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徐太博 其一
宗派鸕鶿煙雨外,釣蓑能得幾多清。
坐無相印田二頃,撚到吟髭雪幾莖。
剡曲船今寒昨夢,灞橋馿亦笑塵纓。
南州高士難為客,相許相從文字盟。
宗派鸕鶿煙雨外,釣蓑能得幾多清。
坐無相印田二頃,撚到吟髭雪幾莖。
剡曲船今寒昨夢,灞橋馿亦笑塵纓。
南州高士難為客,相許相從文字盟。
宗派傳承如同在鸕鶿出沒的煙雨之外,披蓑垂釣能有多少清逸呢。沒有像宰相那樣擁有兩頃田產,捻著胡須吟詩作賦,胡須都白了幾根。如今在剡溪乘舟的經歷已如昨夜寒夢,灞橋騎驢之人也會嘲笑我這世俗的羈絆。南方的高士難以成為尋常賓客,我們相約以文字為盟。
宗派:指學術、詩歌等的流派。
鸕鶿:水鳥,善捕魚。
釣蓑:釣魚時穿的蓑衣,代指垂釣生活。
相?。涸紫嗟挠…t,這里指高官厚祿。
撚:同“捻”,用手指搓轉。吟髭:因吟詩而捻動胡須,髭指胡須。
剡曲:即剡溪,在今浙江嵊州,是晉王子猷雪夜訪戴的地方,這里表示高雅的游歷。
灞橋馿:唐代詩人多有在灞橋騎驢吟詩的典故,代表文人的風雅。塵纓:塵世的羈絆。
南州高士:泛指南方的賢士。
文字盟:以文字相交的盟約。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一種在現實中未能實現理想抱負,渴望追求高雅清逸生活的心境下創作此詩。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定的世俗功利氛圍,而詩人與友人以文字為精神寄托,相互慰藉。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詩人對高雅生活的向往和對世俗的超脫。其突出特點是善用典故,增強詩歌的文化底蘊。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展現了當時文人的精神追求和創作風格。
奉親堂上是安居,春酒杯長日自舒。已向園林成獨樂,不知廊廟富新除。讀殘帝典孤燈在,參透禪機萬象虛。藥籠秖今多國老,閒身聊寄老翁壺。
瀆神枉道罪難逃,謠諑嫉余尤善謟。諸過纏身縱坦認,讒人能否轉清高。
一溪遙綰數峰青,與世無爭境益寧。百草迎風搖自在,無人踩踐惜溫馨。
忠忱誼愊。對越如丹赤。緬想遺風馀烈,猶身見、古顏色。惟馨非黍稷。穆穆歆明德。簟滟芳彝須醉,回云旞、佑鄉國。
老覺為官百不宜,故人雖在鬢如絲。遙知再踏同游地,更想汪饒曳杖時。
青門津渡,雁斷衡陽路。水面秋聲云破處,不見故鄉煙樹。風風雨雨年華,茫茫浩浩平沙。萬里江山家國,不堪回首天涯。
當路闕追攀,端居自掩關。聽鐘知近寺,看畫憶登山。嘵櫛風林下,宵吟雨閣間。天應憐我懶,獨與少年閑。
云護春陰凝薄凍,煙銷爐篆帶馀馨。殘花滿院鶯聲澀,細雨吹簾草色青。丹鳳不來天浩浩,玉簫吹徹淚冥冥。腰肢瘦損真無幾,寧使清心混濁涇。
藏丹地底發金輝,半夜通明識者稀。坐久老師還急起,畫符封井鴿先飛。
荒涼故宅何人住,寂寞孀妻即日還。一歲嬰兒安健否,巨源雖在謫深山。
病起蕭然一鹖冠,年年春事鹿門看。長堤芳草愁邊綠,落日梅花笛里寒。吳使傳書多戰伐,楚人貽佩只椒蘭。武陵稍隔滄浪水,遲爾秋風把釣竿。
風露凄清晝漏殘,月華縹緲鳳城端。三天如水銷銀漢,萬里無云瀉玉盤。燕塞河山秋氣迥,漢家宮闕夜光寒。一聲長笛思千里,倚嘯重樓十二欄。
馬上行人思九華,飄飄高興滿天涯。排空峭石生玄筍,落日奇峰掛赤霞。仙掌九秋傾露屑,天河半夜礙星槎。云中五老應招手,呼我來游太乙家。
師干鷹起橫秋別,豹尾淩霜去此邦。似傅六師收虢略,何無一旅過三江。雞啼月落催寒渡,劍氣江聲撼夜窗。衰寵衛青歸似得,樓煩雖走未曾降。
歸路錢唐莫久留,西陵渡口趁官舟。到家已是將殘臈,好會親鄰酒旋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