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劉兄西上
春光已入柳條催,雪后孤山尚有梅。
泉上老人攜子去,天中多士待君來。
絕知戲彩怡顏久,便合看花得意回。
遙想端門迎馬處,不妨翁季共傳杯。
春光已入柳條催,雪后孤山尚有梅。
泉上老人攜子去,天中多士待君來。
絕知戲彩怡顏久,便合看花得意回。
遙想端門迎馬處,不妨翁季共傳杯。
春光已催發柳條生長,雪后的孤山還有梅花綻放。泉邊老人帶著兒子離去,朝廷眾多賢才正等你到來。早知道你長久以來能讓父母歡笑,此番定能科舉得意歸來。遙想在端門迎接你騎馬歸來的場景,不妨父子一同舉杯慶賀。
西上:指赴京參加科舉考試。
孤山:山名,多有梅花。
泉上老人:指劉兄的父親。
天中:指朝廷。
戲彩怡顏:用老萊子彩衣娛親的典故,指孝順父母。
端門:宮殿的正南門。
翁季:指父子。
此詩應創作于科舉考試時期,當時文人以科舉為重要出路。詩人友人劉兄赴京趕考,詩人寫下此詩表達祝福。
這首詩主旨是送友人赴考并表達祝福。其特點是借景抒情、用典自然,語言清新。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情誼與社會文化氛圍。
良貴由天賦,欺心天可欺。
功名皆夢幻,道理厭新奇。
楓葉敲窗際,梅花對月時。
個般清趣味,料得少人知。
靈均作天問,子厚為之對。
玄冥莫可詰,幻說多詭怪。
蒼蒼特其形,厥義了難解。
尼山自絕筆,人文已久壞。
果有司造者,應不終泯晦。
吾欲灰吾心,納世于聾聵。
復為崆峒民,穴野奚土蕢。
未當求致仕,知命已先歸。
舉案能同壽,如公者亦稀。
龐眉天下老,綠發鏡中希。
呂望真堪笑,高年尚釣磯。
靜中樂處是琴書,此樂輸君二美俱。
明鏡無塵佛關捩,內丹養火夜工夫。
梅花窗下參同契,翠草庭前太極圖。
探得黃庭真訣了,不須更看養生符。
不待文公立學規,士當無愧此深衣。
無人可糾孰挑達,有過不彈誰是非。
不怕轉喉能觸諱,自言垂老盍知歸。
只從北固山頭處,直道留為晚景輝。
一自入庵來,翛然百念灰。
松風晴后雨,澗水靜中雷。
鄰戶祈蠶母,樵翁挾雉媒。
若無山外事,何必過天臺。
天根分上下,月窟幾晴陰。
老樹吹來古,流芳直到今。
四時花不斷,一本理尤深。
記得南軒說,要觀生物心。
衰年踏險行,五賊太無情。
落葉滑霜路,空山生夜聲。
相攜德耀隠,幾喪卜商明。
歸計未為是,時時心自驚。
少年紅顏女,敷芬對芳樹。
盈盈淡艷粧,清歌雜妙舞。
凝睇倚高樓,桐絲試一譜。
世間知音稀,誰識姱節素。
清貞守幽閨,不作凡子婦。
容華委西山,良人兮何暮。
空床思悠悠,明月正當戶。
頗有愛山心,山人交未深。
不知回俗駕,依舊入儒林。
樂處外何有,故書中可尋。
漁蓑歸得晚,風雨伴吾吟。
此山雖小眾山尊,半近吳城半近村。
一壑風煙龍窟宅,滿堂巾盔佛兒孫。
生公說法臺空在,陸羽煎茶井不存。
喚起幽人無限意,塔鈴獨語到黃昏。
步屧隨風過柳川,眼前氣象覺熙然。
勾萌甲拆皆春意,魚躍鳶飛遂性天。
綠草方濃山盡發,紫芽新迸蕨初拳。
自形自色何容巧,稟賦元來物得偏。
高占古松閑,塵埃笑卻還。
禪機參翠竹,詩價重青山。
長與云分榻,時從鶴出關。
誰云寺門小,窮處足清閑。
彭殤皆定數,萬事轉頭非。
不悟身如寄,安知死是歸。
世情趨馬首,道眼識鶉衣。
堪笑磻磎老,皤然立釣磯。
小筑塵囂外,清標秋氣中。
荻花渾妒月,梧葉已嫌風。
釣箔驚簷馬,冊燈覓候蟲。
困來還倚竹,此意有誰同。