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蕊珠侍經潘常吉
一點紅塵惹人心,蘂珠殿上墮遺簪。
當時同降瑤臺路,祇是于今彭鶴林。
夢到人間不知退,夜夜窗下調玉琴。
笑指神霄歸未得,絳闕清都煙靄深。
一點紅塵惹人心,蘂珠殿上墮遺簪。
當時同降瑤臺路,祇是于今彭鶴林。
夢到人間不知退,夜夜窗下調玉琴。
笑指神霄歸未得,絳闕清都煙靄深。
一點塵世的誘惑撩動人心,蕊珠殿上遺落了發簪。當初一同從瑤臺下凡,如今卻只在彭鶴林。夢入人間不知返回,夜夜在窗前調弄玉琴。笑著說想回神霄卻回不去,那神仙居住的絳闕清都被煙靄深深遮蔽。
蕊珠殿:道教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宮殿。
墮遺簪:比喻下凡。
瑤臺: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彭鶴林:具體所指待考,可能是一個特定的地點。
神霄:道教神話中的天界。
絳闕清都: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由于資料有限,難以明確具體創作背景。推測可能是作者基于道教神話傳說,借贈潘常吉表達對仙界與人間關系的思考,或許也融入了自身的某種心境,如對塵世的感慨或對超脫的向往。
這首詩以神話故事為載體,主旨是表達下凡后難以回歸仙界的無奈。其突出特點是充滿奇幻色彩,語言優美。在文學上,展現了道教文化對詩詞創作的影響。
芙渠何讓美人妝,水面爭燃入眼光。晚悟天機離色相,牽情端不為紅香。
短棹春江里,桃花流水生。天高裝鏡凈,岸遠筆山橫。落日無窮意,丹霞逐旋明。何時遂歸志,一葉任縱橫。
十年戎馬暗三韓,曾見豺狼釜嶠攢。齊魯長城今借重,妖氛應避惠文冠。謝傅風流未易逢,聚仙臺上昔追蹤。于今泰岱歸青眼,問俗應登日觀峰。風吹寒色促征車,一別相思萬里馀。拓落卻憐門下士,賦成搔首愧相如。晴空紫氣擁華簪,庾嶺梅花送去驂。滿目瘡痍堪太息,應憐民力竭東南。
眾生薄福難調制,度日爭名□覓利。千萬之中沒一人,且道乘誰光出世。
解嘲誰計腹便便,自愛巾瓶結凈緣。入世無心同叔寶,故人耽讀有盈川。燭奴寂寂東西屋,月子灣灣上下弦。憔悴天涯烏帽客,晚蘆寒荻北來船。極天鴻雁愴離群,第五名曾汐社聞。狂客長瑜原善謔,酒人孫楚早能軍。對床舊約愁聽雨,異地思親獨望云。難得讀書行萬里,故山猿鶴莫移文。
飄灑當窮巷,苔深落葉鋪。送寒來客館,滴夢在庭梧。逼砌蛩聲斷,侵窗竹影孤。遙思漁叟興,蓑笠在江湖。
病馀長與俗多違,策杖頻來扣竹扉。行過空林僧不見,庭前惟有白云飛。
吾愛趙撝叔,當年善畫梅。幽花明夜雪,直干奮春雷。筆墨馀殘幅,河山換劫灰。風流誰比似,未敢附輿臺。
要使清風激懦頑,餓夫寧死首陽山。當年若食周家粟,未必名垂萬古間。
連峰如玦隱神灣,行到灣中峰又環。欲辨東西尋舊路,但從谷口認遙山。
赫赫皇邑,戢戢王基。亢陽肆烈,下民其咨。天子有德,百僚師師。奏假且嚴,受于神祗。霖雨既降,百物咸熙。鞠哉之詠,媲美周詩。
千丈虹蜺卷壯圖,幾回彈鋏嘆無魚。南溟久滯垂天冀,北闕誰飛薦鶚書。投筆尚希班定遠,題橋終遂馬相如。浩歌若過燕山市,為我登臺吊望諸。
杜陵深堂奧,無己掉臂入。裔孫漫睎驥,槃姍取拾級。
波濤鼓舞亂峰回,出峽還愁入峽來。百十長篙爭一石,香爐撐破斷厓開。
多少名花種玉欄,胭紅粉碧望秋殘。野亭籬下蕭蕭菊,獨伴幽人保歲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