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鵝湖大義禪師
古塔寒龕幾歲華,粥魚齋鼓響巖丫。
滿湖春水浸明月,一帶晚山橫彩霞。
石鹿至今空臥草,金鵝終不再啣花。
寥寥此意無人委,欲界無禪果是耶。
古塔寒龕幾歲華,粥魚齋鼓響巖丫。
滿湖春水浸明月,一帶晚山橫彩霞。
石鹿至今空臥草,金鵝終不再啣花。
寥寥此意無人委,欲界無禪果是耶。
古老的佛塔和冰冷的佛龕歷經了多少歲月,巖崖邊傳來粥飯和齋食時敲擊的聲響。滿湖的春水倒映著明月,傍晚的山巒橫披著彩霞。石鹿到如今徒然臥在草叢中,金鵝終究不再銜花。這寂寥的意境無人能領會,難道世俗世界真的沒有禪意嗎?
謁:拜見。
寒龕:指冰冷的佛龕。
歲華:歲月。
粥魚齋鼓:寺廟中報時的信號,敲擊木魚表示供應粥飯,敲擊齋鼓表示供應齋食。
巖丫:山巖的角落。
啣:同“銜”,用嘴叼著。
委:領會。
欲界:佛教語,指人間。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推測詩人前往鵝湖拜見大義禪師,在游覽寺廟周邊環境時,被眼前的景色和寺廟的氛圍所觸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可能當時社會佛教文化較為盛行,詩人也在尋求心靈的解脫和對禪意的領悟。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禪意的思索和感慨。其特點是景中含情,通過自然景色和典故傳達內心感受。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對禪境的獨特感悟,豐富了古代詩詞中關于禪意表達的內容。
天涯一客春同老。花意憐清曉。花飛春去兩無言。翻道見時容易別時難。波平似錦風帆剪。淚眼晴光泫。幾時故國渡良宵。且向月明寄夢夢魂遙。
居世若浮云,飄忽無定姿。滅影垂何間,垂彩在一時。存此豈不懷,長戚信自貽。四節更代謝,白日正西馳。寄身于飆塵,咄嗟復何之。愿逐枋鳥游,不隨豐草萎。攬衣步列星,極目散所思。睆彼遙漢間,會合恒有期。營營非物化,琴歌為我儀。
素秋金氣應,涼飆蕩炎蒸。仰觀眾星列,俯聽幽蟲唫。申旦不能寐,攬衣步前庭。我友逝言邁,告我東南征。誰云東南近,萬里越重城。浮云浩無極,我思何能任。飲以金屈卮,歌我吳趨行。聊且娛酣宴,無為獨沾纓。
雨馀春色太匆匆,已有殘英滿地紅。先落后開應定分,一般遲日一般風。急雨前旬滯客筵,群葩何事亦翩翩。風長日暖東君醉,無限宮娃失翠鈿。
見說三關息虎貔,風高白帝卷旌旗。擎天砥柱瞿唐險,保蜀規模陣石奇。誓出祁山禽仲達,肯屯漢口學姜維。枕戈心事聞雞起,未必閒眠聽竹枝。
清吹要碧玉,調弦命綠珠。輕歌急綺帶,含笑解羅襦。馀曲詎幾許,高駕且踟躕。徘徊韶景暮,惟有洛城隅。
宛宛柳絲柔,綿綿芳草綠。三月耕犁閒,春田雨新足。紛紛陌上驟青驄,獨占溪南坐黃犢。
深院亭亭獨秀,高林冉冉飄香。清芬似從月窟,移來最擅群芳。
晨弭南湖棹,暮蠟東山屐。千級石磴遙,半嶺行云逆。佛宮才數椽,僧廚少四壁。井馀蛟龍腥,階唯鳥獸跡。崩奔群壑會,居然走震澤。皎月出層巖,窈窕穿樹隙。寥空澹而澄,逾高光逾白,一照析秋毫,萬象呈圓魄。浮嶼儼欲飛,列宿如可摘。巒竹多清音,巢鶻無卑翮。箕踞藉落葉,長嘯振孤石。茲夕登茲山,彷佛藐姑射。
山州風土極邊頭,二十年中復此游。青鬢已隨人事改,碧溪猶繞寺門流。輕寒剪剪侵駝褐,小雪霏霏入蜃樓。為問勞生幾時了,不成長抱異鄉愁。
昔年通籍住京華,幾度迎春賜綵花。此日天涯春也到,寸心還戀帝王家。
過從要與善為鄰,況復炎涼世態新。不用為他煩惱得,阿歡原是讀書人。
龍宮陳酒器,金盞白銀臺。欲結塤篪伴,無踰綠萼梅。
老知琴德好,新斲嶧陽桐。太古追元響,先王詠素風。無憂誰皓發,有道自方瞳。汝亦成連子,移情山水中。
楊子談玄宅,陶潛漉酒巾。一時俱寂寞,愁絕不堪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