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虞吟
天下目為目,謂之明四目。
天下耳為耳,謂之達四聰。
前旒與黈纊,所貴無近情。
無為無不為,知此非虛生。
天下目為目,謂之明四目。
天下耳為耳,謂之達四聰。
前旒與黈纊,所貴無近情。
無為無不為,知此非虛生。
把天下人的眼睛當作自己的眼睛,這叫做能看清四方的情況;把天下人的耳朵當作自己的耳朵,這叫做能廣泛聽取意見。帝王冕前的玉串和塞耳的黃綿,可貴之處在于不被私情左右。順應自然不妄為卻又無所不能做到,明白這個道理就不算虛度此生。
明四目:能看清四方的情況,形容帝王能洞察天下。
達四聰:廣泛聽取意見,了解各方面情況。
前旒(liú):帝王冕冠前后懸垂的玉串。
黈纊(tǒu kuàng):黃綿所制的小球,懸于冠冕之上,垂兩耳旁,以示不聽無益之言。
無為無不為:道家思想,順應自然不妄為卻能成就一切。
這首詩可能創作于作者對社會政治有所思考之時。邵雍生活在北宋時期,當時社會面臨著諸多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問題,他或許期望統治者能以天下為己任,廣開言路,公正治理國家,由此創作此詩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
此詩主旨是倡導統治者應廣泛聽取民意、公正無私地治理國家,體現了積極的政治理念。其特點是語言直白、觀點明確。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經典名作,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政治的思考和期望。
千里波濤一葉中,急難平日但聞風。
自非積習有天得,那復間關特地同。
樂事放懷須命酒,生涯何處不飄蓬。
先歸只作尋常別,切莫樽前感斷鴻。
聞道華陽客,儒衣謁紫微。
舊山連藥賣,孤鶴帶云歸。
柳市名猶在,桃源夢已稀。
還家見鷗鳥,應愧背船飛。
老驥無能空在閑,苜蓿既飽思行山。
誰知尺幅分向背,恍如百里隨躋攀。
云煙蒙蒙心共遠,草樹陰陰日將晚。
一聲幽鳥隔前溪,萬古回春來疊??。
涼風仿佛飛清霜,奉身九折忍王陽。
嗟我胡為不自愛,逐物顛倒輕余光。
爪?活計知何日,相對無言搔短發。
芒鞋竹杖清自在,皎皎吾心真匪石。
一接深言一點頭,離騷致處未為幽。
不嫌壞路容連步,且欲他年作舊游。
翰墨抑揚雖已晚,林泉棲止會終收。
孤云祗恐元無定,候我歸來共此丘。
說著便知姓名,見者誰不歡喜。
雖如自起自倒,要乃無此無彼。
冥冥三板緣中,隨處逢場作戲。
欲問涅槃一路,頭頭只在這里。
青山忽相值,一笑脫征衫。
未就三都賦,聊尋五柳潛。
并游雖得意,作闊更愁兼。
問字終忘倦,言歸但小慚。
旁求須作相,未聘且耕巖。
贈別無多語,禔身要律貪。
報地三千箓,年光八十春。
卻尋來處路,重接社中人。
杖履空平日,幢幡想去塵。
蓮開布金底,又見一番新。
禾黍離離露一丘,淡煙輕靄夕陽秋。
微基西枕邯山盡,往事東隨漳水流。
御輦金車何處去,閑花野草幾時休。
可憐全趙繁華地,留作行人萬古愁。
曩時高唐客,暮雨朝行云。
陰居懷天匹,楚觀夢紛紜。
我欲睹光儀,齋明炷爐薰。
天高萬物肅,誰為帝子魂。
天作斯文,萬物所印。時慘時舒,與天同運。
其誰特立,卓哉吾人。黃且落矣,蔚然常春。
見險弗止,自信無悶。求仁得仁,于我何怨。
光時顯被,外薄四夷。載瞻載仰,百世之師。
錦繃方有托,粉面轉相疑。
漸露凌云節,微分弄月枝。
高僧開檻賞,野客帶砧移。
只恐成龍去,空來款此時。
浮云無定著,乍合還分離。
廓開萬里天,好是無云時。
我懷苦蕭屑,多感不自拾。
奈何情所親,容易成南飛。
秦人雖受寶,睨柱誰瑕疵。
空能九賓賞,終負連城歸。
此道固有命,如君應未遲。
且從淮上游,霜濃蟹螯肥。
載取一樽酒,里門相扶攜。
笑語欲難背,古人良可期。
開編若對面,謔浪尤相宜。
皎皎澄漢月,森森瓊樹枝。
燕地重郭隗,吳兒輕陸機。
曉來猶薄露,會見高風披。
南窗何似北窗涼,寄傲來風各有方。
千古光輝如昨日,一時收拾付新堂。
已驚醆里醅初綠,更覺籬邊菊漸黃。
就使主人官即顯,此門高興定難忘。
山前有路到華胥,下即乾坤極海隅。
西接洞庭開曉楚,東傾彭蠡浸晴吳。
四時更代觀形化,萬物推移見尾閭。
此世人人少閑暇,每攜樽酒自看書。
東渡吳江景氣清,拂云樓閣會稽城。
乍辭青瑣雙旌擁,重駕朱轓駟馬迎。
應笑買臣夸郡邸,還同嚴助厭承明。
茂林修竹山陰地,何日陪公載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