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次岐山得山友書卻寄鳳翔張尹
本與戴征君,同師竹上坐。
偶為名利引,久廢論真果。
昨日山信回,寄書來責我。
本與戴征君,同師竹上坐。
偶為名利引,久廢論真果。
昨日山信回,寄書來責我。
我原本和戴征君一起在竹林中跟老師學習。偶然被名利所引誘,長時間荒廢了對真理的探討。昨天山中友人的信使回來,給我寄來書信責備我。
旅次:旅途中暫作停留。岐山:今屬陜西。
戴征君:姓戴的征君,征君是對曾被朝廷征聘而不肯受職的隱士的尊稱。
真果:佛教語,指真如之理和涅盤之果,這里可理解為真理。
山信:山中友人的信使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詩人可能在旅途中暫歇岐山時,處于為名利奔波的狀態。山中友人寄書責備,讓他回憶起過去與友人一同追求真理的時光,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詩人對自己因名利而偏離初心的反思。其特點是情感真摯,以質樸語言表達內心悔意。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古代文人在名利與精神追求間的掙扎。
緣云覓路石鉤衣,山谷曾來尚有碑。黃帽打船催客去,一欄秋思是誰詩。
夏蟲爭短燭,競四天丸果,日扇新尖。隔葉螳來,片陰分與猶忺。飲冰有愿誰從諫,畏金丹、覆鼎偏甘。剩端嚴、雨里彌陀,悵絕同龕。恨添。今四部,負西飛青鳥,北鑠紅蠶。少女風微,扶搖九萬空占。攖心馬齒他年長,放貪虞、異勢終兼。破群酣。霜后孤鴻,能戰涼炎。
蕭灑孤山半樹春,素衣誰遣化緇塵。何如澹月微云夜,照影西湖自寫真。
高歌行采北山薇,回首兵塵滿帝畿。龍去鼎湖中國換,鶴歸華表昔人非。后期何處傷心切,遠別從今見面稀。莫道尺書千里隔,年年沙塞雁南飛。
數載田苗長亢旱。今春雨雪何滋漫。嘉兆分明知過半。將來看。掀天大熟歌謳滿。二月花開成片段。千株柳發排堤岸。又待教人裝好漢。相呼喚。提壺挈榼爭跳竄。
泉上觀音駕海潮,白芙蕖里碧云飄。便當踏月隨天步,環佩無風自動搖。
一色彤云控百蠻,江村漁火有無間。扁舟遠泊黃蘆岸,疑是山陰訪戴還。
覽鏡翻疑兩鬢青,幾人塵世解逃形。東風不著閑花柳,誰寫天真入翠屏。
李珣骨已成丘壟,仲遜身猶占水云。扶策南來山滿眼,實頭鄉話與誰論。
一官何事又投荒,楚峽猿聲幾斷腸。正是長沙遷謫地,不堪夜雨度瀟湘。
步虛歸太一,精心覲樞庭。浮浮回極運,湛湛規中清。五神謹訶衛,六位肅敉寧。東溟升陽曜,西海生陰露。炎光熺玄室,涌醴液朱陵。骎骎粗穢除,綿綿淳粹凝。妙用無邊方,攝身游帝青。
石上孤上百尺標,鳳皇枝老尚蕭蕭。半身秋委龍蛇蛻,一氣春回霹靂焦。影薄未能遮月色,聲和猶待按云韶。山童日夜勤封植,莫使青青露葉凋。
春來三日君即歸,長安陌上車塵飛。滄洲有約自知晚,白雁多情相見稀。千里還應嘆萍梗,一樽誰更采芳菲。平原舊侶論心處,肯向天邊望少微。
荼蘼結屋是何年,風雨摧頹為愴然。飛似綠珠樓上墜,困于畢卓甕間眠。
宋文心腹寄王宏,來刺江州卻有聲。不怪孤臣書甲子,時時送酒賞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