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六十九首 其一六三
言之者失其真,
知之者反其愚。
有之者乖其性,
無之者傷其軀。
俊鷹摩霄,
豈重云能礙。
六馬奔騰,
豈朽索能系。
如其不然,
轉身吐氣。
久雨不晴,
云門道劄。
言之者失其真,
知之者反其愚。
有之者乖其性,
無之者傷其軀。
俊鷹摩霄,
豈重云能礙。
六馬奔騰,
豈朽索能系。
如其不然,
轉身吐氣。
久雨不晴,
云門道劄。
用言語表述的人會失去事物的本真,自以為知曉的人反而顯得愚鈍。執著于'有'的人會違背本性,執著于'無'的人會傷害自身。俊逸的雄鷹翱翔云霄,厚重的云層豈能阻礙?六馬奔騰疾馳,腐爛的繩索豈能束縛?若不能如此,不妨轉身吐氣。久雨不晴,這正是云門宗的機鋒法語。
偈頌:佛教徒唱誦的韻文,用于闡述佛理。
乖其性:違背本性,乖,違背。
摩霄:接近云霄,形容飛得極高。
朽索:腐爛的繩索,比喻脆弱的束縛。
云門:指云門宗,禪宗五家之一,以機鋒峻烈著稱。
道劄(zhá):原指官府文書,此處借指禪宗直指人心的法語。
此為宋代禪宗偈頌,出自禪宗語錄體系。禪宗主張'教外別傳,不立文字',此類偈頌多為禪師開示弟子時所作,旨在破除學人對言語概念的執著,引導其直悟本心。創作背景與禪宗'離相無住'的修行理念密切相關。
全詩圍繞'破除執著'展開,通過否定言語、有無的局限性,以雄鷹、六馬等意象喻示本真的自由,體現禪宗'直指人心'的特色,是禪宗機鋒語錄的典型代表,對理解宋代禪風有重要意義。
回首觚棱別紫宸,孤舟遙下富川濱。
誰令江外漁樵侶,爭識先皇侍從臣。
上殿似聞辛慶忌,行吟休擬楚靈均。
千秋公議存青史,應為朝廷惜此人。
十相端嚴具足身,
一團楊柳凈瓶春。
石城莫與蛾眉看,
羞不如人卻妒人。
點點桃花短短墻,
雨聲徹夜響回廊。
覺來蝴蝶家山夢,
一半分明一半忘。
一葉飄梧井,高齋坐日斜。城頭過片雨,樹杪落殘霞。名豈朋游藉,交憐意氣賒。開尊待秋色,容易負年華。
客舍逢君日,詞人偶并過。露彫三徑柳,風落一池荷。蟲響竹間細,蟬聲雨后多。忘歸從路瞑,清嘯滿煙蘿。
山如環玦波如黛,鳥轉歌喉。花觸吟眸。兀兀籃輿怕早休。
荊關畫手愁難到,松籟輕浮。竹韻清悠。巖上仙蹤問鐵舟。
傷弓之鳥,見曲木而高飛。
有人見得云門,善為我辭。
老松作濤竹作浪,桃花源頭水新長。
兩漿船子一老公,青瑤歷歷寅緣上。
此日思君君不知,訪柳尋花成獨往。
抱犢門前題鳥歸,漁歌何處鬧斜暉。
枯槎斫岸走蜥蜴,汎梗掛樹蹲伊威。
榻懸誰下南州士,咄咄空高湖海氣。
休將項領啖名兒,玷我老缺殘牙齒。
山陰雪棹亦復煩,白云為你長飛翻。
欲問西園招隱意,溪花能笑鳥能言。
雪里芭蕉造境遒,
詩情畫意兩風流。
意高不作逼真想,
紅是春光黃是秋。
盱眙南山湄,泗城浸如臼。
雉堞宛然圍,流波蕩缺口。
城心矗浮屠,晃朗存戶牖。
想當水未潴,山城大于斗。
洪濤傾天吳,巫支祁駭走。
遂使婦子居,竟作蛟鼉藪。
導川順水性,神禹功不朽。
水由地中行,妙用傳希有。
后乃違厥度,湮水水失守。
宣防英哲能,法鑒千載后。
長空松風回,憑軒惆悵久。
掘地伊何人,注海重搔首。
客散堂空掩敝扉,一庭落木墜還飛。
倦憐白雁還南北,笑對黃花較瘦肥。
再唱郢歌彌寡和,曾經蜀道不知歸。
間階徙倚探明月,清露漫天欲濕衣。
肩輿入深菁,蓬蒿四圍合。
盡日不逢人,山風驚颯颯。
崖危猿跳嘯,林密鳥呼答。
佃屋半傾欹,逃亡兩三臘。
貪耍慣拋殘繡,禁寒強試新羅。泥人懷抱不騰那。狼藉滿頭花朵。
玉子未曾應劫,紅牙又索教歌。真珠簾外日西趖。誤了小窗書課。
湖堤樹昔手中栽,歲歲成花幾見開。
秋水暗添魚欲舞,晚煙橫斷鶴忘回。
沙棠舟小僧同泛,蓬蓽門深客肯來。
尚憶故林歸未就,獨吟空笑老相催。
禪腹須來竹篾纏,好看水牯自耕田。布單不賣三千里,樹耳誰疑二十年。
一句合頭尊旅會,十方坐斷正偏圓。它時投杖來相訪,且莫窮忙空豎拳。
燒痕筍蕨富登春,誰解看承庵內人。天供異華功未盡,龍吟枯木病難泯。
夜禪終作寒蟬蛻,晝臥何妨倦鳥伸。后日重來勘諸祖,阿誰鉤上赤梢鱗。
維六飛之南渡兮,潢濤江以東歷。后舜禹三千年兮,履舜禹之遺跡。
駐翠蹕以彌年兮,因改元而頒詔。爰升州而為府兮,冠紹興之大號。
舉大享之上儀兮,即行闕而蕆祀。視總章與重屋兮,亦庶幾其遺意。
登堂而望稽嶺兮,懷克勤之令德。留建炎之御制兮,彰復古之素志。
采上虞之囊封兮,終然法乎舜禪。山郁蔥以蜿蜒兮,鐘禹陵之佳氣。
御香四時來下兮,道冠蓋以相望。拱觚棱于云闕兮,儼威顏而天咫。
繄百年之父老兮,及親逢乎盛事。想天民之視阜兮,與虞夏而同治。
客曰幸游舜禹之邦兮,復逢舜禹之君。然儻無舜禹之臣兮,孰能牧舜禹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