得田歌曲曲長。莫學傍村游俠輩,茜紅抹額臂擎蒼。
千山萬山春雨收,遠村近村煙草稠。田家牧兒朝放牛,穩(wěn)騎牛背如乘舟。溪南兩牛俱引犢,食飽相依臥山麓。溪北兩牛不畏人,日暖沙頭戲相觸。昔年縣吏督租嚴作程,民日苦饑牛苦耕。今年屢下詔書征稅薄,民有馀閒牛自樂。牧兒亦解知帝恩,拍手唱歌度林壑,歌聲徹云云漠漠。
設帨當秋日,孤心早自持。蕭疏林下氣,辛苦鬢間絲。出谷求其友,投瓊報所知。聽然逢啟齒,以此答鴻慈。
酒醒題詩憶送君,殘陽半掩竹間門。相思昨夜空齋里,燭滅香爐火尚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