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溪即事五首 其五
曩從太史氏,論次金匱書。
龍興渡江后,麐止今皇初。
微辭記當時,只字寧敢虛。
彼阿者誰子,顧欲私毀譽。
陽秋記慕容,史記名山儲。
二子亦過計,人心焉可誣。
曩從太史氏,論次金匱書。
龍興渡江后,麐止今皇初。
微辭記當時,只字寧敢虛。
彼阿者誰子,顧欲私毀譽。
陽秋記慕容,史記名山儲。
二子亦過計,人心焉可誣。
從前跟隨史官,整理國家秘藏的典籍。自宋室南渡興起后,到當今皇帝初年的盛世。用委婉之辭記錄當時之事,每個字都不敢虛假。那些阿諛奉承的人是誰?反而想要私自詆毀或贊譽?!蛾柷铩酚涊d慕容氏,《史記》藏于名山。這兩位作者也過于計較,人心豈能被誣陷?
曩(nǎng):從前,過去。
太史氏:指史官,古代掌管史書、星歷等職的官員。
金匱書:古代國家秘藏于金柜的重要文獻,代指珍貴典籍。
龍興:帝王興起,此指宋室南渡(南宋建立)。
麐(lín):同“麟”,傳說中的祥瑞之獸,此處代指盛世。
微辭:委婉而隱含批評的言辭。
阿(ē):阿諛奉承。
陽秋:即《春秋》,此指記載十六國慕容氏政權的史書。
史記名山儲:化用司馬遷《報任安書》“藏之名山”典故,指史書珍藏以待后世。
誣(wū):捏造事實冤枉。
此詩或作于南宋時期,詩人回顧參與修史的經歷,針對當時可能存在的篡改歷史現象而發。龜溪(今浙江德清)為詩人游歷之地,詩中通過論史表達對史學尊嚴的維護。
全詩圍繞修史主題展開,強調史官記事需“只字不敢虛”,批判阿諛者私毀譽的行為,指出歷史真相不可誣蔑,體現了詩人對歷史真實的堅守,語言質樸,議論切中時弊。
桃葉流將舊怨,柳絲不綰閑愁。無端春水泛螺舟,記得畫簾招手。
帳里綃封紅淚,燈前扇掩青眸。一帆別恨倩誰收,心事渾如中酒。
醉后猧翻棋局,醒來鵲語檐牙。盈盈十五掩團紗,最憶鸞釵初下。
幾日離情離恨,一江春水春花。芙蓉欲采夢無涯,怨煞鴛鴦今夜。
小玉梳成鬧掃,善師教就琵琶。惱人春著杏兒紗,繡帶臨風一把。
紅閣畫槳萱草,青墻映出梨花。斗雞坊下認兒家,揀取垂楊系馬。
七載長安未到家,白云長望駐天涯。今朝縱有登高興,為望孤云不為花。
自從通籍傍皇家,歸夢終宵繞海涯。遙憶故園登賞處,幾秋辜負此黃花。
誰擅詩名自一家,秋來豪興浩無涯。吳綾直借三千尺,題遍東籬百種花。
與君門戶是通家,共住江南江水涯。今日長安須盡醉,明朝又是一番花。
彭城游樂幾人家,蹤跡荒涼沒水涯。秋菊不知今古事,年年依舊發黃花。
層巖蒼翠古松邊,
倚石臨流倍適然。
隨處家山堪傲隱,
他年不屑買山錢。
天上姮娥遙解意,
偏教月向踏歌明。
共待山頭明月上,
照君行棹出長川。
鴟得腐鼠嚇,
犬笑狡兔死。
唾手功名場,
不知憂患始。
張公少為令,
憫俗有遺書。
左販洞庭橘,
右擔彭蠡魚。
歌奔中夜女,
歸抱十年雛。
近歲多儒學,
仁風似有初。
天王柄下移,征伐強侯出。霸業亦浸衰,陪臣勢無匹。
強私家,弱公室,三桓六卿互分析。
豈無衣,六與七,不如子衣安且吉。
壞法亂紀自王朝,史書特繼《春秋》筆。
昔聞馬糞巷,
今涉牛矢嶺。
無牛亦無矢,
步步入佳境。
望我端人居,
時焉一引領。
亦如馬糞邊,
王謝芳更永。
百花山上四時花,
堪稱休居隱士家。
獨步峰頭西北望,
樵郎無路引皇華。
雨休松氣涼,幽人此中住。溪頭鱸正肥,持竿放船去。
家住青山下,船頭一釣蓑。片帆儂使慣,只是怕風波。
翠裾搖曳絳裙低,醉傍朱欄日未西。路遠蓬山無信息,獨憑青鳥喚春歸。
懶于塵土混沉浮,羽服飄然物外游。洞里乾坤真是別,桂花開盡不知秋。
會心不遠思悠然,
池上閑吟慕樂天。
一字安排猶未穩,
芭蕉斜展石闌前。
想見廬山面目殊,
丹青臨墨費躊躇。
欲將峭石孤松畔,
添個東坡笠屐圖。
草香葉嫩乍晴天,簫鼓放歸船。翠眉山黛,綠羅波縠,春去不留連。情多欲勸春還住,春也道、閏今年。人散旗亭,嫩紅無恙,猶是待樊川。
春來燕市解金貂,取酒聽紅簫。銀燭殘時,玉山頹也,一曲轉無聊。剛到銷魂魂已斷,人似柳條條。鮫袖裁香,鸞鎞臥月,休說鄭櫻桃。
一壑冷云白,山家何處尋?
忽逢采樵者,遙指梅花林。
曲徑吠寒犬,短籬鳴野禽。
柴門閉幽寂,獨立聽泉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