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師正恭寫松源掩室并師山行圖請贊 其一
父前行,子后隨。
不肖孫,愚且癡。
三昧門,各自知。
入深村,草離離。
風前翻憶老楊岐。
父前行,子后隨。
不肖孫,愚且癡。
三昧門,各自知。
入深村,草離離。
風前翻憶老楊岐。
父親在前面行走,兒子在后面跟隨。不成器的孫子,既愚蠢又癡呆。這修行的奧妙法門,各自心里明白。走進幽深的村落,野草長得十分繁茂。在風中不禁回憶起老楊岐。
不肖孫:指不成器的孫子。
三昧門:佛教用語,指修行的奧妙法門。
離離:形容野草茂盛的樣子。
老楊岐:楊岐派是禪宗臨濟宗的一個支派,這里可能指楊岐派的祖師或相關高僧。
此詩可能創作于禪宗發展過程中,當時楊岐派在佛教界有一定影響力。詩人面對佛門傳承現狀,看到后輩資質不佳,結合自身經歷與感悟,在走進深村的情境下,觸景生情寫下此詩,以表達對楊岐派傳承的感慨與懷念。
這首詩主旨圍繞佛門傳承與感悟,以生活場景和自然之景為載體。其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禪宗文化及詩人心境。
楚鄉菰黍初嘗,馬蹄偶踏揚州路。莼絲向老,江鱸堪膾,催人歸去。
秋氣蕭騷,月華如洗,一天風露。望重重煙水,吳淞萬頃,曾約舊時鷗鷺。
惆悵別離無奈,整孤帆、依然回顧。玉龍節底,故人情重,欲行猶駐。
斂散功多,澄清志遂,好回高步。看歸鞍穩上,文鴛班里,五云深處。
芭蕉滴滴窗前雨。望斷江南路。
亂云重疊幾多山。不似倦飛鷗鷺、便知還。
角聲更聽譙門弄。夜夜思歸夢。
鄱江樓下水含漪。孤負釣灘煙艇、綠蓑衣。
神仙樓觀梵王宮。月當中。望難窮。坐聽三通,譙鼓報籠銅。還憶當年京輦舊,車馬會,五門東。
華堂歌舞間笙鐘。夕香蒙。度花風。翠袖傳杯,爭勸紫髯翁。歸去不堪春夢斷,煙雨曉,亂山重。
煙澹澹,雨蒙蒙。水溶溶。
帖水落花飛不起,小橋東。
翩翩怨蝶愁蜂。繞芳叢。戀馀紅。
不恨無情橋下水,恨東風。
人間何處難忘酒。遲遲暖日群花秀。
紅紫斗芳菲。滿園張錦機。
春光能幾許。多少閑風雨。
一盞此時疏。非癡即是愚。
我為勞生,自憐浪跡天涯遍。
如今春換。又是孤萍斷。
誰信年時,老子情非淺。
思量見。畫樓天遠。花倚夕陽院。
晚來一霎風兼雨,洗盡炎光。
理罷笙篁。卻對菱花淡淡妝。
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
笑語檀郎。今夜紗廚枕簟涼。
霓裳弄月。冰肌不受人間熱。分明密露枝枝結。碧樹珊瑚,容易與君折。
玉環舊事誰能說。迢迢驛路香風徹。故人莫恨東南別。不寄梅花,千里寄紅雪。
二陸起云間,千載風流人物。未似一門三鳳,向層霄聯翼。
貞元朝士苦無多,公今未華發。重向紫宸朝路,立鹓鸞前列。
梅欲開時,君欲去、花誰同折。應悵望、江津千樹,晚煙明雪。花似故人相見好,人如塞雁多離別。待留君、重看水邊花,花邊月。
臺城路,山如闕。追往事,傷時節。但春風春雨,古人愁絕。多少揚州詩興在,直須清夢翻胡蝶。問他年、誰記飲中仙,花應說。
雙闕中天,鳳樓十二春寒淺。去年元夜奉宸游,曾侍瑤池宴。
玉殿珠簾盡卷。擁群仙、蓬壺閬苑。五云深處,萬燭光中,揭天絲管。
馳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換。今宵誰念泣孤臣,回首長安遠。
可是塵緣未斷。謾惆悵、華胥夢短。滿懷幽恨,數點寒燈,幾聲歸雁。
千古釣臺下,老盡去來人。倚空絕壁,朝暮秀色只如春。高掛瀑泉千尺,洗到云根山骨,無處著風塵。秋盡玉壺冷,別是一乾坤。
問當日,中興將,漢功臣。云臺何在,寂寞誰復記丹青。爭似先生標致,長共清風明月,不減舊精神。無限興亡意,舒卷在絲綸。
洞天深處賞嬌紅,輕玉高張云幕。國艷天香相競秀,瓊苑風光如昨。露洗妖妍,風傳馥郁,云雨巫山約。春濃如酒,五云臺榭樓閣。
圣代道洽功成,一塵不動,四境無鳴柝。屢有豐年天助順,基業增隆山岳。兩世明君,千秋萬歲,永享升平樂。東皇呈瑞,更無一片花落。
修竹拂疏欞,淡月侵涼榭。
四畔青山進好風,金鴨香煤灺。
寶唾粲珠璣,長袖飄蘭麝。
莫問更樓夜若何,且結高陽社。
春光艷冶,游人踏綠苔。千紅萬紫競香開。暖風拂鼻籟,驀地暗香透滿懷。
荼縻似錦裁。嬌紅間綠白,只怕迅速春回。誤落在塵埃。折向鬢云間、金鳳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