挹爽
高人今居筆架山,蒼煙冥蒙常風寒。
西壁千巖青未了,萬頃嵐光薄清曉。
曉來軒窗敞且明,風欞月牖一壺冰。
雞聲未斷鐘聲起,起飲沆瀣朝紫清。
人間紅塵刺人眼,世上蝸蠅徒爾亂。
豈復知此爽氣佳,已被高人俱占斷。
高人今居筆架山,蒼煙冥蒙常風寒。
西壁千巖青未了,萬頃嵐光薄清曉。
曉來軒窗敞且明,風欞月牖一壺冰。
雞聲未斷鐘聲起,起飲沆瀣朝紫清。
人間紅塵刺人眼,世上蝸蠅徒爾亂。
豈復知此爽氣佳,已被高人俱占斷。
高人如今居住在筆架山,山間常有蒼茫煙霧彌漫,透著陣陣寒意。山的西壁有無數青色的巖石連綿不絕,清晨時分,萬頃山間霧氣帶著微弱的光亮。清晨,軒窗寬敞明亮,風從窗欞、月形的窗戶吹入,屋內清涼如冰。雞叫聲還未停歇,鐘聲就已響起,高人起身飲用清露,朝拜仙界。人間的世俗紛擾刺人眼目,世上追名逐利之人白白地自亂陣腳。他們哪里還能知曉這山間爽氣的美妙,早已被高人全部占據了。
挹爽:挹,舀取,引申為汲取;爽,清爽,這里指山間清爽的氣息。
筆架山:山名。
冥蒙:形容煙霧彌漫的樣子。
嵐光:山間霧氣經日光照射而發出的光彩。
風欞月牖:欞,窗戶上的格子;牖,窗戶。風欞月牖指有格子的窗戶和月形的窗戶。
沆瀣:夜間的水氣,露水。
紫清:指天空,道教稱仙人居住的地方。
蝸蠅:比喻為微小的名利而奔波的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在游覽筆架山或聽聞高人隱居之事后有感而發。當時社會或許存在一定的世俗紛爭,詩人借此詩表達對寧靜、超脫生活的追求。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高人隱居筆架山的生活,突出山間爽氣之妙,批判人間追名逐利的現象。其特點是意境清幽,對比鮮明。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對理想生活的向往,有一定的思想價值。
詔出彤龍樓,官辭白馬縣。
落花飄云游,英風緬京甸。
欲射聊城書,解此閩海戰。
去去復何言,悲歌振林霰。
垂虹一抹跨晴江,
好解帆繩系矮樁。
水浸碧天天浸月,
只消推起小篷窗。
筑亭以樗名,
平生無宦情。
寥寥千載人,
感慨聞風聲。
昨夜梧桐飄玉井,碧天初洗銀河凈。輕衫紈扇看雙星,愁難整,欄同憑,忽記十年湖上景。
浴罷嫩涼生晚徑,高樓細月懸清影。風吹裙褶藕花香,閑情性,休重省,落得雙棲渾不定。
一丘吾未遂,
三徑爾寧眈。
玄豹山中霧,
蒼虬江上潭。
卷簾花氣入,
散帙水光涵。
何日投云壑,
相期更結庵。
天姥峰頭云日開,
欲臨東海望蓬萊。
不辭謝客登山屐,
遠愧孫郎作賦才。
秀色南來連五嶺,
星文高處接三臺。
何人更有凌空手,
為筑黃金萬里臺。
送客門初掩,收書室更虛。新篁高過瓦,涼月下臨除。婦病才扶杖,兒饞或饋魚。今朝吾已過,莫問夜何如。
道德吾何敢,功名代有人。倉黃恒畏咎,班白總憂貧。細字書全廢,深杯酒勿親。靜言空自愛,萬古亦泯泯。
三閭去后無消息,迢遞江南感舊情。吹罷參差湘月白,背人幽怨不分明。
何年屈宋降衙官,芳到無言契賞難。寂寞秋塘照空影,裊煙垂露不勝寒。
誰將妙手壓風騷,一片閒情托素毫。薄飲不愁秋易盡,西風吹夢下蕪皋。
山入都梁生面開,靜無人跡長莓苔。披榛留待真王賞,且看群芳俯首來。
蒼松百尺拔地起,下有靈萱青薿薿。
閱盡星霜不記年,人間上壽亦若此。
五福壽富首箕疇,河清易俟愿難酬。
況復鴻案齊眉舉,皤皤堂上雙扶鳩。
君家得天信獨厚,七十古稀矧多又。
萊綵翩翩祝哽多,喜見寧馨紆墨綬。
墨綬古稱令長職,長君兩長縣政席。
服官桑梓晝錦歸,駟馬高車門庭赫。
回思潮汕光復時,拔戟別立童軍旗。
十載前塵春婆夢,燕云走遍心自知。
阿翁世代重商業,鹺務兼營起家捷。
厚儲物力助遠游,文子文孫資博涉。
極輝婺煥曉煌煌,五男雁序看稱觴。
四十二孫同戲綵,人生幸福非尋常。
云箋片片來陸續,聞說咳唾多珠玉。
老我愧無黃絹辭,勉起臨風一遙祝。
水軒宴坐死灰同
一息呼號萬竅風
縱有溪流清似鏡
不知何處洗虛空
倒腹傾腸說向君,
不知何物尚沈吟。
而今便好猛提取,
付與世間無事人。
靄靄疏圃,載繁載榮。
淡淡天泉,載淥載清。
老作三公經獻壽
臨時猶自語差池
私從班里來長跪
捧上金杯便合儀
我愛仙居好,隆儒鮮大方。
諸生令講藝,童子俾升堂。
買地興民學,驅車下黨庠。
三年邑未化,官滿意彷徨。
記得當年聽說詩
客窗幾度解人頤
清風久矣隔今古
又向良宵一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