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古 其三
河水一鏡清,中有驪龍舞。
波心呈寶圖,始脈造化祖。
燧人鉆炎涼,炎帝餌甘苦。
身披獝狨衣,口服觳觫乳。
此時至尊者,帝階三尺土。
嬴政筑阿房,篯鏗才傴僂。
河水一鏡清,中有驪龍舞。
波心呈寶圖,始脈造化祖。
燧人鉆炎涼,炎帝餌甘苦。
身披獝狨衣,口服觳觫乳。
此時至尊者,帝階三尺土。
嬴政筑阿房,篯鏗才傴僂。
河水像鏡子一樣清澈,里面有驪龍在舞動。波心呈現(xiàn)出寶圖,那是造化的根源。燧人氏鉆木取火歷經寒暑,炎帝嘗百草分辨甘苦。人們身披獝狨的皮毛,喝著牛羊的奶。這時地位最尊貴的人,所居的帝階不過三尺土。秦始皇修筑阿房宮,而長壽的篯鏗也只能彎腰。
驪龍:黑龍,傳說中藏有寶珠的龍。
寶圖:傳說中預示帝王受命的圖讖之類。
始脈造化祖:指是造化的根源。
燧人:燧人氏,傳說中發(fā)明鉆木取火的人。炎涼:指寒暑、歲月。
炎帝:傳說中的上古帝王,嘗百草,發(fā)明醫(yī)藥。餌甘苦:品嘗百草的甘苦。
獝狨(xù róng):獸名,其毛可制裘。
觳觫(hú sù):原指因恐懼而顫抖,這里指牛羊等牲畜。
至尊者:地位最尊貴的人,指帝王。
帝階:帝王宮殿前的臺階。
嬴政:秦始皇。阿房:阿房宮,秦始皇所建的宮殿。
篯鏗(jiǎn kēng):即彭祖,傳說中長壽的人。傴僂:彎腰,形容年老。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作者可能處于一個社會相對動蕩、人們追求奢華的時代,通過回顧遠古簡樸的生活,與當時的社會現(xiàn)象形成對比,借古諷今,表達自己對社會風氣的不滿和對歷史變遷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是借歷史變遷表達對社會現(xiàn)象的看法。它的突出特點是跨越時空,用豐富的典故和對比手法展現(xiàn)歷史滄桑。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知名,但體現(xiàn)了詩人對歷史和現(xiàn)實的深刻洞察。
厭于奔走樂閑居,湖海交游任闊疎。
燕去又為千里客,雁來誰寄一行書。
青山對面如相識,白發(fā)無情亦懶梳。
屋外有園三數(shù)畝,春風盡可學耕鋤。
蒲團穿幾個,性地忽然開。
禪向靜中透,詩從悟處來。
三椽青嶂里,一榻白云堆。
自說為僧后,浮生百念灰。
達者古來少,貪心竟莫醫(yī)。
塵中何了日,夢里亦忙時。
富貴人無足,膏肓病不知。
黃金身外物,萬事且隨宜。
留吳幾兩月,每見若親知。
卻恨臨行日,相尋不見師。
黃花籬下酒,白發(fā)坐中詩。
別后頻思憶,書成欲寄誰。
一陶催發(fā)萬園林,平施工夫天地心。
計出陳奇殲巨寇,盟推滕六長諸任。
三登氣象先呈臘,一統(tǒng)封疆后視今。
多謝玉龍擎重力,太平蓑笠好溪陰。
九斗峰前太乙臨,星辰亦監(jiān)此時心。
樓高不礙光芒入,坐久忽驚風露深。
千古圣賢書里見,吾身學問性中尋。
夜窗勤苦追先哲,名字何分昔與今。
高志愛官閑,來從玉筍班。
離家買湖石,開印對巾山。
風月添新句,朋游記舊顏。
桃花元有約,猥賤未能攀。
草荒泥磴滑,老病厭扶持。
雨逐云先后,路隨山險夷。
天寒禽自浴,屋漏榻頻移。
吟事愁無緒,梅花意亦悲。
盡日山窗下,松風細細吹。
喜于同坐處,樂在聽琴時。
幽幾靜相對,斜陽過不知。
江湖襟誼好,臨別問來期。
窗下看書坐,挑燈庭欲分。
秋聲鳴處遠,落葉靜中聞。
庭月一方雪,爐香數(shù)朵云。
寄來詩在幾,讀著又思君。
單呂早識隆準公,擇壻能得人中龍。
云何托女不托宗,歡娛未了萬事空。
沛人猶言令善相,善相如此術亦窮。
高皇先識萬物表,芟刈群雄如薙草。
孽女近在目睫間,濫觴不戒使滔天。
向非遺后余此二三老,安知北軍袒右與袒左。
嗟哉涂山啟夏任啟周,女德王功相匹休。
令名堂堂照千古,不似沛中呂氏女。
羅浮峰對海壇峰,只隔長江半里風。
君向西方了生死,我于易象悟窮通。
數(shù)聲清梵空林下,一幅漁罾落照中。
各各閉門無俯仰,不相同處偶相同。
華軒居地隠,塵世總相忘。
白發(fā)坐來久,青山立在旁。
兩峰如拱手,一鶴自升堂。
唯諾疑相應,松琴奏羽商。
何處青山無白骨,先生高節(jié)死猶存。
古今人物一抔土,閩浙詩書百世孫。
鄉(xiāng)邑有祠尊往哲,樵芻知禁避荒垣。
斷碑殘碣堪摩拭,慙愧年年宿草蕃。
江湖相隔久,不料宿京城。
終夜同談笑,對床如弟兄。
濕螢飛復落,殘燭滅還明。
此去仍多事,重期未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