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其八五
一即三,三即一,達磨不曾離少室。父子雖親妙不傳,一花五葉成狼藉。海風吹起怒濤寒,截流過者腳不濕。道在中庸,梅香巖石。破沙盆子響玲瓏,要在當人善拋擲。
一即三,三即一,達磨不曾離少室。父子雖親妙不傳,一花五葉成狼藉。海風吹起怒濤寒,截流過者腳不濕。道在中庸,梅香巖石。破沙盆子響玲瓏,要在當人善拋擲。
一是三,三是一,達摩祖師從未離開過少室山。師徒雖親,微妙的法義卻難以言傳,自達摩一花傳五葉后,反而變得雜亂無章。海風吹起寒冷的怒濤,能截斷急流而過的人,雙腳不會沾濕。大道就在平常之中,如同梅花在巖石間自然飄香。破瓦盆也能發(fā)出清脆的聲響,關鍵在于當事人要善于運用它。
一即三,三即一:佛教哲學中“三一不二”的概念,指本體與現(xiàn)象的統(tǒng)一關系。
達磨:菩提達摩,禪宗初祖,曾在嵩山少室山面壁九年。
少室:嵩山少室山,少林寺所在地,為禪宗祖庭。
父子:禪宗術語,指師徒關系,喻傳承之親。
一花五葉:禪宗典故,“一花”指達摩所傳心法,“五葉”指后世發(fā)展出的溈仰、臨濟、曹洞、云門、法眼五宗。
截流:禪宗用語,喻截斷生死流轉(zhuǎn)的迷執(zhí),悟得實相。
中庸:此處非儒家“中庸”,指自然平常之道,無刻意造作。
破沙盆子:比喻平凡甚至粗陋之物,暗含“平常心是道”之意。
當人:指修行者自身,強調(diào)需親自體證。
此偈為宋代禪宗偈頌,可能出自禪僧開示弟子之作。宋代禪宗語錄體盛行,偈頌是傳法的重要載體。作者通過此偈批判禪宗五家分化后對形式的執(zhí)著,強調(diào)佛法本在日常,需自身體證,回歸達摩“直指人心”的本源。
本偈以哲學思辨與生活意象結(jié)合,闡釋禪宗“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核心。既批判門派分化的流弊,又點明“道在中庸”的修行真諦,語言質(zhì)樸而機鋒深峻,體現(xiàn)禪宗直指人心的特質(zhì)。
寡合知無援,多言得屢憎。
自嗤三已仕,深愧上乘僧。
去國嗟年暮,持家尚夙興。
他時遺世譜,清白或壺冰。
霰外閑飛幾片輕,回瞻平甸巳盈盈。
梅趺出色翻紅栗,草甲棲心映綠晶。
云幕空輪千影轉(zhuǎn),風回池縠萬雙迎。
南塘曲岸誰相待,不惜明珠百斛傾。
欲把群葩次第分,
桃粗杏俗未應論。
寒梢清絕世無比,
且趁繁開倒綠樽。
莫笑茅廬迮,何曾厭日長。
飯馀餐酪滑,浴罷葛巾涼。
落日桐陰轉(zhuǎn),微風梔子香。
貧家猶裹粽,隨事答年光。
海天風雨欲平沉,六月陰涼襲葛襟。
濕氣朝看黃耳菌,老懷閒羨白頭禽。
空階久任無心滴,野草偏如有意侵。
不是維摩頻隱幾,聊將震撼試潮音。
金山見寺不見山,焦山見山不見寺。
山城四立抱寺門,竹樹藤蘿鎖幽翠。
波濤之中無波濤,天地之外有天地。
白云黃葉今古情,溫巖紆谷中和氣。
我來此間得靜觀,但見林杪危檣紛來去。
掃苔何處問焦君,一枕石床消萬慮。
莫管煙島茫茫,海市蜃樓幻奇異。
熱官不拜意何如,詔改冬卿眷禮殊。
保晚節(jié)香似公少,問今日愈造朝無。
儒紳易以黃金帶,宮錦加諸白布襦。
直待鋪張?zhí)搅耍瑓s尋北阜與東湖。
過孤山懷林處士
水龍吟
月明仙鶴飛來,孤山山上人吹笛。一湖云水,兩堤煙草,四山花石。漱雪心清,餐霞肌冷,個人無匹。便茂陵老去,玉簪殉土,終不上、相如冊。
尚有玉梅相識,好姻緣、古今難得。笑他蘇小尋郎,橋畔香車油壁。菊蕊煎茶,淥波釀酒,陪君蘇白。想天寒、竹里詩魂,可許我、呼而出。
不紹金輪尊貴位,被人打落當門齒。
難亸梁王掘地埋,脫身留得空棺履。
死款供成,臨文不諱。
乳竇今朝報不平,臭煙蓬?薰他鼻。
任是老頑,也須噴嚏。
七十遠為客,風流殊未衰。
自將蕭氏韻,高唱杜陵詩。
世已輕詞伯,人猶重畫師。
黃金買毫素,仿佛太平時。
明朝珍重是歸期,
短調(diào)難賡古別離。
載上輕車勤護惜,
丹楓綻淚故人詩。
妝臺靜鎖向清晨,滿架琴書日覆塵。一自疏香人去后,可憐花鳥不知春。
生別那知死別難,長眠長似夜漫漫。春來燕子穿簾入,可認雕闌鎖晝寒。
來龍去脈絕無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獨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級登其巔,一城煙水來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傷焉?
螟蛉果裸負來奇,
松柏曾相附兔絲。
誰料朱公同飲啄,
家禽從此是同支。
東山桃李錦成堆,
粉翅飛飛又卻回。
向此相隨穿綠竹,
須知端為道人來。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